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41463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75 大小:8.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一、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3.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4.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 三、 编排特点1. 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2. 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六、 教学建议1 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

3、,有什么关系?(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线段图 枝形图(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

4、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3) 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 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 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 (7)练习要经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学情分析:第一课时(例1)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

5、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

6、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4) 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

7、示)(3) 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

8、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三、 练习1. “做一做” 2.练习一 1题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圃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和 加数 加数 减数 被减数 差被减数 减数 差作业布置A层:练习一2、3、4、5 B层:练习一2、4、5 C层:练习一2、4第二课时(例2、例3)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

9、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理解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理解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

10、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11、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5

12、) 练习:做一做三、0的运算1. 计算:6+0、6-0、60、602. 引发学生讨论:60=?为什么?讨论:0不能作除数。6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讨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3. 练习二7题四、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板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作业布置A层:练习二2、4、9、11、12B层:练习二2、4、

13、9、11C层:练习二2、4、9第三课时(例4)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二、 新知探究出示例4: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62=12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