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抽测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40738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抽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抽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抽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抽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抽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抽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抽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语文练习 2014-3-24(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3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钟磬(qng)屏气(bn) 静谧(m)一茬(ch)B地窖(jio)颓唐(tu) 剔透(ti)挑衅(xn)C上溯(sh)占卜(b) 倔强(jin)汲取(j)D攒聚(cun)窘迫(jin) 脸颊(xi)轶事(y)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1856年3月,俄、英、法等国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B我还仔细看过香蒿、拉拉草、荠儿菜、蒲公英等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C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

2、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南京城冲去。D“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向全世界再次展示了中华儿女的炽热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上海科技馆里大型动物标本“两虎相争”栩栩如生,引得无数市民新春探虎。B得益于“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各大商场的家电销售络绎不绝。C世博中心的建筑别具匠心,体现了节能和生态要求,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D母亲节的礼物不分贵贱,只是表达对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的亲人的感谢。4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3、B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C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D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本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B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对小学时与蔡老师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七件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一位温柔、慈爱、公平、伟大的老师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魏巍对恩师的热爱、赞美和怀念之情。C一面的作者阿累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

4、通过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6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田园有真乐, ;诵读有真趣, ;山水有真赏, ;吟咏有真得, 。不玩味终为鄙夫 不解脱终为套语不领会终为漫游 不潇洒终为忙人A B C D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瘦西湖长堤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湖面上微波荡yng( ),轻拍堤岸;在清秀婉曲的两岸,遍布着rng( )“

5、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园林;风yn( )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蕴涵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qin(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8分)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_, ,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童年的朋友)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赵普)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 。”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其中一儿认为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的理由是:“_ , 。”9语文实践活动。(5分)学校四月份要创办一期以“经典诵读”为主

6、题的校报,你当主编,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拟出两个栏目的名称。(五字以内)(2分) (2)正值期中考试,你妈妈怕影响你学习,反对你主编校报,你该怎么劝说妈妈?请写出你要说的话(3分) 10综合性学习(5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专家学者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多为中小学生出版一些好书,让他们多读经典书籍,在经典书籍中拓宽视野,丰富情感,提高个人修养。材料二:目前,扬州市各中小学正努力建设“书香校园”,通过师生诵读、经典推荐、图书漂流、读书征文等活动,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切实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7、。(1 分)答: 学校将围绕“书香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你为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 2 分)问题一: 问题二: 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师生阅读,请你设计一条标语。(不超过15字)(2分)标语: 二、阅读与理解(53分):(一)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1、12题。(5分)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润州金山寺【唐】常建 【唐】张祜(h)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11两首题写寺院的诗,从结构形式看都

8、属于 ,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 的艺术手法。(2分)12两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乙】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昼夜相继,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佥称“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

9、,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注释:耽(dn)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俟(s):等,等到。光明:光亮。佥(qin):全,都。1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解释下列【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4分)晚年手不释卷( ) 家人发箧视之 ( )父母恐其成疾( ) 遂误持曲礼卷( )与“为家人所觉”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寡学术,及为相 B十二,为中书学生C孰为汝多知乎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4用“/”划出下面句子中两处朗读停顿。(2分)时 中 书 博

10、士 张 天 龙 讲 尚 书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16【甲】【乙】两篇短文中,赵普和祖茔读书成才的经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三)阅读小说母亲回家啦(陈永林),完成1720题。(17分)大林没想到走丢了五年的母亲突然回家啦。五年前,犯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去了镇上,再没回家。大林和小林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大林激动地拥住母亲:“妈,这五年,你去了哪儿?”大林的眼泪一滴又一滴落在母亲的肩上,“妈,你准吃了不少苦。”母亲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这让大林心里更难过:“妈,你不认得你儿子啦?”母亲仍没反应,呆呆的目光定定地看着一脸泪水的大林。这时小林也来了。小林叫了声妈。母亲没听见。小林左看右看,然后把大林拉到一边说:“哥,我觉得她不是我们的母亲。”“胡说。哪有同母亲长得这么相像的人?”小林说:“母亲的脖子上有块红胎记,她的脖子上没有。”“红胎记也会消失。”“反正我觉得她不是我们的母亲。你要认她是母亲你就认,反正我不认。”小林说着走了。大林一个人养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