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单元测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394685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章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单元测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单元测试一、填空题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这些声音都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2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 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大。3. 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4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的一种救援装备。它可以灵敏地接收到物体_时产生的微弱的声音,以便尽早营救。 5音乐厅内正在举行音乐会,男中音正在放声高歌,女高音在

2、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 比女高音的大,是因为男中音声带振动的 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 比男中音的高,是由于女高音声带振动的 比男中音的高。6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有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到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声音的 。7如图所示,玻璃杯上蒙有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薄膜上放几粒小米。小明同学在薄膜附近用力敲击铁盘,铁盘因为 而发出声音,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8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

3、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从而被及时获救。 9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 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10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1条):。11“水立方”是国际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系统(如图所示

4、)。膜结构在满足了隔热等方面要求的同时,还在声学方面精心设计:“水立方”的气枕拥有34层膜,内外两个气枕就有68层膜,它的声学作用是 。所以,多层弹性膜充气后,在下雨时雨点落到膜上,室内的雨声会很小,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类似的方法来消除噪声的是 (举一例)。二、选择题12人在野外喊话时,为了减少声音的分散,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嘴边,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频率 D. 音色13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如图所示是宇航员翟志刚进行太空行走的图片,宇航员在太空与飞船内的人之间的对话必

5、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15如图所示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摩托车的消声器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ABCD16. 电影院的墙壁上有许多形状不同的凸起和凹陷,其目的是(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172008年5

6、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振幅不同18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同时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

7、在安静的夜晚使用19. 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室外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20下面是小亮同学在复习有关声的知识时所做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A.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速度气体液体固体慢较快快B.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中减弱在接受处减弱C.D. 乐音的特征音调:声音的大小响度:声音的高低音色:声音的品质 21如图所示,其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

8、工人用电钻钻墙小孩对着山壁喊话ABCD敲击编钟发声三、实验与探究题2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2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请你想一想: 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几个?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9、24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 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做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ms-1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为了完成这一尝试,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2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

10、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填字母序号)A.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较响弱26.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请问它是什么装置?下面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结合表中内容,在图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答出一条即可)声音的分贝数3040 dB50 dB以上70

11、dB以上90 dB以上人的感觉理想的安静环境影响睡眠和休息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听力,并引起多种疾病四、计算题27.一个人打靶,目标和人相距280 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3 s,该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求子弹出射速度。28.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之一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进行的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实验度。如图所示,实验时两只船相距14 000 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可以发声的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收音器,该实验员看到火药发光10 s后接收到水下的响声。(1) 求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12、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2) 实验结果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写出一个)29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的声速,回答问题:空气(0 )331冰3 230空气(15 )340铜3 750煤油(25 )1 324铝5 100水(常温)1 500铁5 200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 写出两条。 在长为884 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15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振动 音色 2. 介质 速度 固体 3音调 音色 4信息振动 5.响度 幅度 音调 频率 6空气 音色 7.振动 能量 8. 次声波 振动 9.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10.它们都具有周期性(或它们都是有规律的) 11.阻隔噪声的传播 高速公路旁的隔音墙(例子合理即可) 二、选择题12.A 13.B 14.C 15.A 16.A 17.C 18.C 19.B 20.D 21.B 三、实验与探究题22.声源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3. 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有:乙、丁; 甲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传播需要借助介质);丙说明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24.图略 340 在冬天(低温环境)该实验更容易成功。25.机械闹钟 B 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