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43109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发展姓名郭永哲学号32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1206班指导教师王贵珍完成时间 2014.12.19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聚氨酯(PU)树脂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制成的一种具有氨基甲酸酯链 段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主要特征是分子链中含 有多个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基团,既有橡胶的弹性,又有塑料的强度和优异的 加工性能,因其具有橡胶和塑料的双重优点,可以认为是橡胶和塑料优异性能的 结合体。由于其有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异特点,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聚氨酯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聚氨酯开始在全世界高 速发展,已

2、经成为继聚乙烯、聚氯乙稀、聚丙烯、聚苯乙烯之后的第五大塑料, 目前其年产量已经超过1000万吨,列全球塑料行业的第六位。关键词:聚氨酯;高分子材料;第五大塑料目录第一章前言 11. 概述 12. 聚氨酯的发展历史 13. 聚氨酯的发展现状 2第二章聚氨酯的工业合成 32.1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32.1.1 外乳化法 32.1.2 自乳化法 3第三章聚氨酯的性能及其改进 63.1聚氨酯的性能 63.2水性聚氨酯(PU性能改进 63.2.1 内交联改性水性 PU 73.2.2 外交联改性 83.2.3丙烯酸和环氧树脂的改性 8第四章聚氨酯的应用 104.1聚氨酯在建材方面的应用 104.1.1聚

3、氨酯硬泡良好的防火耐温性能 104.1.2聚氨酯涂料(包括溶剂) 114.1.3聚氨酯漆即聚氨基甲酸酯漆 114.2聚氨酯在家电中的应用 114.3聚氨酯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114.4制革、制鞋 124.5纺织品中的应用 124. 5.1普通合成革用纤维 124.5.2海岛超细纤维 124.5.3新型纤维 134.6水性PU涂层剂的应用 134.7重要的聚氨酯产品 144.7.1 聚氨酯弹性体 144.7.2改性聚氨酯弹性体 144.8聚氨酯轮胎 15第五章聚氨酯的发展前景 165.1 PU仿木家具一聚氨酯行业新亮点 165.2聚氨酯超细纤维超真皮革 PK普通PU革 175.3医用聚氨酯材料性能

4、优异 175.4聚氨酯灌浆材料:起步慢,发展快 185.5电脑表面涂装:小应用,大市场 185.6聚氨酯油墨:涉足较晚,推广尚早 18结语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第一章 前言1.1概述聚氨酯(PU)树脂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制成的一种具有氨基甲酸酯链段重复结构单元 的聚合物。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主要特征是分子链中含有多个重复的“氨基甲酸酯” 基团,既有橡胶的弹性,又有塑料的强度和优异的加工性能,因其具有橡胶和塑料的双重优点, 可以认为是橡胶和塑料优异性能的结合体。PU制品分为泡沫制品和非泡沫制品两大类。泡沫制 品有软质、硬质、半硬质泡沫;非泡沫制品包括涂料、胶粘剂、合成革、弹性体

5、和弹性纤维(氨纶)等。聚氨酯材料性能优异,用途广泛,制品种类多,其中尤以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用途最为广泛。 目前,世界聚氨酯每年的总需求量为 700多万吨,其中美国约250万吨,欧洲约220万吨,亚太地区 约200万吨。其中,弹性聚氨酯泡沫占聚氨酯需求量40% ,其余为:硬性聚氨酯泡沫占26.5 % ,涂 料占9.6 % ,弹性体占4% 2002年我国对聚氨酯制品的总需求约110万吨,而国内聚氨酯品生产总 量为55万一60万吨,远远满足不了国内迅猛增加的需求 。我国聚氨酯工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1.2聚氨酯的发展历史聚氨酯(PU)树脂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制成的一种具有氨基甲酸酯链段重复结构单元

6、 的聚合物。聚氨酯(PU)弹性体通常为(AB)n型结构,由软段和硬段以嵌段、接枝或互穿网络的方 式组成。其最基本的单元为聚氨基甲酸酯。由于其综合性能出众,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聚氨酯的综合性能主要表现在其兼有从橡胶到塑料的许多宝贵特点。如硬度范围宽、强度高、 耐磨、耐油、耐臭氧性能优良,且具有良好的吸振,抗辐射和耐透气性能,具有高拉伸强度和断裂 伸长率,良好的耐磨损性、抗挠曲性、耐溶剂性,而且容易成型加工,并具有性能可控的优点。所 以在很多的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1937年德国Otto Bayer教授首先发现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台物进行加聚反应可制得聚 氨酯,并以此为基础进入工业化应用

7、,英美等国19451947年从德国获得聚氨酯树脂的制造技 术于1950年相继开始工业化。日本1955年从德国Bayer公司及美国DuPont公司引进聚氨酯工 业化生产技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聚氨酯工业开始起步,近10多年发展较快2。1.3聚氨酯的发展现状聚氨酯的隔热、隔音和弹性是所有合成材料中最优异的,其它材料无法比拟。同时其耐磨 性、耐油性和耐水性都极为优异。物性范围宽,可加工性好,可以根据不同物性要求灵活设计 出各种高分子结构,而且还可以现场加工成型。聚氨酯品种众多,性能变化无穷,是一种多用途产品。聚氨酯可以从中间分为原料和下游 制品两部分。用于合成聚氨酯的原料主要是异氰酸酯和多元醇,

8、其中异氰酸酯有20多种:MD、TDI、HDI、IPDI ;还有NDI、XDI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 MDI和TDI,这两种的用量占总用量的 95%以上;多元醇也有20多种:PPG PTMEGPEG聚酯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聚己内酯多 元醇等。通过不同的原料配比,分子设计,可以生产不同性能、不同状况的聚氨酯制品。如软 质、硬质、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合成革、纤维、胶粘剂、透湿防水材料、弹性铺 装材料、运动设备、鞋底材料、医疗器械材料等等。聚氨酯材料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服o第二章聚氨酯的工业合成20世纪40年代,德国Bayer实验室用二异氰酸酯及多元醇为原料,制得了硬质泡沫塑料 等聚氨酯

9、样品。美国于1946年起开展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产品用于飞机夹心板材部件。1952年,Bayer公司报道了聚酯型软质聚氯酯泡沫塑料中试研究成果;19521954年,又开发连续方法生产聚酯型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技术,并开发了相应的生产设备;1961年,采用蒸汽压较低的多异氰酸酯PAPI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提高了硬质制品的性能和减少了施工 时的毒性,并应用于现场喷涂工艺,使硬质泡沫塑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价格较低的 聚醚多元醇在60年代的大量生产,以及一步法和连续法软泡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开发,聚氨酯软泡获得应用。60年代中期,冷熟化半硬泡和自结皮模塑泡沫被开发,70年代在高活性聚醚多

10、元醇的基础上开发了冷熟化高回弹泡沫。70年代开发了聚氨酯软泡的 Maxfoam平顶发泡工艺、垂 直发泡工艺,使块状聚氨酯软泡的工艺趋于成熟。后来,随着各种新型聚醚多元醇及匀泡剂的 开发,还开发了各种模塑聚氨酯泡沫塑料3。2.1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过程主要为:由低聚物多元醇、扩链剂、二异氰酸酯形成中高相对分 子质量的PI预聚体;中和后预聚体在水中乳化,形成分散液。各种方法在于扩链过程的不同。2.1.1外乳化法该方法是使用最早的制备水性聚氨酯的方法,它是1953年美国DuPont公司W. Yandott发明的, 其制备工艺是在有机溶剂中,用两官能团的多元醇与过量的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

11、了带有NC封端的预聚体,再加入适当的乳化剂,经强剪切力作用分散于水介质中并用二元胺进行扩链,但因该方法存在乳化剂用量大,反应时间长以及乳液颗粒粗而导致储存性差,胶层物理机械性能不佳等 缺点,目前生产基本不用该方法。2.1.2 自乳化法自乳化法通常是在聚氨酯结构中引入部分亲水基 ,使自身分散形成乳液。根据亲水基团的类 型用该法制得的水性PI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4种,其中以阴离子型占 主导地位。其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丙酮法、预聚物混和法、热熔法、酮亚胺 /酮连氮法,其共同特 点是首先制备相对分子质量适中、端基为 NC或封闭NCO P预聚体,区别主要在扩链过程中。目 前工业生产主

12、要采用丙酮法和预聚物混和法。其合成工艺如下。一、丙酮法先制得含NCOS基的高粘度预聚体,再加入丙酮以降低粘度,然后用亲水单体扩链,在高速搅 拌下加入水中,通过强力剪切作用使之分散在水中,乳化后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即可制得 PI水分散 体系。清华大学胡飞等将聚乙二醇、2,2-二羟甲基丙酸和少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加入装有滴液漏 斗和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搅拌溶解后,加入TDI和催化剂,升温至75C ,反应2h加入适量的丙烯 酸羟丙酯,继续反应2h,降温至50C ,加入丙酮稀释,以三乙胺中和后,加水分散,蒸出丙酮后,得 固体含量为30%左右的水性端烯基聚氨酯。该方法合成的水性 PU具有优良的硬度、防雾性能

13、和 抗冲击强度。华南理工大学陈焕钦等将MDI(4,4-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和MEK甲乙酮)在氮气的 保护下加入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然后在缓慢搅拌下加入PPG聚丙烯二醇),混和物在75C下反应直至达到理论 NCOS (用二丁胺滴定)。端NCOS聚体用DMPA二羟甲基丙酸)和 BDO(1,4-丁二醇)在75C下扩链直至在IR谱图中NC峰(2270cm 1)消失。COC含量可以通过DMPA 和BD(的相对量控制,最后溶液的固体分别通过加入适量的ME调节为40%质量分数),然后用TEA中和,将混和物在60C下反应30min得到阴离子聚氨酯的甲乙酮 ,再在25C、搅拌速率为 300r/

14、 min下将去离子水慢慢加入预聚体中。取样测定粘度为 1X10 - 2 Pa - s时,用旋转蒸发器 除去甲乙酮得到固含量为20%的水性分散体。该方法主要在于对COO含量的控制,实验表明当含 有COOH 0.18 % 11.1% ( 1718mmol 2414mmol 每 100gPU)和NCO/O的值为 3时得到的阴离 子聚氨酯能形成稳定的分散体。该方法制备的水性PI产品质量和生产的重复性好。用丙酮法制备水性PU,它重复性好,乳液粒径易控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但该方法要耗费大量的有 机溶剂且难以回收,工艺复杂、成本高。二、预聚物混和法该方法是先制备带亲水基团并含 NC端基的预聚物,然

15、后分散在水中,制成水分散体。德国 Bayer公司的一项专利里报道,将丙氧基化2-烯-1,4- 丁二醇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 (Mw301)15.12g于80C加入到聚乙二醇酯二醇(Mw2143) 42.9g中,混和物均匀加入 87.15 gMDI ,80 C反应至NCO含量为11.6 %得到含磺酸钠基团的聚氨酯预聚体,将该预聚体在浓度为21.3%的乙二胺基异磺酸钠水溶液842g中乳化得到固含量为38%占度为8 Pa - s的聚氨酯乳液。陕西科技大学卿宁等将聚酯二醇或四氢呋喃、IPDI、DMP加入反应器A昆和于一定温度下反应至NC含量达理论值;在反应器B中加入聚酯二醇或聚四氢呋喃、IPDI、DMPA于一定温度反 应至NC含量达理论值;向两种预聚体分别同时加入TEA中和成盐。充分中和后同时倒入去离子水 的罐中高速剪切分散,然后迅速加入扩链剂乙二胺的水溶液,形成了核壳结构的预聚体,同步的 在水中扩链使相对分子质量进一步提高,使核和壳两组分之间的物理缠绕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 水性核壳交联型聚氨酯。该方法形成的水性 PL具有较高强度的耐磨、耐水、耐热、抗老化性能, 而且施工安全方便。综上所述采用预聚物混和法制备的水性聚氨酯其工艺相比丙酮法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