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395707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发展 三台县永明中心小学 陈文国 内容提要 小学生受身心发展的局限,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不高,使之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受限,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及教育经验的积累,从校园、课堂、学生厌学、心量素质及家庭教育、关注“留守”儿童这六个方面谈了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量健康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着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如何面对成功、失败,面对挫折、灾难等,将取决于健康的心理。因而加强小学生心里健康教育显得由为重要。对此,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怎

2、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 加强校园“隐性课程”的创设, 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 以校园环境氛围的创设为“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1. 在校园创设一个进取、向上的文化环境氛围,能够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调节其心理行为,促进其心理健康地发展。如:在校园中张贴科学家、艺术家长廊,通过墙报、板报、警示标语等,同时再以同学们身边的事或人去影响学生自己,在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氛围中,教师再因势利导,以达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初衷。2. 创设优秀班级周评选、月评选活动,带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一个好的集体既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约束。对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是

3、最基本、最主要的集体,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优秀的集体需要明确的目标,健康的组织、严格的规范、良好的风气。为带动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学校可采取夺“流动红旗”、“星级班级”、“文明学生”等评比措施,以此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二). 把校园日常生活细节纳入“隐性课程”,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 人际关系的培养。首先培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接触老师,从而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小学生的友谊都是建立在外部生活环境和偶然兴趣具有相同性基础之上的。随着年级的增高,同学们的联系更加密切,而那些在集体生活中处于不利儿童

4、,不满自己的地位,而表现的孤独,不善交往的必理障碍,为此,教师要为其创设和谐的集体验生活氛围,不断增加他们交往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心量健康发展。2. 课外活动的构建。课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使自己喜欢的事情得以实现,就体验了更多的好心境,在经过数次后,通过“内化”、“迁移”,最后就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二. 加强“课堂教学”的创设,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一). 改革课堂教学。1. 在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其它各科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制作,国画工笔可以锻练学生意志;体育课中的长跑、球类运动可培养学生的耐性;

5、语文课中利用英雄事迹,为学生树立榜样,让榜样精神与之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进行信心教育等。2. “两改变”。即改变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改变课堂的“一言堂”为“群众堂”,从而带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的改变,学生个性心理得到张扬,不再感到压抑、被动。 3. 多用有效的鼓励。鼓励能带全学生自信心,特别对后进生更是如此,但多鼓励并不等于滥用鼓励,不恰当的鼓励反而会起反作用。如一位老师在上估算课时抽生估计所示图卡童车的单价,该生一下猜中,师便示意全班同学齐说:“嗨,嗨,你真棒”,然而该生成绩较差,得到如此表扬,便飘飘然、东张西望,整节课都没听好课,而抽到的另一生确属优生,但没能猜中,老师却给于了

6、批评,这一批评,该生整堂课都没有好的心境听课。一个是表扬、一个是批评,为什么两者都会影响学生听课呢?在前者,若老师点头微笔或翘起大拇指以示表扬,可能不会出现以上效果。后者,若教师用“请你再想想”或“不能肯定也不否定”这样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运用恰当有效的鼓励,能使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心境更好的学习。 (二). 减轻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必然带来学生的心理负担。只有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对学生的心量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为此,应做到“四控制”:一是控制作业量,选择有代表性、征对性,突出重点的作业练练;二是控制教辅材料;三是控制频繁的考试;四是控制成绩公布,不给学生排名次,不公布学生成绩。学生

7、的负担减轻了,压力减少了,学习轻松了,心情愉快了,当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学习 (一). 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首先要弄清学生为什么会厌学,造成厌学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1. 学校教育的因素。学校并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生的考试屡屡受挫,教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当的教育措施和管理手段;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其中,学业负担过重,以及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比较出的因素。 2. 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家庭结构的破损、解体;家庭教育方式的严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与孩子实际能力之

8、间过大差距等等。其中,教育方式的严厉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往往容易使孩子滋生厌学情绪。 3. 交往友伴的因素。经常交往的友伴的不良影响,如果几个孩子都有厌学情绪,就可能形成一个厌学的小群体,这种小群体给孩子的负作用是非常大的。 4. 学生自身的因素。原有知识基础不牢,一度生病,因而学习掉队,学习习惯不好,性格缺陷,过于脆弱,受挫能力差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孩子厌学。(二). 对待厌学的孩子,在仔细了解其厌学的原因之后,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变厌学情绪的方法很多,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是培养兴趣,即“亮点诱导法”,亮点诱导,就是在肯定孩子优点、长处、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其

9、优势,肯定其特色,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进而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的积极的学习行为,运用这种方法还需注意: 1. 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方面,不要总是关注学生的问题。 2. 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学习的价值,特别是对现实生活的作用。 3. 让学生体验到周围的人,尤其是老师、家长、同学对他的信任和关心,体验到生活在其中的温暖和幸福。 4. 培养兴趣,要求学生一点一点进步,切莫操之过急,切莫经常拿学生的短处与其他同学的长处相比较。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既光荣而紧迫的任务(一). 自信是人生的基础。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决,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那

10、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 当学生在某件事情上遇到挫折,例如,在切课上遭遇到困难而感到沮丧时,教师根据该生的具体情况让他为班级做一件事。完成后老师和同学都给于赞许,借机恢复其自信心。 2. 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点。例如,有同情心、正义感,或是唱歌、绘画天才 3.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只要有进步,就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如考试下来,对一个考80分的学生说出“好厉害呀,有80分,下次试试看把剩下的20分也拿下来”。 4. 当学生面对一些挑战时,显得有眯退缩、畏惧,不足时,可以引用英雄事迹来支持他。 5. 要敢于放手,多一点信任。凡学生自己能做到、做好的事都应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给学生施展才能的

11、机会。(二). 保护自尊心。学生心理最敏感,最娇嫩,最易得到伤害的当属自尊心理。因此,当教师的必须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首先,要增强爱生情感。没有期望,没有爱的教育,自然只能造就了自暴自弃的学生。第二,要善于体察学生的心量,正确对待孩子的自尊心的表露。第三,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人格就要提倡民主、平等;就要做到精诚、细心。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而有情,管而有理,当众批评学生切忌主观、偏见。五. 拓展教育空间,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学生健康心理家庭教育氛围特别是父母言行关系密切。但由于目前,不仅家庭环境与教育千差万别,而且家长了解重视子女心理健康又显得那么微乎其微。因此学校有必要,有义务通过各种

12、渠道宣传、引导、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间,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可采取开家长会、教师家访、家长校访等措施,沟通家校联系,互相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适当指导家长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量素质。六. 倍加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是弱视群体,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很不够,这一个群体与其他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衣、食都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更不说其心理得到健康的培养,他们也很难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因而他们表现出许多不良品性,如不守纪律、对同学毫无爱心,动辄就肇事,学习上不思进取,特别有的还养成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等。为此,作为学校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教育他们的重任。关注“留守”儿童,就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包括吃、穿、住、行),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健康,关心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发展,使他们在校犹如在家一样,能感受到父母那样的教师的关怀,能感受到兄弟子妹一样的同学间的亲情。这样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教育也才能真正达到关爱他们的目的。近年来,因高考落榜、在校大学生缺乏健康心理而自杀,出走的事例屡见不鲜,甚至于小学生也有此现象发生。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源于何处呢?笔者呼吁各位仁人志士应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