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409600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语文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名字不仅是单纯的指称符号,它还具有丰富的意蕴。正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的姓名也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从而形成姓名的鲜明时代特色。周代之前的姓名资料主要来自甲骨文,但甲骨文中有些被学者认为是人名的文字,也可以解释为族名、姓氏、职官名甚至神名,一时难作定论,因此对周之前的取名风尚暂且悬而不论,让我们从周代谈起。周代人的姓名,也正如周代文学如诗经一样,洋溢着一派质朴、随意、清新、犷野之风,与后世相比,周代姓名并不咬文嚼字,刻意雕

2、饰,但却自有一种纯真天然之美。周人常常根据人的身体特征来进行命名。春秋时期的晋成公,堂堂一国之君,名字叫黑臀,这肯定是由于晋成公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特别明显的缘故。以胎记命名的名字,在春秋时还有黑背、黑肩、黑肱等,可见春秋时的人们取名并不避粗鄙。因身体特征而取名当然不仅限于胎记,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叫李耳,字聃,据后人考证可能就是因为老子的耳朵没有耳轮而得名。郑国有叫游眅的,“眅”的意思是眼睛的眼白较大。眼白太大在今天人看来也许是个缺陷,但周代人却可能以此为美。不仅新生儿的身体特征可被用作进行命名的依据,孩子出生时发生的一些令人注意的事件也具有标志的意义,因而也可据以取名。春秋时郑庄公名字叫寤生,

3、意思是倒着出生的。不是像通常那样头先出来,而是先出脚,生孩子脚先出来可能导致难产,为了纪念其诞生的艰难。庄公的父母就给他取名为寤生。春秋时人们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必要过于讲究。像牛、马、羊、彘等畜牲之名,春秋时人都取以为名,孔子有个学生就叫司马牛。蝎子乃毒物,令人闻之色变,但春秋时却有不少人的名字取自蝎,齐有公孙虿,郑亦有公孙虿。虿即蝎。左传桓公六年载鲁桓公夫人生了太子,即后来的庄公,请教申取名之法。申道:“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杜预对这五种取名方法的解释是:信即根据孩子出生时的情况命名:义即选择表示美德

4、的字眼命名:象是根据孩子身体的某些特征命名:假是借用各种事物的名称命名:类是选择与父亲有关的字眼命名。上面提到的郑武公之子“寤生”当即属于“以名生为信”:“黑臀”“游眅”之类则属于“以类命为象”:“公孙虿”“赵盾”等名字则显然是“取于物为假”:鲁桓公的太子与他的生日是同一天,因而名之曰“同”,杜预认为这就是“取于父为类”:至于“以德命为义”,如周文王名昌,寓希望周族昌盛繁荣之义。申列举的五种取名途径中,至少信、象、类三类都涉及到孩子诞生时的一些具有特征性的现象,也就是说,周人强调取名应能体现被命名者的特征,侧重于名实之关联,同时,由于周代实行严格的宗法制度,因此其命名亦必重视姓名的分类功能,这

5、也就决定了周人在命名时必定要着眼于姓名的语言学和社会学属性,而对姓名的美学属性则未加在意。(摘编自刘宗迪姓氏名号)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名字不仅仅具有指称功能,还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B. 甲骨文中有些文字被认为是人名,但又存在其他理解,因此作者对周之前的取名风尚悬而不论。C. 周人常常根据人身体上的胎记或某个身体器官比较明显的特点来取名,这些名字都很粗鄙。D. 郑庄公诞生非常艰难,他的父母认为这是一件有标志意义的事,并以此为他取名“寤生”。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春秋时期,人们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必

6、要讲究,所以不仅会以畜牲为名,还会以毒物为名。B. 周人可以根据出生情况或身体特征命名,也可以用美德字眼或借用事物名称命名,还可以选择与父亲有关的字命名。C. 鲁庄公取名为“同”揭示了其与鲁桓公的关系,即儿子与父亲的生日是同一天,杜预认为这就是“取于父为类”。D. 周人在命名时重视姓名的社会学属性而不在意姓名的美学属性,这与其实行严格的宗法制度有很大的关联。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分析周代人的姓名,可以发现质朴、随意、清新、犷野是周代人姓名的特色,崇尚纯真天然是周代的审美风尚。B. 周代时,郑国人游皈以“畈”为名,老子以“聃”为字,这说明在当时人们有以身体缺陷

7、为美的风尚。C. 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的取名方式应为“假”,而按照秦伯“以乱易整,不武”的解释,烛之武的取名方式应为“义”。D. 周人虽然强调取名应能体现被命名者的特征,但是在周代的实际社会生活中还是有人取名并没有注重名实之间的关联。【答案】1. C 2. A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原文为“取名并不避粗鄙”,部分名字并不粗鄙。【2题详解】试题分析:原文为“没有必要过于讲究”。【3题详解】试题分析:“郑国人游眅以眅为名,老子以聃为字”和“当时人们有以身体缺陷为美的风尚”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

8、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强拉因果。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及寿辉称帝,使人招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玉珍引众降。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欲杀之而并其军,不克。汉走,遇玉珍,为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玉珍意未决,部将戴寿曰:“机不

9、可失也。可分船为二,半贮粮归沔阳,半因汉兵攻重庆,不济则掠财物而还。”玉珍从其策,袭重庆,走完者,执哈麻秃献寿辉。寿辉授玉珍陇蜀行省右丞。二十年,陈友谅弑徐寿辉自立。玉珍曰:“与友谅俱臣徐氏,顾悖逆如此。”命以兵塞瞿塘,绝不与通。立寿辉庙于城南隅,岁时致祀。自立为陇蜀王。玉珍之攻重庆也,道泸,部将刘泽民荐刘桢。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次年,桢屏人说曰:“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玉珍善之,乃谋于众,以二十二年春僭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效周制,设六卿。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

10、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既即位,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蜀人悉便安之。皆刘桢为之谋也。明年,太祖遣都事遗玉珍书曰:“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刘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邰,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自后信使往返不绝。二十六年春,玉珍病革,召寿等谕曰:“西蜀险固,若协力同心,左右嗣子,则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所知也。”遂卒。凡立五年,年三十六。(选自明史明玉珍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西蜀形胜地大

11、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B.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C.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D. 西蜀形胜地大王抚而有之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立不世业不于此时称大号以系人心一旦将士思乡土瓦解星散大王孰与建国乎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僭,即僭越。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文中认为明玉珍称帝是超越本分的行为。B. 道

12、,古代行政区划名,比如唐代曾分全国为十五道;“路”也是行政区划名,如“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 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辈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如“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就是。D. 江左,江东,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而“江表”则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徐寿辉称帝后,对明玉珍威逼利诱,明玉珍便率众投降。不久就立下战功,被徐寿辉授予陇蜀行省右丞一职。B. 明玉珍认为,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是大逆不道。此后设防阻隔陈友谅,不再和他交往,并且为徐寿辉建庙,每年祭祀。C. 尽管明

13、玉珍一向无深远谋略,但他节俭、谦逊好学,在刘桢的辅佐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把蜀地治理得很好。D. 明玉珍病重弥留之际,召来戴寿等人要求他们齐心协力据险而守,只要控制住嗣子,就可以自我保全。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玉珍从其策,袭重庆,走完者,执哈麻秃献寿辉。(2)玉珍往见,与语大悦,即日延至舟中,尊礼备至。【答案】4. A 5. C 6. D 7. (1)明玉珍听从他的计策,袭击重庆,打跑了完者都,抓住了哈麻秃献给徐寿辉。(2)明玉珍前去会见刘桢,与刘桢交谈之后,十分高兴,当日就将刘桢迎接到船中,尊敬礼待十分周到。【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

14、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大王”“瓦解”一个词语,不要断开,“立不世业”是“可以”的谓语,湖面断开。【5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举例错,例句中指范增,既不是战国人,也不是国君。【6题详解】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

15、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D项,“只要控制住嗣子”理解错,应是“辅佐嗣子”。【7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从:听从;走:使动用法,译为打跑;执:抓住;往:前去;延:迎接;语:交谈;与:介词,和。【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明玉珍,随州人。身长八尺多,眼睛为双瞳仁。徐寿辉起兵时,明玉珍与家乡父老聚集一千余人,盘踞在青山。等到徐寿辉称帝,派人招引明玉珍,说:“来的话就一起享受富贵,不来的话就发兵灭掉你。”明玉珍便率领众人投降。当时元朝右丞完者都在重庆招募士兵,义兵元帅杨汉应招募来到完者都军中,想借机杀掉完者都而吞并他的军队,没成功。杨汉逃走,遇上明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