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426673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务部赴大连中心医院学习体会 赴大连学校挂职学习体会 在省教育厅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很幸运地作为贵州省第六批农村中小学校长赴大连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学习,又很幸运地被安排到大连市第中学,在挂职期间,我时刻牢记省教育厅领导的叮咛:“多看、多学、多思、多问”,通过听、看、议、谈,我深深地领略了校长们精湛的管理艺术,目睹了老师们忘我的敬业精神,体验到了大连21中和谐进取争优的氛围,可以说是收益匪浅,感触颇深,终身难忘。 人文关怀形成管理凝聚力 1945年8月5日,是中国人民光辉的难忘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大连人民从此结束了被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了4年的被压迫被奴役的历史,人民得到了解放,欢欣若狂。8月

2、22日苏军进驻旅大地区。当时地下党组织联合当地知识分子,在1月间办起了人民自己的学校联合中学。 1月日党领导的大连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11月26日马上接收联合中学,让刚解放的青年一代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从此大连青年一代得到了解放的、自由的、全新的,不是被奴役的、是独立自主的幸福的学习生活。 946年春,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要开拓,就将原来的联合中学分成两个部分,一为男子部,一为女子部。到了7年春又将两个部分学生,分别组成三个学校:一中、二中、女中。一中由原联中的三级、五级编入,校址在原2高中;二中是原联中四级、六级男生编入,校址在现在的二十一中。 大连21中学追溯起来成立在4年2月,

3、从老二中时开始的,成立最早。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组成人员年龄老化,结构多元,关系复杂,逐渐发展壮大成师生近20人规模的学校,这得益于他们的人文的管理理念。在校园里,你随时随地总能嗅到和谐进取的气息,总能看到和谐进步的音符,令你身心愉悦,精神焕发,令你幸福无比,忘我工作。在管理制度上他们是刚柔相济,正如教学一样,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实现了人性化与制度化高度和谐统一,建立了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学校虽没有签到制度、点名制度,但基本没有老师迟到、早退或无故缺席,从与王校长的交谈中得知,超过半天以上的需向校长室请假,其余一般情况在年级组内请假。正是因为他们充分体现

4、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下一个声音,一呼百应,一传到底,促进了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转,实现了师生精神状态的提升,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务实有效运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又是质量不断攀升的一年,在“五严”背景下,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减负背景下,如何开展学校工作,如何加强过程性管理,如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滑坡,这是摆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老师面前的一大新课题,2中也不例外。在挂职期间,我先后多次参加了学校关于执行“五严”规定的办公会。在办公会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统

5、一认识,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王校长号召全体教师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努力创新育人新举措,彰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魅力,形成教育合力。教务处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执行坚决不动摇、不走样,严格“三表”意识,统一规定集体上放学时间,要求教师吃透课标,不要人为增加学生负担,借助政治学习时间,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常规教育,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反映,来不断规范、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加强过程性督查和指导,中层领导始终坚持一日三巡,巡视校园的每个角落,看师生到校情况,看包干区打扫情况,看老师带领学生读书指导情况,看老师批改家庭作业情况,看老师课前准

6、备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校长坚持每天到岗值班,提前到校,陪同当班老师,在校门口恭迎老师上班,这一点让我由衷的佩服,用他的话说:“我站在那儿,笑着迎接老师上班,学生上学,这是一种礼节,能给老师和学生一个好心情。”通过王校长与中层领导的一日三巡,很好的规范办学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校长以身作则,在校园里看到废纸、杂物,总能弯腰检起,给老师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从他的工作中,我对“校长是一校之魂”有了更加深刻清晰的理解。为了切实将常规管理落到实处,学校推行了行政值日制度,每天由一个教师和一位中层干部全天巡查指导,全天记录班级班风、学风,教室卫生、文明言行等方面的情况,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每

7、月颁发常规流动红旗,并将评比结果及时公布,以优秀的班级榜样感召人,激励人,使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成为21中人的倾心追求。通过短短三个月的学习,我深深感觉到21中规范化办学的理念已牢牢植根于每个校长老师的心田,内化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正引领着教师形成新的追求。 打造教师提高学校品位 在21中工作的三个月,令我刻骨铭心的是“集体磨课活动”,给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王校长特别注重教师的自我成长,特别注重打造教师形象,特别注重校本研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他经常和老师一起打磨课,时刻站在教学第一线,每学期听课总在节以上。他这种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让人不仅仅感动,更多的是激起

8、1中的老师们的实际行动,在老师身上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时为了一节课,打磨十多次,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有时还到校外请专家来磨课,来指导,反反复复。他说:“打磨课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的过程,不仅执教者本人得到提高,而且所有参加打磨课的老师都能共同提高。”王敏老师,今年0岁,是一名体育老师,普通话太“普通”,为了体育参赛课,王校长就安排一名七年级语文老师在磨课时专听语言,专门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最终沙河口区出线参加全市赛课荣获一等奖。在挂职期间,我自始至终参加了一节科学优质课的打磨过程,前后打磨五个来回。通过打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思路,从目标创建到教学手段的选择,从教学设计到各环节的过渡,从课

9、件制作到板书设计,从学生准备到教师准备,细微到教师的服饰、发型、粉笔的颜色等等。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整改,一次次的饿肚子,王校长一边不断鼓励教师,一边不断地“逼”教师:“一定要得大奖”,最后的磨课成果让王敏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遥遥领先,获得了区一等奖。真的,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在这种打磨精神的感召下,全体教师已经形成浓烈的研究氛围,打磨课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成为一种优良传统。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拼搏,学校老师正不断的成长起来,让老师们感受到成功的教学乐趣,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其中贾世刚主任获得了省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杜桂枝、孙润等老师获大连市一等奖、全市 一、二等奖更

10、是举不胜举。学校的品位正不断提高,形象正不断提升,牌子正不断叫响。 特色办学树立学校形象 特色办学校是21中持之以恒的追求,他们以广播操的训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形成了健美操特色,编制健美操校本课程,开设每周一节形体课,全校师生同做韵律操和健美操,成了2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中除了上好一周一节形体课之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中队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他们规定每月一个专题,全面开花,百花齐放,在此基础之上,再择优推荐一个班向全体教师、学生开放,久而久之,并形成了一种常规性工

11、作,努力开创最新的育人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自编自演的“家规家训”诵读节目在全市比赛中脱颖而出。 错时放学营造和睦氛围 21中的老师非常友好,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一到2中,就得到了领导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工作到学习到生活,都一一到位,就连办公室钥匙也都给我事先配好了,让我好感动。他们这种友好不仅体现在领导班子之间的融洽,条块分明,职责明确,分工不分家,也体现在老师之间的融洽及师生之间的融洽。譬如说,学校错时放学,七八年级提前-10分钟放学,逐步改善学校门口的上放学秩序,缓解了学校周边区域交通拥堵的现状,在校门外划定家长接送学生等待区,更加强了学生上放学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了校园平安。错时放学,老师配合相当默契,每天都无差错地完成这项工作。 挂职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回忆起来,依然觉得清新而温暖。这段挂职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和一生回味的经典。学习体会还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心得体会还比较粗浅,定有不足不当之处,恳请同仁批评指正。最后真诚祝愿我们两地,因我们共同深爱的事业架起的友谊之桥,拉近彼此间心灵的距离,并把这种友情延续到永远。 第 3 页 共 5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