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39108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八章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ig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 (此处教材印刷有误,请以此讲义内容为准),ig也 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中。IgG有四个亚型,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其中以IgG含量最多。IgG是血液和细胞外液中的 主要抗体,也是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大多数抗感染抗体与自身抗体都为IgG类。IgA可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类,血清型IgA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分泌型IgA由J链连接的二聚体和 分泌成分组成,是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 中。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又称巨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

2、中,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 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也是抗原刺激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IgD含量较少。半衰期短。血清IgD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膜结合型IgD (mIgD)构成BCR,是B细 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的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活化的B细 胞或记忆B细胞其表面的mIgD逐渐消失。IgE含量最少,主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分泌。其糖含量高达2%。为亲细胞抗体,可引起 型超敏反应。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第一节血清IgG、IgA、IgM测定血清IgG、IgA、IgM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EL1SA

3、、免疫比浊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等,但临床常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一、血清 IgG、IgA、IgM 测定(一)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 原理:将抗血清均匀地分散于琼脂或琼脂糖凝胶内,胶板上打孔,孔内注入抗原或待测血清,抗原在含有抗血清的胶内呈放射状(环状)扩散,在抗原抗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环。在一定条件下, 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本法出现误差的原因有:抗原或标准液溢出加样孔;因抗体或抗原过量而致沉淀环过小或过大;加样量不足或过多,或混有气泡;加样孔破损,使沉淀环呈不规则状;板浇注后保存时间长,引起 板内水分蒸发或变形;浇注琼脂时不在水平台面,使胶板厚薄不

4、匀;打孔后挑取琼脂时将胶板挑起, 与玻璃板剥离,以致待测血清在孔底流溢;扩散时湿盒不平,导致沉淀环不圆。(二)免疫比浊法 该法具有检测范围宽、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高、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测试)、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二、血清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一)年龄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液中含量较高,接近成人水平。婴幼儿其体液免疫功 能尚不成熟,Ig含量低于成人。(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升高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可见3种Ig均升高 慢性细菌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血IgG可升高。

5、宫内感染时脐血或出牛后的新牛儿血清中IgM含 量可增高。各种结缔组织性疾病中常见各型Ig升高,SLE患者以IgG、IgA升高较多见,类风湿关节炎患 者以IgM增高为主。(三)单一免疫球蛋白升高患者血清中某一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多,大多在30g/L以上 这种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其理化 性质十分一致,称为单克隆蛋白(MP)即M蛋白。此类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多无免疫活性,故又称副蛋 白,由它所致的疾病称为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等。(四)免疫球蛋白降低1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1)Ig全缺,如Bru ton型无Ig血症,

6、血中IgG常小于lg/L, IgA与gM含量也明显减低为正常人的 1%。(2)3种Ig中缺1或2种,如IgA缺乏患者,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IgG缺乏患者,易发生化脓性 感染:IgM缺乏患者,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2. 获得性低Ig血症血清中IgG常小于5g/L,引起原因较多,如大量蛋白流失的疾病(剥脱性皮炎、肠淋巴管扩张症和肾 病综合征)、淋巴系统肿瘤(淋巴肉瘤、霍奇金淋巴瘤)、中毒性骨髓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第二节 血清IgD和IgE测定一、IgD测定及临床意义(一)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乳胶颗粒免疫比浊分析法、ELISA。在临床用得最多的是ELISA。(二)临床意义:血清中I

7、gD 升高主要见于妊娠末期、IgD型骨髓瘤、甲状腺炎和大量吸烟者。IgD降 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肺硅沉着病(矽肺)、细胞毒药物治疗后。二、IgE测定及临床意义(一)测定方法1总IgE的测定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乳胶颗粒免疫比浊法及ELISA等。在 临床上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ELISA较为常见。2.特异性IgE的检测方法:免疫斑点法和ELISA。(二)临床意义1. 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特发性哮喘、特发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IgE常升高。2. 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如IgE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IgE 升高。3. 急性或慢性肝炎、SLE、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IgE可升高。4

8、. IgE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肿瘤及化疗药物应用后。第三节 尿液及脑脊液Ig测定一、尿液 Ig 测定及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的Ig含量甚微。某些肾脏疾病可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过膜损伤轻微时,尿液中以 IgG增多为主,当损伤严重时,除IgG滤出外,IgM也开始滤出。临床上常选用测定尿液和血液中的转铁蛋 白(TRF)及IgG含量,计算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以此来评估肾小球滤过膜破坏程度及观察治疗效 果和预后。测定方法一般选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尿液标本采集晨尿或随机尿,离心后测定。选择性蛋白尿指数计算公式为:SPI=(尿 IgG/血清 IgG) / (尿 TRF/血清 TRF)

9、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SPIW0.1表明肾脏有高度选择性地排泌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如微小病变型肾病。SPIN0.2表明肾脏 是非选择性地排泌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尿内IgA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和慢性肾炎肾病时含量最高,在慢性肾炎高血压型及普通型可轻度增高, 而在隐匿性肾炎及急性肾炎时含量很少;尿内IgG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炎时含量较高,其他类型肾小球疾病时仅轻度增高:尿内IgM 仅出现在慢性肾炎,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炎时含量甚微。尿液中游离轻链的检测对诊断轻链病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对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分型鉴定及预后 判断均有重要意义。二、脑脊液I

10、g测定及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白蛋白商值(Q ),即测定CSF中白蛋白(Alb )和血清白蛋白(Alb )比值来 ALBcsfs反映血脑屏障受损程度。其计算公式为:白蛋白商值=(Alb /Alb )X 1000csfs当商值V9时,提示血脑屏障无明显受损,915为轻度受损;l533为中度受损;33100为重度受 损;100为完全破裂。临床上检测白蛋白商值不仅可以监测血脑屏障损伤的程度,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提示神经系 统疾病的类型。一般来说:Qa轻度升高,常见于急慢性病毒感染、多发性硬化、神经梅毒、带状疱疹性神ALB经节炎、脑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Qa中度升高,常见于急性神经疏螺旋体病、

11、条件致病性脑膜炎、吉兰-ALB巴雷综合征等;Q重度升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单纯疱疹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细菌感染性疾 ALB病。Ig即可在鞘内局部合成,也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鞘内,故需区分鞘内Ig的来源。经典的计算鞘内Ig 合成的方法是IgG牛成指数和24小时IgG合成率。脑脊液IgG测定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脑脊液采集后离心再行测定。当IgG生成指数和24小 时IgG合成率升高时,表明CSF中的IgG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鞘内合成。IgG生成指数和24小时IgG合成率升高,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症。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时IgG、IgA均增高;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时,Ig

12、G明 显升高;神经系统肿瘤时,以IgA和IgM升高为主;SLE脑病、神经梅毒、重症肌无力等IgG明显升高;精 神分裂症IgG和IgM升高明显。第四节血清IgG亚类测定及临床意义IgG有4个亚类,IgG最多,IgG最少。测定Ig亚类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向 14免疫扩散法、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等。常选用ELISA。l.IgG亚类的含量随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当某一 IgG亚类含量低于年龄对应的参考范围时,就称为IgG 亚类缺陷。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扩张以及哮喘等。2. IgA缺乏症常伴有IgG2缺陷,某些病毒感染IgG, IgG2、IgG3下降

13、显著。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低 IgG血症时,IgG亚类并非呈比例降低,以IgG下降为主,而IgG代偿性增高。糖尿病患者以IgG下降为J八一 c 1一 c沪 i1 I c 1一=主。3. IgG亚类异常增高主要见于I型变态反应,如变应原可刺激机体使正64含量增加。第五节M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M蛋白(MP)是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临床上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技术检测是筛选M蛋白的最基本方法。但不能判断Ig类型,还需用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单克隆免疫

14、球蛋白增殖(M蛋白血症)的患者,在蛋白区带电泳中出现狭窄而浓集的蛋白区带,即M蛋 白带。溶血样本中的血红蛋白、陈旧血清中聚合的IgG、血清类风湿因子等,常可导致蛋白电泳出现假的狭窄 蛋白区带,易与M蛋白区带混淆。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M蛋白的初筛试验。常用的方法有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恶性单克隆丙种球 蛋白血症血清中常表现出某一类Ig显著增高,大多在30g/L以上:而良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血清标本中, M蛋白的升高较低,多在20g/L以下:多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表现为多种类的Ig水平同时升高,并且各 类Ig升高的幅度不大。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中如出现双圈状沉淀环,则应注

15、意标本中可能存在某些 Ig分子片段的M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有助于对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诊断,而且还对良、恶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的鉴别 具有一定的帮助。一般情况下,M蛋白含量的多少常反映病情的轻重,M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常提示病情严重。若治疗有效, M 蛋白含量会逐渐下降,而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则逐渐升至正常。三、免疫电泳免疫电泳(IEP)是区带电泳技术和免疫扩散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方法。该法是鉴定M蛋白的 常规方法之一,在区带电泳和Ig定量时发现异常疑似M蛋白时使用。四、免疫固定电泳(IFE)是区带电泳技术与特异性抗血清的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方法,是临床鉴定M蛋白最 常用的方法。成为单克隆抗体定性和分型鉴定的首选方法。该方法测定时间短,整个操作过程仅需1.52h; 敏感性高,能检测到0.511.5g/L含量的单克隆蛋白;结果直观,易于分析和判定。第六节 轻链测定及临床意义一、本-周(Bencejones)蛋白测定本-周蛋白即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检测方法常用化学法(加热沉淀法)和免疫法两种。可用于 轻链病的诊断,并对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等疾病的诊断、鉴别和预后判断均有一 定帮助。轻链病患者尿中可测得本-周蛋白,但血中反而呈阴性,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