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431506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中语文爱情类课文审美的一点思考 安徽肥东县撮镇中学 王洪生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这是诗经静女中的优美诗句,一位美丽娴静的少女形象,一位憨态可掬,为找不见女朋友而急得抓耳挠腮的男子形象跃然纸上。“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一读到这样的诗句,我们就仿佛看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兰芝夫妇为了忠贞的爱情正与封建礼教和家长制作艰难的斗争,不禁为两人最终双双殉情而流下悲痛的泪。迢迢牵牛星中,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雨霖铃中,情人分别只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还有李清照思念丈夫“一种相思,两

2、处闲愁,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再有沈从文笔下来自边城的翠翠,孙梨笔下战斗在荷花淀的水生嫂,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宝黛之恋,现代话剧雷雨中的家庭悲剧。乃至从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夫妇身上和诗经氓中的女主角身上,无不闪现出恋爱、婚姻、家庭的影子,讲述着或悲或喜的故事。编选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让高中生从这些名著名篇中,了解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生活,进行审美熏陶,因为恋爱、婚姻、家庭是人类延续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自古至今歌唱的永恒的主题,而且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要求。然而,现代生活并非是理想化的,并不能完全按照人们美好的愿望去发展,社会中的如卖淫、嫖娼、包二奶、

3、养情人等丑恶现象,中学生早恋现象,以及其他畸形的社会现象的存在,破坏了恋爱、婚姻、家庭在人们心目中的美感,从反面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听到一些担忧声:高中语文中的这些文章会不会把学生教坏了,甚至有的老师直截了当的说:我们在全力杜绝学生早恋,担心他们受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你们教这些文章不是和我们唱反调吗?误把人类美好的情感生活当成了不健康的东西。我在学生中也听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话,有的学生对这些文章不能正确审美,反而把它视为早恋的依据,或以不健康的心理学习这些文章。有的老师为了避免负面影响,只好像生物老师教授生理卫生一样,采取含糊、回避的态度,悄悄蒙混过去,但越是这样做,越是给学生

4、带来更深的误会。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呢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质 一位前苏联的美学家曾说过“审美活动就是人所进行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活动“。而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学艺术就是表现美的一种很好的载体。黑格尔说过“语言的艺术在内容上和表现形式上比起其他艺术都远较广阔“,这既让我们感受到文学艺术中美的内涵之深,也说明对文学艺术美的欣赏难度之大,所以要正确的发现和把握这种美,就必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和审美素质。这既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文化素养及生活阅历,更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否则,对语言艺术中的美便难以把握和欣赏,有时甚至闹到美丑颠倒的地步。例如学习杜十娘怒沉

5、百宝箱一课,大部分同学都能认识到杜十娘对爱情的忠贞,李甲的忘恩负义,正确的审美观激起他们对杜十娘这个悲伤而美丽的形象的同情和对李甲这个丑陋小人的憎恶。但有少数学生却过多的看到妓院里的淫乐生活和百宝箱中的金银珠宝,替李甲惋惜,不能审美,而是羡丑。我没有对这种声音简单地加以斥责,而是从当时社会背景入手,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如富家子弟的不务正业,封建社会的逼良为娼,处于被损害地位的善良女子的痛苦,理解她们对正常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并分析当今社会中的不正当的色情服务及其成因,进行比较,来认识杜十娘这个美好的形象与当今某些丑恶现象有着质的不同,再挖掘造成她的悲剧的社会根源,让这些学生发现文章中真正

6、的“美“与“丑”,把他们从对“丑“的羡慕中拉出来,牢牢把握文章的主旋律,鉴赏出文章的“美”。再如学习边城,对翠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翠翠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小渡口边,真正的亲人是爷爷,生活单调、枯燥,与爷爷有的只是亲情,而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爱情的种子已悄悄地萌发,虽然朦胧,却又是那么强烈,“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在梦中随着歌声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都表达出她对爱情的渴望。这些内容学生都不难把握,但有的同学根据内容推测,翠翠当时只有十几岁,这是否属于“早恋”,如果是早恋,为何还赞美呢?我一开始也很尴尬,但我没有含糊地用“是”与“不是”应付

7、过去,而是给学生通读边城相关的片段,借助资料介绍湘西小城的风土人情,了解作者写自己故乡的意图(特别是对课后练习一中的一段话的理解),让学生较深入的了解“翠翠们”的生活、思想境界和她们的生长环境,把她们与现代少男少女们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翠翠的爱情与现代某些中学生早恋的质的不同。从正面引导学生鉴赏作品,进行审美。因此,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二、“知人论世”是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学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内容既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并非每一处内容都是从正面进行教育的。我们在教学中有时就遇到一些难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时又不能完全从正面进行引导,

8、也不能回避,因为它与文章阅读、鉴赏有着紧密的联系。另外,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得你必须做出解答。如姜夔的扬州慢中,为了对比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今日的荒凉,用了杜牧的例子,化用了他的诗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课下对“青楼”作了这样的注释:妓院,杜牧在扬州时和名妓常有往来,写有遣坏诗,其中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学生原先只了解杜牧是唐代大诗人,文学才华出众,教师在介绍杜牧的经历和创作时,恐怕也只会介绍主要的东西,正面的内容,尤其是小学和初中的教师更不会对学生作这些生活逸事的介绍,杜牧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美好的文学家形象。而现在看到这些语句,他们很不理解,甚至杜牧的形象

9、在他们心中倾倒。而对杜牧的这段生活经历,教师既不能回避,也不容易美化。该如何向学生解释,以不影响学生对诗句的鉴赏和对作者的认识呢?我从杜牧的人生理想、生活经历入手加以分析,杜牧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就看出他一心想辅助当政者建功立业,但他一直仕途不顺,直到四十岁才当上州官。而在任州官之前,他以落魄公子、风流文人的身份,流连与酒市妓楼,过着放荡形骸、懒散颓废的生活,扬州的生活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可见,杜牧与名妓的来往,并非普通人的淫乐好色放荡,而是他因政治失意后消沉、颓唐,而寻求的一种感情寄托,虽然我们难以知道这中间是否有真情,甚至爱情,但最基本的

10、这是人之常情,这与他想参政治世的雄心壮志,正好完整的表现了杜牧的心灵,也让我们完整的认识了杜牧,既看到他的超常的才华,又看到他与常人一样的脆弱感情。再如莎士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中,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坚贞的爱情,敢爱敢恨的精神,敢做敢为的行动就让一些学生羡慕,甚至少数有恋爱行为的学生还以他们为榜样,为所谓的“爱情”争风吃醋,打打出手。我没有简单的批评了事,而是从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出发,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是以中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背景,当时人文主义思想与欧洲封建统治、封建家族意识及封建教会统治斗争激烈,以莎士比亚等人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宣扬个性解放,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揭露封建势力和封建思

11、想意识所犯下的罪恶。罗米欧与朱丽叶为了美好的爱情,反对的是封建统治下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他们的追求和斗争是崇高的、伟大的,他们最后的悲剧激起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对封建势力犯下的罪恶的痛恨,具有一种悲剧之美。而我们现代社会与那时有着质的不同,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并非只是一味反对学生早恋,更不会用残酷手段扼杀,而是通过教育手段,让同学们明白自己每个人生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中学生阶段主要是求学阶段,由于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同学们出现情感的渴求是正常的,但世界观和审美观还没有成熟,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不能陷入感情的误区,是非美丑不分,耽误了人生求知的黄金阶段,等到大家将来到了谈婚论

12、嫁的年龄,师长们不但不会阻止,还会给你们提供参考的经验,作好参谋工作。所以,“知人论世”才能让学生正确把握审美的方法和角度,发现文学人物身上闪光的品质,理解作品的主题,以指导他们的人生之路,而不会造成曲解,甚至误入歧途。三、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高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620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处于一个身体发育成熟,而心理正趋于成熟阶段。他们好奇、冲动,情绪易于波动,世界观和审美观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情感世界既丰富,又单纯,既复杂,也幼稚,这就需要正确的引导。如果引导得法,他们会敞开心扉,否则,会固执、叛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妨也利用一下心理学知识,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文章中人物思

13、想情感和学生自己的内心情感沟通,既让学生站在课文外,也让学生融入课文中,在比较中理解、品味和鉴赏。如学习长亭送别一课,崔莺莺与张生反抗封建家长制,私订终身。在送别张生进京赶考时,她唱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的诗句,表达出她对名利的淡泊,对爱情的渴盼。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动乱,到京城路途遥远,而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男子易移情别恋等背景,再从崔莺莺的年龄、受母亲约束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人物心态,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崔莺莺是一位青春少女,对异性倾心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映,而母亲的长期压制,更加重了她的叛逆思想,也由于她的青春年少,思想还未完全受世俗的熏染,淡

14、泊名利,渴盼夫妻相守是符合这个人生阶段的思想状况,这是处于青春期少女的正常心态,再加上封建家长制对此不是正确引导,而是过分讲究世俗功利,更加重了人物对名利的厌恶和反抗。我还让学生用自己的年龄和心理与文中人物进行比较(两者的年龄段相似),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崔莺莺的爱情和作品的主题。学习牡丹亭闺塾,心理学又帮了我。牡丹亭中的故事非常离奇,闺塾这一出中的杜丽娘对关雎一诗渴求真意,并由此引出后文的伤春之情、寻春之举,如果讲解不清,极易造成学生误解。我也是让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杜丽娘从年龄上看正是处于青春期,虽然长期生活在深闺中,受着封建礼教的约束,但仍然会有着青春期少女的情感萌动,

15、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甚至越是被禁锢越是渴望强烈。而诗经里歌唱美好爱情的诗句引起她的遐想,正是她的正常心理的流露,如果她对这些诗句无动于衷恰是不正常的,违背了人的本性。后面的相思而死,虽运用了夸张手法,也是符合情理的,这正表现了封建思想和封建教育对人性的压制是违背科学的,违背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再让学生把封建教育与现代教育进行比较:封建教育把人类美好情感视为洪水猛兽,而现代教育是从人性出发,从人的身心健康出发,运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对人类这种美好情感加以引导,两者有着质的不同。这样,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消除误解,正确审美。因此,学习语文也是离不开如心理学这样的科学知识,它既可让我们作为一种语文分析手段,又可成为走进学生心灵的途径。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针对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编选一些反映恋爱、婚姻、家庭及其他情感世界的文章,教师传授得法,学生的身心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审美鉴赏能力会得到有善的提高。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