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说课稿(邹安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39468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归纳法说课稿(邹安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归纳法说课稿(邹安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归纳法说课稿(邹安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归纳法说课稿(邹安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归纳法说课稿(邹安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归纳法说课稿(邹安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归纳法说课稿(邹安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归纳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归纳法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所蕴含的“观察、猜想、归纳、证明”的思想不仅在数学各个分支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其它科学研究。 (2)数学归纳法是沟通有限与无限的桥梁,从而决定了它是一个重要的证明方法。它所包含的逻辑推理不是简单的三段论,而是一个无穷递推,从而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 (3)本节内容安排在数列之后,极限之前,是学生从有限想象发展到无限想象的一个重要环节。 (4)该法的实质在于:将一个无法(或很难)穷尽验证的命题转化为证明两个普通命题“P(1)为真”和“P(K)为真则P(K1)为真”,从而达到证明目的。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归纳法原理

2、,实质上理解数学归纳法操作步骤。掌握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命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归纳结论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归纳法意义的认识和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这是掌握数学归纳法实质的基础与重要途径。 (2)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和方法。难点:(1)对象的无限性。数学归纳法所证明的是无穷个命题P(1),P(2),P(3),P(4)为真,无法一一检验,需要寻找一种好的方法来解决。

3、 (2)对数学归纳法第二步的真实作用不够明确,所需要的逻辑知识不完全具备。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难主要是:1.“n=k时,命题P(K)到底成立还是不成立?怎样证明?” 2.既然成立,何必用假设两个字呢?用“已知”不就得了。 3.“假设N=K时命题成立不就是假设原命题成立了吗?” (3)对数学归纳法的真实性表示困惑。为什么证明了“两个”步骤就可以断言命题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呢? (4)对第二步不知道如何使用(甚至不使用)归纳假设,不能自觉寻找P(K1)与P(K)的关系。四、教法与学习方法 (1)教学中设计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暴露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合理的应用举例、对比、概括、总结,并辅以现代

4、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效率与直观性。 (2)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元认知过程。 (3)运用对比,纠错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五、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一)设置情景 激发兴趣 先请同学们观看一则古代笑话“万百千识字”的故事思考问题1。设计意图:(1)使深奥、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通过比较引出“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的概念。问题1:今天有一个晚会,某人知道晚会的第一个节目是唱歌,第二个节目是唱歌,第三个节目是唱歌,第四个节目也是唱歌,那么他能断定整个晚会是唱歌吗?什么时候可以断定呢?“仅考察部分特例而得出的一般

5、结论的推理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它不可靠,所得结论不一定正确。只有对事物的所有情况加以考察以后,归纳所得的结论才是正确的,它称为“完全归纳法”。(二)引导探索 寻找方案 引入数学归纳法 提出问题:给出“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的概念后,指出不完全归纳法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逐一进行验证。当需要验证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时,我们怎么办呢?并在黑板举出:例如: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d那么对一切正自然数有,如何论证此结论呢? 设计意图:前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经给出了,现在又重新提出来,势必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需要论证,如何论证呢?从而引入这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

6、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先请同学看下列两个问题,看是否能从中找到启发。问题2:今天有一个晚会,某人知道唱歌的节目后面是唱歌,那么他能判断整个晚会是唱歌吗?问题3:今天有一个晚会,某人知道第一个节目是唱歌,并知道如果一个节目是唱歌那么它后面的节目也是唱歌,那么他能否判断整个晚会的节目都是唱歌呢?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思考,请学生们用类似的思想设计一个方法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数学归纳法的初步轮廓。然后总结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设计意图:(1)使抽象的原理寓于简单的事例当中,通俗易懂。为深刻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打好基础。 (2)使学生自悟道理自寻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突破难

7、点1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的步骤是:(1)验证N取初始值时,命题成立,即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在这个基础上,推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即P(K)正确P(K+1)正确给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后,请同学回答为什么有这两步成立就得出原命题成立?逐一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在这两步的基础上为什么成立,成立,成立,成立设计意图:(1)着重学生的元认知过程,使有限的两步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无限的递推,从而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 (2)发展学生从有限到无限的思想,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提高。 (3)突破难点2和难点3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的步骤是:(1)验证N取

8、初始值时,命题成立,即成立 (2)假设N=K时命题成立,在这个基础上,推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即P(K)正确P(K+1)正确,从而有:正确正确正确(三)应用举例 率先垂范(在黑板上演示) 例1: 对这个例题着重讲解第二步如何利用P(K)成立推证P(K+1)成立。向学生分析清楚为什么要利用归纳假设,如何利用归纳假设,为什么非用归纳假设不可。在推证P(K1)成立时,着重两种方法:“拼凑法”与“分析法”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示范性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证明有关命题的步骤,并深刻理解重要环节。 突破难点4接下来再举出例2(纠错题),设计成三个错误的地方。(1)没证明初始值 (2)在推证P(K+1)

9、成立时直接将归纳假设中的K换成K1就完了 (3)没有用归纳假设例2 小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了几个命题(n为正自然数),请同学看看他证得是否正确: 证明:1)假设当n=k时成立,即有:; 那么n=k+1时 左边= = = 所以n=k+1时也成立,故原命题成立。: 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 2)假设当n=k时成立,即有; 那么n=k+1时 左边= = 所以n=k+1时也成立,故原命题成立。: 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 2)假设当n=k时成立,即有; 那么n=k=1时, 左边= 所以n=k+1时也成立,故原命题成立。错误点: (1)没有第一步,第二步就成了空中楼阁,即使递推关系

10、成立也没用。 (2)”k”是具体的第k项,是实指,而第k+1项是紧跟它后面的项,第二步就是要证明一个事实:前面一项成立的基础上可以推证出跟着它的一项成立。 (3)如果没用到归纳假设,就没有象多米若骨牌那样的逻辑链接了,就不是教学归纳法了。 (四)反馈练习接下来给出一个练习题,请两名同学上台演板。设计意图:讲练结合,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实际中找出学生易出错的问题析错纠错。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五)总结结论 强化认识最后进行小结目的是使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系统化,条理化,有重点。并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小结: (1)归纳法是一种推理方法,数学归纳法是一般证明方法,归纳法帮我提出猜想,而数学归纳法是帮我们证明猜想 (2)数学归纳法的核心就是在验证正确的基础上证明命题P(n)具有传递性,第一步是基础是起点,第二步是递推依据,因此二者缺一不可。 (3)“观察猜想证明”是解决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有郊途径。 (六) 布置作业 课外探究 加强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实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巩固提高运用数学归纳法的能力。作业:1.课外探究 请你设计证明方法 (1)证明一个命题对n=4,5,6,7成立 (2)证明一个命题对n=2,4,6,8,成立 (3)证明一个命题对所有的整数都成立 2.课本 第67页1,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