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设计研究第1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399005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设计研究第1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设计研究第1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设计研究第1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设计研究第1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设计研究第1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设计研究第1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设计研究第1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知识分享研究生理论语言学第一讲基本概念介绍1.语言符号的系统和符号的系统性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符号”的概念,符号 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很多语言学概论教材讲索绪尔的理论侧重于其关于符号、 语言的任意性等观点,但忽视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系统性的观点。语言系统性指的 是语言内部的结构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并共同构成语言的整体。索绪尔用象棋(国际象棋)及其棋子之间的关系来比喻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2356789考题:拟声词是对语言任意性的挑战吗?为什么?(吉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拟声词如:轰隆隆,叮当,哗啦,滴滴,叽叽喳喳,噼里啪啦。这道题就涉

2、及符号问题和语言系统性问题,考的是对语言系统性的理解。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个符号系统,但从符号概念来看,拟声词不是符号,因为拟声词 基于声音与语音的自然相似性。如果仅从拟声词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来看,这不是语言任意性。但语言是一个系统,由语音、词汇、语法等构成,词汇是其中一个 子系统,拟声词也只是词汇系统中的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个词汇系统的性质, 这个词汇系统中绝大多数成员还是体现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系统中语法部分也体 现语言的系统性。尽管拟声词本身不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拟声词的出现并不表示语言符号具有 自然现象的必然性,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什么样的语言有什么拟声词是社会 约定性一一语言任意性的体现,不

3、同语言的拟声词也不同,汉语中的很多拟声词 英语中就没有。所以说,拟声词不构成对语言任意性的挑战。科学研究对一个事物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是结构(内部结构)、关系(外部结 构)和特征,科学是这样研究的,学习时也就要注意这三个方面。我们看语言本 质的时候也是如此,从内部结构看,语言的本质是符号系统;从外部关系看,语 言是人的思维工具和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与社会的关系:交际工具。与人个体本身的关系:思维工具。事物本身的内部结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符号系统,这三者不是对立的,是相互联系 的。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把符号学分为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句法 学研究的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

4、义学研究符号与思维反映(客观方面)之 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主观方面)之间的关系。通常称之为three dimensions,即所谓三个平面。这三个方面与语言的三个方面基本对应,语义学 对应思维工具的功能,语用学对应交际工具的功能。也就是说莫里斯认为思维工 具、交际工具的性质都会反映到符号系统上。2.语言研究的基本科学方法及语法学的发展科学研究对一个事物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是结构(内部结构)、关系(外部结 构)和特征。对语言进行研究基于西方科学主义的还原论思想,所谓还原论就是把事物还 原为最小结构单位,然后再分析其怎样构成更大的结构单位, 物理学、化学中分 析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等就

5、是典型的还原论思想的结果,之后再研究基本粒 子怎样构成原子、研究原子怎样构成分子。这种研究思想是,先不管有什么应用 价值,先搞清楚其结构再说。1球規抄型II比恃腋型一个结构A内部可以分出更小的结构体,这是内部结构,同时这个结构A又是更大的结构体B的组成成分,与构成B的其他成分之间又有关系。我们看语 言本质的时候也是如此,从内部结构看,语言的本质是符号系统。符号系统具有 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体现还原论方法,如句法系统分为句子、词组、词、语素四 个结构层次,语素就是最小的、不可再分了。每一种语言学理论都有对语言本身的基本看法, 也就是语言观。研究语言学, 最重要的是能带来对内部结构产生新认识、新理解

6、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语言观。 每一个新语言观的诞生也就是一个理论时代的诞生。索绪尔之前的语言学基本上不讨论语言的本质问题, 也就是没有明确的语言 观,属于经验的归纳,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回答了语言的本质问题,认 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成为现代语言学的开端。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鼻祖,也 是结构主义的鼻祖,很多基本观念都是索绪尔提出来的, 但索绪尔没有提出语言 分析的具体方法,提出具体分析方法的是美国结构主义, 之后生成语法、认知语 言学和功能语法相继出现。这些理论都有自己对语言本质的看法,所以是本体论。对汉语研究影响最大的不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而是美国结构主义,汉语的结构语法是美国结构主义体系, 代

7、表性著作就是赵元任先生汉语口语语法和 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美国结构主义语法学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基于直接 成分的分布分析(层次分析法和词类)、不考虑语义。用直接成分把句子分为词,这是科学研究中的还原论。不考虑语义一是跟其 心理学行为基础行为主义有关系,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即心理, 把行为 与心理内涵等同起来。美国结构主义把这种思想用到语言学中主要是为了借鉴行 为主义处理形式与意义关系的原则, 把词的分布看作词的行为,意义为心理(理 解),那么既然行为与意义是同一的,那么我们只要研究行为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而且词的分布是有形式的,可以观察的,这样的更为科学,这种思想在哲学上叫 做逻辑实证主

8、义。这种观点也跟美国结构主义初期的研究对象有关系。 美国结构 主义是在调查印第安语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调查自己不懂的语言自然没有办法 考虑语义。美国结构主义像物理、化学研究一样,把其研究对象语言看成一种客观事物, 回避了对意义的研究,认为意义即行为(组合上的表现),跟化学一样,研究怎 样把一个大的结构分成小的单位。汉语的结构语法是美国结构主义体系,代表性著作就是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和赵元任先生汉语口语语法。有人(英国语言学家Lyons)认为美国结构主义不是正宗的结构主义(同样 诞生于美国的生成语法才是正宗的结构主义),因为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是系统结 构,美国结构主义是层次结构。美国结构主义的结构

9、分析按索绪尔结构主义的标 准来看是不完整的,因为美国结构主义只分析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分析句 子之间的结构关系,但生成语法分析了句子之间的对立与相互制约, 所以很多学 者认为与美国结构主义相比,生成语法才是真正的结构主义,因为生成语法不仅 包括了更广泛的结构关系,主要指的是转换生成关系:A B我买了那本书那本书我买了。我考了六级。-六级我考了。美国结构主义的观点,没有与人的认知功能联系起来,语言毕竟是人大脑机 能的组成部分,美国乔姆斯基提出的生成语法认为语法是大脑的机能, 大脑中有 一个语法机制能生成所有合法的句子。 根据生成语法,B组是由A组转换而来的。生成语法秉承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思想

10、(系统性),认为语法体系是有语言内 部的因素决定的,这叫作自足性。认知语法和功能(交际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 不自足的,语言结构受语言系统之外因素的影响。 在批判生成语法的基础上,美 国又诞生了认知语法,这个以后再介绍。语言是交际工具,美国结构主义的观点没有把语言放在交际环境中考察,比如交际中的信息功能对句法结构的影响:AB1 我买了那本书。书我买了。2 我买了书。 *书我买了。从功能语法的角度看,A2句与A1、B很不不同。A2中听话人事先不知道“书” 指的具体哪本书,但B句中听话人知道,A1句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所以, 在表达中A2所表达意思与B是不同的,A1在有的情况下意思与B相同。又如,

11、“张老师你来了! ”有两种重音结构,不同的重音结构句子表达的意思 不一样:A张老师你 来了!B张老师 你来了!因为重音指示注意的焦点,注意的焦点与说话人头脑中事先对情况的认识、了解有关,有一个信息背景(术语叫作“预设” ),A句一般的背景是“不知道你 来” ;B句的背景一般则是“你不该来”。认知语言学基于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最早叫做格式塔心理学,即完形心 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是对意义的分析与处理被用在语言学上,这样就形成认 知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意义与形式是等同的,这样实际上就是“现象即为 真象”,格式塔心理学则从对假象的认知出发,认为现象与意义之间有人的认知 这个加工层。范畴是怎么形

12、成的,跟人的认知有什么关系,这样就产生了 “原型范畴”(类 典型)这个概念。原型范畴与古典范畴相对。古典范畴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认 为范畴的成员都有共同的属性,每个成员都是等同的。但学者在心理研究中发现 不是这样,于是就提出原型范畴的概念。原型范畴的概念:第一,范畴内部成员不必具有共同的属性;第二,范畴以某一些成员作为代表整个范畴的典型,称为原型,比如什么年龄段的人是典型的大学生;第三,以原型为中心,以相似性关系构成整个范畴。理想认知模型(ICM),以思想观念、文化作为原型的标准,如bachelor (单第二讲分布分析与直接成分分析1. 替换与分布替换(substitution )分析是语法分

13、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已知结构单位 C,能分别与C组合的各个结构单位之间的关系叫作替换,而且这些结构单位之 间构成聚合关系,如:_ C, C_沙坑,沙包,沙漠头发,毛发,长发替换分析中所要研究的聚合关系、聚合类就是C对与之组合的结构单位,美 国语言学家 Wells称之为焦点(focus),C叫作环境(environment )。在一个结 构、一个符号序列中,哪些是环境、哪些是成分,这是我们研究目标决定的,研 究对象之外的其他成分就是环境(environment)。与替换分析相关的重要概念:(1)最小对立对:所谓的“最小对立对”就是在相同的环境下作对比、替换分析,“对立对”这个说法听起来只是两个

14、项目的对立、比较,这不过是个习惯上的说法,我们遇到的一般是多个项目对立、比较,多项对立的分析也要在同一环境下进行。有一类动词叫作自主动词,自主动词可以进入祈使句、也可以进入“去+V+去”、“v+去”、“去+V等结构,比如“吃饭”、“睡觉”等等。“死”是非自主动 词,但我们可以说“去死吧! ”、“去死去! ”,似乎“死”也可以是自主动词。但 是“去死吧! ”与“去吃饭”有两个环境因素不同,一个是带“把”不带“吧”,另一个是重读,所以“去死吧! ”与“去吃饭”的不是最小对立对的关系,不能 因这个比较而断定“死”跟“吃饭”一样是自主动词。去掉“吧”和重读,“去死”一般是不能说的,“去吃饭”可以说。“

15、去死去! ”与“去吃饭去”的环境差 别是重读,去掉重读,前者不能说。对两个词或两类词作比较研究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环境相同,如果环境不同比较就没有意义。(2)分布语言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组合与聚合关系,在语法中聚合关系是通过替换来 建立的,替换在结构语法中基于形式标准, 用于建立词类。一个词可出现环境的 总和就构成其分布范围,所谓的分布分析的操作方法还是替换分析, 只不过聚合 类不是通过一个位置的替换得来的,是通过多种组合关系建立的,这就是分布替换不是孤立的,是在一定的组合关系中进行的。 组合是聚合的前提,所以 能替换就意味着能组合,能组合才能替换,这在关于语素的分析中非常重要。 替 换分析可以用于研究一个如何建立一个类,如各种词类。2. 替换法的扩展运用分布的思想最早用在句法上,但环境的概念可以扩大,可以是语义的、也是 篇章语用的。语义的分析比如“了”的使用条件为表达一个行为、过程的终点, 如果一个动词所表达的过程没有终点就不能带“了”。多数动词,尤其行为动作动词其意义终点,如“吃,烧,搬,看,修改”等等,这些词都可以带“了”,有些动词没有任何变化意义,所以从来都不能带了,如“是,等于,以为,作为” 等等,还有“喜欢,信任,爱护,希望”。替换可以是语法关系也可以是语义关系,比如:1. “很” +NP这个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