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40374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七 国宝大熊猫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时间课题十七 国宝大熊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理清思路。2.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地域、生活环境、习性等知识。3. 能复述课文。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熟读课文,理清思路。2.能复述课文。3.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地域、生活环境、习性等知识。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教案一份;ppt一件;课文音频一份自主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作解释。(1)濒危( ): (2)上林苑( ): (3)璀璨( )

2、: (4)浩瀚( ): (5)孤僻( ): (6)分娩( ):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个案补充一、 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几幅图片。这几幅图展示的是哪种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呢?你觉得它们可爱吗?你喜欢它们吗?那么,你还知道关于熊猫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从多方面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大熊猫。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的文章国宝大熊猫,来系统地认识这种可爱的动物。十七 国宝大熊猫看ppt图片生答:大熊猫吃竹子、上树、嬉戏我觉得它们很可爱。我喜欢它们。同学自由说。齐读课题和作者。二、 明确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见ppt。学生齐读三、检查预习情况一名同学板演注音;一名

3、同学解释词义。四、了解作者 叶永烈,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作品颇多。其中,中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之后以写作报告文学为主,并作有传记张春桥浮沉录王洪文浮沉录陈伯达其人等。学生说说。学生齐读。五、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

4、人民的欢迎。学生齐读。六、走进文本(1)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本文按照_顺序,从_、_、原始古老三方面说明大熊猫珍贵的原因。答案:逻辑 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2)本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标题,有什么用意?答案:课文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明确、齐读。七、合作探究1.(1)为了说明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文章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熊猫的特征,请阅读课文,完成下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师生评议、补充明确,齐读。(2)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答案:憨态可掬,招人喜爱;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生存年代久远,具

5、有珍贵的科研价值,被称为“活化石”;作为中国人民友好使者出访国外。学生活动同上。八、总结1.面对这样的动物,你会对它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呢?2. 请你说一说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3.共同明确:本篇说明文紧扣“国宝大熊猫”这个中心,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说明了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表达了人们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喜爱说一说齐读,背上。九、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课时作业“基础知识”部分。2.复述课文给同学或者家长听。板书设计 贵宾待遇 喜欢嬉戏 一、(17段)可爱珍贵 善于表演 形象奇特 很受欢迎 生长环境:竹林隐士 十七 国宝大熊猫 二、(815段)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 稀少珍贵叶永烈 食量很大 呵护拯救 生存处境:数量稀少 繁殖困难 三、(16、17段)生存年代久远活化石 (结果)(原因) 逻辑顺序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