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百佑--简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39921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萧百佑--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萧百佑--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萧百佑--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萧百佑--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萧百佑--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萧百佑--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萧百佑 萧百佑,201年47岁,广东人,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本科学历,是奢侈品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涉足地产。因其“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口号而被称为“中国狼爸”。2011年11月1日,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其教育方法在现场引发一片争议,不过萧百佑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中文名:萧百佑国籍:中国毕业院校:暨南大学年龄:47学历:本科专业:国际金融专业人物简介 萧百佑参加高考时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名的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1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被称为“中

2、国狼爸”。211年11月14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在现场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2 萧氏家规 第一,所谓民主,孩子是民,家长是主。 第二,没有零用钱,不许喝可乐,不能吹空调,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 2009年,香港商人萧百佑的儿子萧尧、女儿萧君同时考上北大,这在北大历史上也是头一次。老三萧箫201年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小女儿萧冰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高中。萧百佑他写了一本所以,北大兄妹的书,讲述自己的教育经验。“狼爸”说自己家是最民主的,“萧式民主”倡导的是“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只要他提出的

3、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遵守.为了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萧百佑规定,不许喝可乐,不能吹空调,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至于零用钱更是没有,因为不能私自购买任何东西。即使拿到压岁钱也得悉数上交,待到念大学时再由父母返还这些是狼爸最基本的“家规。3 教育方法 在“狼爸”萧百佑眼中,“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带来了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鸡毛掸。他认为,自己学生阶段的成功主要受益于母亲“动辄就打”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选择了延续家族传统 萧百佑和子女照. 萧百佑表示,他并非是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用暴力强迫

4、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打孩子不是像说得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并不容易。那什么是科学地打呢?我认为,是明家规、定尺度的家法。孩子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错的是新错还是重犯。错了打哪里,打多少下,打的时候不能有不良的反应。打完之后要孩子表述受罚后的决心。”萧百佑说。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我都是以打为主,”萧百佑说,“但孩子到了12岁,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此后,我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1 回应质疑 质疑1

5、是否在倡导“奴性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强:萧百佑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本质上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只会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狼爸”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孩子的性格会受到扭曲.萧百佑打孩子与孩子考上北大,这两者之间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所以不值得提倡推广。 “狼爸回应 孩子在年幼时,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只要学会服从家长就能成长.“在我看来,在0至2岁孩子的性格中,动物性占主要成分,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下进行的,所以要用鸡毛掸子给他立规矩。”根据萧百佑的家教“理论,2岁至1岁,孩子的“人性”才渐渐开始

6、占主导地位,懂得是非曲直。岁之后,孩子才有社会性的表现,才有社交需求。所以,在萧百佑定的家规中,子女在上大学前,不能与其他孩子交朋友,生活中只能有“亲人”、“同学两个概念. “我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事实证明,我的家教方式培养的并非没有独立思想的孩子.我只不过在孩子年幼时,帮助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萧百佑说. 萧百佑和儿女们质疑2 如此家教,孩子怎能快乐? “南京市十佳家长”、作家张姬雯:“狼爸”萧百佑定下了“严苛”的家规:不允许看电视,除了新闻;不许随便喝可乐;不允许随便打开冰箱门;甚至不能开空调等。孩子们只要触犯任何一条,就要接受鸡毛掸子的惩罚。儿子萧尧也曾说过:“记忆里,只有一次,毫无顾忌

7、地玩,让我感觉到童年的无忧无虑。真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在童年里多出现几次。爸爸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快乐。”在“狼爸”萧百佑的管理下,孩子不可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狼爸”回应 萧百佑认为孩子对于快乐或痛苦,并没有本质上的认识.萧百佑透露,他知道三女儿萧箫曾经在日记中写过“我没有快乐童年”,但他并没有理会女儿的想法.他认为,孩子对快乐或痛苦的认识是建立在与其他孩子对比的基础上:别人不能玩,自己能玩,就快乐;反之,则痛苦.所以,孩子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快乐。今后对童年的认识也是建立在回忆上的。“现在,他们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学生阶段取得了成功.所以,我相信以后他们在回忆童年时,肯定认为

8、是快乐的。” 质疑3不要在意光鲜的表面,而要关注孩子内心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黄侃:“狼爸”的三个孩子考上北大,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一定如外表那么光鲜靓丽,他们心里也许比较压抑、痛苦。无论怎么“打”,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一个成年人打一个孩子,在我看来,就是以强凌弱的表现。我希望“狼爸”萧百佑能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感情,避免悲剧重演. “狼爸”回应 萧百佑表示他并非像外界所描述的那么“冷血”,他之所以动手打孩子,完全是出于对子女的爱。萧百佑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为了教育年幼的孩子,几乎放弃了工作,始终没能提拔。“一个副科长,我就干了十年,”萧百佑说,“我敢说,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最负责任的父亲。”萧百佑还告诉记者,“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并非他的原话。据介绍,到现在,全国各地已有3多个孩子被父母送到萧百佑家中,利用寒暑假,接受“狼爸式”教育.萧百佑还希望在退休后,建一所私塾,为社会提供服务。 在得知黄侃老师的经历后,“狼爸”萧百佑表示会反思自己的家教方式,在日后会与孩子做更多沟通。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