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423982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分析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汕尾市白沙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014年1月18日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筵席吊唁 揩油楷书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B罄尽亲家 梗概粳米 横行霸道横暴不法C恶语厄运 舟舸沉疴 赤身露体藏头露尾D啮噬镊子 偶尔耦合 强词夺理强颜欢笑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位负责人指出,靖国神社在世界上闻名遐迩,至今仍供奉着在二战中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14名甲级战犯。日本政客不顾中国等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到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靖国神社顶礼膜拜,其实质是试图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

2、历史不会被遗忘,中国人民绝不容忍任何企图抹杀战争罪行的言论和行动。A闻名遐迩 B滔天罪行 C顶礼膜拜 D抹杀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安倍首相的参拜彻底暴露了日本极右势力的真实打算,世界乃至亚洲和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到,日本极右势力的倒行逆施正在再度成为地区和平秩序的威胁。B. 这条502公里的高铁以不到3小时的时空距离,将直接改变闽粤两省人民的生活方式,推动深圳、汕头、厦门三个经济特区为中心的闽粤经济圈携手腾飞。C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D. 省气象台消息,今日早晨我省中北部市县出现大面积的低温霜冻天气,粤北、粤西北部、珠江三

3、角洲北部及粤东北部市县最低气温多在5以下。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朴学又称考据学。清代朴学的兴起,首先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 , , , , , ,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这直接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对,也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专注于校勘,辨伪工作,从事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4、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

5、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散吏:闲散的

6、官员。海昏:地名。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因家庐江寻阳焉 安家 B. 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救济 C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 交错相通 D. 太守率兵逆击 迎头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女妻侃子瞻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B而自归于帝 奔于临贺C帝不之罪 访何功之有D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王敦患之,而惮其强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B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C善于抚

7、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D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周访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背井离乡逃到了江南。周访操练士兵,是想尽力收复中原。 B. 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C. 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D. 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运筹帷幄。他既智勇谦让,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

8、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3分)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4分)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杜弢和杜弘是如何应对周访的征伐的。(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 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山头斜照却相迎”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3分) (2)词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借此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

9、格特征?(4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十则)(2)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4)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义”的真谛王乾荣义,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思想或行为。这回汶川地震,让我领会了什么是真正的“义”。比如,我们向灾区捐款,是“义捐”,去做志愿者,叫“义工”。这里所谓义,是说我们做这些事,不

10、但是心甘情愿为他人的,更是不求一己之私利的。这使我想到冯友兰先生在名著新原人里讲的一个关于道德和非道德的故事。他说例如有两个军人,都去冲锋陷阵。一个人如此做,为的是得到上面的奖赏,或同伴的称誉;另一人则以为,这是尽军人的天职,此外别无所求。此二人之行为,表面上一样,但内里有很大不同。道德归于“义”,是不求回报的(哪怕仅仅是精神上的);而沽名钓誉,自然属于不道德范畴。大灾面前,一般老百姓的义举,跟军人的尽天职,并没有什么不同。天职?对了,是天职,即在人内心来说,是尽也得尽,不尽也得尽的义务。好像有一股强力推动着你,如果你不尽这个义务,就会觉得心亏。那位说,捐款不是自愿吗?当然没有人强迫你,但是良

11、心会令你觉得,“不自愿”,是十分尴尬和别扭的,觉得自己不怎么道德。那位又说,也不能人人去当志愿者啊。是的,但是如果有幸争取当了志愿者,就应该是一个彻底的无我主义者。你会认为自己的义举,不是强者对于弱者的恩施,不是居高临下地拯救别人,而纯然是尽义务。你怀了任何个人目的,都会觉得脸红和不安。即是说,良心是人的天职,这乃是道德的境界。处于道德境界之人,不但求别人的利,而且对于别人,有一种痛痒相关的感情,即以别人的痛痒为痛痒。捐款和做志愿者,就是为这个目的。这时候,举其事者就显得慈悲而有耐心,有毅力,干什么都毫无怨言,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像鲁迅说的,“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

12、为快乐”这是发自内心的、绝不张扬的、不求别人夸赞的快乐。有时候,这样的人连那快乐,也来不及享受他完全忘我了。为什么有的人捐了那么多善款,做了那么多善事,连姓名也不愿留下?因为“善欲人知,非真善也”。他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留。如此不计毁誉,不顾罚赏,才是真正的以道德为圭臬。但是很遗憾,也有的人,做了些事,客观上帮了别人,应该肯定,但是太过张扬,比如捐款,一定要在镜头前面长时间地亮相,把写着款项数目的牌子,晃了又晃,唯恐别人看不清楚,留不下印象,则难免叫人疑惑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获得“自己预期的利”,至少叫人家称赞一番,奖赏一番。在别人的生死关头和巨大悲剧面前,借机收获自己的荣誉,至少氛围

13、不谐调吧!所以通过“利他”以“利己”的行为,仍然难脱功利境界。有的在镜头前面许诺的“义举”,作秀完毕,居然可以不认账,不兑现,就更叫人觉得距离道德境界甚远远到亵渎道德的地步。道德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单向”的它是一个人认为“理应如此”的选择,所谓义无反顾是也。功利原则,是双向的,也是等价交换的,所谓不做赔本的买卖是也。所以,道德原则,是温情脉脉的;功利原则,是斤斤计较的。义举,“犹水之就下”,是那么自然、酣畅;利举,则难免在某些环节,显出涩滞。当然,对一个人来说,义举原则重在正己,而非责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写了上面的话,不是对别人说三道四,只为约束自己。 (节选自民主2008年第9期,有删节)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