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43142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5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住宅小区危岩体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前 言1.1 任务由来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m2,在该范围内拟建居民楼17栋,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影响 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附近的危岩体。危岩体位于工程拟建场地西侧,靠近拟建场地,且节理发育好,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遭受危岩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受xx有限公司的委托,xx开展对xx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查明了危岩体所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 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影响, 同时提由了具体的治理方案, 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了防治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代初步设

2、计)。1.2 可研性研究的目的与任务1.2.1 主要目的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规定、规范对xx危岩体所在边坡进行可行性研究(代初步设计)。为该危岩体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行 的方案,并对治理经费进行概算。1.2.2 主要任务1、论证xx危岩体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2、根据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提由初步治理方案,并进行论证;3、对治理所需要的经费进行概算。1.3编制依据及标准(1)xx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2001-2001) o(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4 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物设计规范(TB10025- 20

3、01)o(5)水工预应力锚固结构设计规范(SL212- 98) o(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332- 2002)。7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 95)。(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DJ22- 79)。(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规范(GB50086- 2001)o(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 o(11)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2】 116号文。(1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改委计价字【20021 10号文。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2.1 工程概况xx的工程建设用地建筑占地总面积6134

4、m2,范围内拟建有居民楼17栋,楼层为7.57+(-3)层,其中,(-3)为地下室有13层,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该工程建设用地工程建设用地征地地点位于 xxx思唐镇小岩关社区。场 地总体方向南北向,南北长约 350米,东西约3080米,该征地范围位于 东城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8 14 41,d吆27 56 13,规划征地 面积18530m。场地位于xx城区,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1)。图1 xx 工程建设用地地理位置图2.2 地质环境条件2.2.1 气象、水文xx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据县气象局多年统计:该县年平均降雨量116

5、2.1mm,平均月降雨量96.84mm 48月为丰水期,降雨量累计达795.57mm左右;910月为平水期,降雨量累计192.56mm左右;1112月及次年1 3月为枯水期,降雨量累计173.97ms降雨特点是雨量充沛、夏雨集中,经统计: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0mm, 1小时最大降雨强度为70.8mm/h时保证率为P= 90% (相当于1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82.0mm/h时保证率P= 95% (相当于20年一遇);暴雨强度为95.10mm/h时保证率 P= 96% (相当于 25年一遇)。工作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xx江东岸,区域内水系较发育,总体呈树枝状分 布,滑坡区无常流性水体,仅雨季

6、坡面流汇聚形成溪流,溪水从东至西汇入 xx江。xx江枯季水位354.3m,历年最高洪水位375nrj水位枯、雨季涨幅较 大。2.2.2 地形地貌工程拟建场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建设用地处于xx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 xx江河床。西测陡崖山顶最高海 拔588nl东界最低海拔440nl高差达148m但在建筑用地内采用实测相对 标高西测最高相对海拔465nl最低(东界)相对海拔413nl相对高差52F 坡度角在35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 貌环境较复杂。2.2.3 地层岩性工程拟建场区地层缺失上志留系(0)、泥盆系(D)、石炭系(C)地层沉

7、积。该区内及其用地区由露分布的地层有中志留统、下二叠统及第四系地层,下二叠统直接浮盖在中志留统地层之上, 它们各自的岩性特征为:第四系(Q):斜坡上广布残坡积粉质粘土,含泥岩碎块及灰岩碎屑。厚15ml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Rq+m):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分布于斜坡顶部。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x):广泛分布于斜坡中下部,为灰绿、黄绿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厚50300mb2.2.4 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工程拟建场区地质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x北台隆凤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中xx北北东向背斜南段西翼,评估区内未发现断 层构造和突变的褶皱构造,岩层倾向2

8、60329 ,倾角306 ,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二叠系下统( R)地层超覆于志留系 中统(S)之上,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层序正常,建设区主要为中 志留统(S2)的泥岩,节理不发育,西侧陡崖上的石灰岩岩层中,发育有倾向95倾角85 (密度23条/m)和倾向84倾80(密度23/m)两组节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从而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另一组节理发育程度较差,对岩体的稳定性破坏不大。但在建设用地内生露的是泥质岩,属软弱岩地层,紧临西侧的是石灰岩,属硬质岩层组成的高陡崖,这样在硬质岩层和软质岩层之间组成一个软弱结构面,这种结构面组

9、合,常常容易失稳,是引发滑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因素之一。据史料记载,评估区属微震多发区历史上记载最大震级为 5级,据中国地 震参数区划图( 18306 2001),评估区地震烈度为VI度。评估区靠近塘头 活动断层带,塘头在历史上有发生 3、4级地震的现象。2.2.5 水文地质特征(一)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移特征,评估区可划分出三种地下水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松散岩类的孔隙中,多沿孔隙垂直下渗后汇集于岩土界面,然后向地势低处运移。 区内为见地下水露头。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碎屑岩类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裂隙中为评估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区内常见地下水露头, 流量在 0.

10、020.6 l/s 。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赋存于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裂隙、溶洞和地下岩溶管道中。 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斜坡上部、顶部,参考资料远离拟建工程场地,对场地不发生直接影响。(二)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第四系松散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区内该岩组含水贫乏。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广布于斜坡上,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含水性中等, 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 13 l/s.km 2。二叠系下统栖霞一一茅口组为 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岩溶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含水丰富,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大于6 l/s.km 2o(三)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

11、件区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各类型地下水沿各自的赋存空间自高处向低处运移。 受评估区河谷斜坡地形影响, 地下水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 迅速向斜坡下部运移。 基岩裂隙水多以分散 形成汇于冲沟底,排向xx江。松散层孔隙水多以沿岩土界面运移, 一部分进入风化裂隙补给基岩裂隙水。裂隙溶洞水则沿溶隙、 溶洞运移,以岩溶大泉形式在 xx江岸边由露,注入xx江,评估区内无 该类型地下水排泄点。2. 3.危岩体基本特征2. 3.1形态特征危岩体位于西侧陡崖上,共有两群,发育有倾向42倾角75 参考资料(密度23条/m)和倾向80倾角84 (密度23/m)两组节 理,前组节理多穿岩层连通,受地表水等因素

12、及风化的影响,多形成张口(15cm)长度为(530。的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 且在大部分区域已沿层面产生了横向裂隙,裂隙宽多为13cm,多为12m3小型危岩体,其中在 BT1处有的长、宽、高分别为 8m 3m 30m左右,近700品左右较大的危岩体,其稳定性差,仅距拟 建场地2030m,对拟建场地危害大2. 3.2危岩体地层岩性根据现场勘察危岩体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Rq+m)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厚100400m,分布于斜坡中上部。3. 4.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结论在本次勘察中可见危岩体所在边坡由层面和两组结构面切割而形成的大裂缝,局部可见掉块现象

13、,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带来了安全 隐患。经过现场调查分析,危岩体可能的破坏形式有主要有以下二 种:(1)块体塌落,这些部位位于斜坡的中上部, 岩体节理裂隙发 育,岩体被切割成不同形态大小的块体, 在重力、雨水冲刷等作用 下容易塌落,块体体积大小不等,一般约 0.110m3不等,对工程 建设拟建场地有一定的影响和危害。(2)小型崩滑 这些部位位于斜坡中下部,岩体沿层面下滑, 崩塌物质堆积往往在坡下形成崩滑堆积体。根据野外调查与类比可知,其破坏模式主要取决于边坡岩体结 构面组合及其与边坡面的关系,以浅表层岩土体滑移或节理切割的 块体崩滑和风化剥落与掉块为主。第三章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3.1 边坡安全等

14、级及设计标准3.1.1 边坡安全等级该工程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拟建场区内地形较复杂,地貌呈多台阶,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故地质环境条件属中等类型, 根据技术要求, 该切坡以岩质斜交坡为主,部分为岩质顺向坡。边坡的安全等级为 一级。3.1.2 设计标准设计工况:自重+暴雨作用。安全系数:边坡安全系数为1.25。3.2 稳定性计算3.2.1 计算方法(1)平面滑动法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高切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面滑动法的安全系数通用计算公式为:W cos U tanc FK W sin式中:W垂直荷载,包括土条自重和其上部的建筑荷载U 作用于滑

15、面上的孔隙水压力c、滑面抗剪强度(有效应力指标)F滑面面积滑面倾角(2)折线滑动法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高切坡应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其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为:Ci Li Wi cos i Qi sin i Ui tan iPi Wi sin i Qi cos i Pi i iKsin i 1 i tan ii cos i 1 i K求解安全系数K的条件是Pn ;式中:各符号定义同上。3.2.2 计算工况考虑高切坡区域可能遇到的各类情况,特别是最危险的情况,由于区内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 故综合确定以下两种计算工况:工况一:天然状况(坡体自重)工况二:天然状况+暴雨(坡体自重+暴雨)3.2.3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选取根据试验数据、结合邻近地区的经验类比数据和参数反演分析结果,综合确定本危岩体各类结构面和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如表3-1 。表3-1稳定性计算参数表谷重饱和容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