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415071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6篇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著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恭候、等候、止境、进步、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德”等词语。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育学生独立的阅读实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德。3练习朗读课文。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酷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2、: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德。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德。三、教学策略这篇课文从文题看,干脆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依次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习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绽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德,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

3、体会先人品德的宏大。教学时可以实行如下策略: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德。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化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四、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出示课件:(孔子画像)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他是( )时代的( )家。他的代表著作是(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宏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留意把“拜”

4、字写准。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4还记得文章是根据什么依次写的吗?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沟通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远近著名)(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才

5、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总结:学无止境。(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化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2学习其次部分:洛阳拜师。(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索:“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借助默读思索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6、?(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了洛阳。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最终”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德。(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最终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细致视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看法尊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看法谦和)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视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

7、导他们回来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德的相识和理解。(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看法是怎样的?(落落大方:上前行礼、赶忙、请、再次行礼;诚意诚意;执着求学)(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恭候;喜悦)(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

8、读人物的品德。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的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学习第三部分:仔细求学。(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沟通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协作朗读,读出对他们的钦佩。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观赏与钦佩的地方。在沟通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三)回来整体,评价人物品德1请同学们朗读最终一段,思索:通过学习孔子拜师

9、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德?(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出示课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小结:先人们的品德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四)拓展延长,引入综合性学习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相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2拓展延长: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

10、,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致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习中,接着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绚丽。小结语既让学生相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酷爱之情。拓展延长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相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绚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爱好,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迁移延长,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学问。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2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

11、教学的重点。由于这篇课文要驾驭的词语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我注意培育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工具书、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在学习中,学生是以小组和个人展示的形式汇报词语的理解,这样就陷入了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显得较枯燥、呆板。我认为理解词语应与阅读理解同步进行,做到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较合理。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应先请学生绽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洁的词语说明,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

12、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驾驭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溢了趣味。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3在前不久我执教了孔子拜师一文,深深地被孔子这种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 学习精神而感动。在执教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3班级沟通读书感受。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1)谈孔子他总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13、,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了洛阳。孔子想:这位老人也许就是我要探望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孔子赶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从今,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2)谈老子“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恭候。探讨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学生依据沟通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反思: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悟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需要自己朗读,才能体会和揣摩出课文内在

14、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犹如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犹如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隐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供应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溢,才会有产生宏大情感的基础。可以信任,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

15、学们上语文课的爱好也必定会长盛不衰。孔子拜师语文教学反思4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一、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终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先自学,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德,然后沟通。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显得清楚、连贯。二、拓展自然、恰当。通过结尾的拓展既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文化有肯定的了解,有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忱。其次,也存在不足:一、过分注意预设,忽视课堂生成。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志向。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