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42021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12019娄底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 D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22019苏州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 2Ag2X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AN2O BNO2 CN2O5 DNO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MgO2MgO2 BH2OH2O2CCOFe2O32Fe2CO2 DCaCO32HCl=CaCl2CO2H2O4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

2、g A与2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 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A56 g B62 g C52 g D60 g52019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2019兰州改编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193462反应后的质量/g11待测2820A.表

3、中的待测值为32 B. 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MyN=mPnQ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x与y的和一定等于m与n的和B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也一定不是分解反应C反应物M和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P和Q的质量比D若M为a g、N为a g,反应后生成的P和Q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a g8如图4Z1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图4Z1A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 B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

4、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4Z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Z2A丙可能是单质 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二、填空题(共39分)10(9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_。(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3)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H2):_。友情提示: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可将水作为反应物处理。11(12分)2019湘潭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微观示意图填空。图4Z3图4Z4 (1)如图4Z3中A、B是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

5、图,回答下列问题。若A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x_。若B是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的数值可能是下列中的_(填字母)。a11 b10 c9 d8(2)在一定条件下,C、D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4Z4: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为_。若F为氧化物,且C、D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2(8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的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填字母)。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A B C D(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

6、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4Z5中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的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图4Z5图4Z613(10分)2019青岛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4Z6所示的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A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

7、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装置中进行。(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填序号)。原子种类分子种类原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数目原子质量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14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4Z7所示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图4Z7(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与图相比,其优点是_。欲使图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后再对试管加热。(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

8、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有时水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四、分析计算题(共9分)152019苏州为测定某市售碳酸钙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为SiO2,与稀盐酸不反应),某同学的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9、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无水氯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图4Z8按图4Z8所示组装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并在干燥管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固体,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57 g。在广口瓶中加入碳酸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74.57 g。旋紧橡胶塞,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广口瓶中滴加稀盐酸,使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装置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70.57 g。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方案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0、(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2)该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其原因是_。若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则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实验计算结果相比将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详解详析1A2.B3.D4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80 g24 g42 g62 g。5A解析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按物质的组成来讲,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如水,它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CO和CO2,由两种元素组成,却不是化

11、合物;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把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6D解析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9 g34 g6 g2 g61 g,因此表中待测值应为611128202;22 g二氧化碳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2 g100%16 g,18 g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8 g100%16 g,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 g16 g32 g,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正好相等,故X中一定只含有C、H两种元素;根据表格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故不可能为化合反应;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 g18 g119。7B解析 解字母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要注意不同的字母代表了不同的物质,提及不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一

12、定要考虑字母前面的数字,再根据反应时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8C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9C解析 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因此甲和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与反应无关,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10(1)2H2O2H2O2(2)CO2Ca(OH)2=CaCO3H2O(3)2Al2NaOH2H2O=2NaAlO23H211(1)7 a(2)27145O24NH36H2O4NO12(1)B(2)2MgO22MgO参加反应的氧气(3)部分生成物逸散到空气中13(1)向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2)相等(3)密闭(4)解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和质量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