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家庭教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388551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家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夯实家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夯实家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夯实家庭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家庭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实家庭教育,关注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其受教育过程的起点。最初的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今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中具有奠基的特殊的、长久的地位和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是家庭的太阳,是父母的寄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位父母内心祷盼的愿望,但最终能否成“龙”成“风”,并不全由家长的愿望来决定的,而是由教育的方法,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来决定。当然,和与生俱来的智商也有较大的联系。在这些条件中,家庭教育起很关键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成长,这是我们做家长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教育孩子形

2、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家庭教育首先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搞好学习。我的孩子虽然很调皮、好动,但他却喜欢看课外书籍,这与我对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小时侯他还不识字,我就天天让他听故事、童话。后来,我就告诉他,这些故事都在书里边找得到,再买些有拼音的故事书给他看。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我就趁机结合书中的情节给他讲要好好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要他向书中的主人公学习。孩子是一张洁白的纸,关键是你往这方面如何写。一旦养成好习惯,孩子将受益终身。二、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拓展。我教育孩子“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充满竞争的社会,归根到底是能力竞争的社会。如果一

3、个人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他的生存空间就受到限制。因此,我在教育孩子时注重能力方面的培养。比如:我儿子写作文,不是简单的我说他写,而是帮助他回忆或想象事情发展的过程,再有孩子进行语言组织。这样孩子的观察力得到了提高,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带孩子外出的时候,就可以提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比如:和家长走散了怎么办?碰到坏人怎么办?借此提高了孩子的常识和处事能力。三、注重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孩子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感染孩子,以道德榜样引导孩子,让他在耳濡目染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

4、德行为。比如:在我们家中,谁都不能说脏话。偶尔说错了及时纠正,或说:“是我错了,对不起,”之类的话,让孩子意识到说脏话、粗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四、立足本职,办好幼儿家长学校。在家庭中,我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母亲,同时在幼儿园,我也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也是一名园长身边的好助手。在工作中,我不仅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积极配合园领导抓好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为了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做好教育工作。我们特创编了每月一期的家长报,发给每一位家长,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和内容以及有关卫生、保健知识。平日,对特殊幼儿(生病、体弱者),我就让教师们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及时报告家长,

5、和家长密切联系。孩子行为发展时时牵动着家长的心,家长关心孩子的一切,他们希望知道孩子在幼儿园中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发展。但由于大部分幼儿做汽车,所以无法与每位家长进行见面深谈。而家长想要了解孩子每天的一点一滴的愿望又十分强烈。根据家长的心理,我和园领导组织了教师定期家访。通过家访我们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情况。这样不仅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老师也更深入地了解到幼儿在家表现,不仅方便了自己的工作,而且还提高了工作实效。家访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家长感到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成功。为了进一步指导家长更好的科学育人,我们还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通过有趣、生动的讲座,使广大家长认识到孩子是可塑的,明确了家长育人的责任,充分认识应该对孩子如何教育,遵循对孩子教育中应该“严而有轻,轻而有节循序逐导”的原则。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工作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得到了家长们的赞许。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强盛是扎根在家庭这一基础上的。家庭教育搞好了,学校教育就有了配合。孩子的成长既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还离不开社会教育,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孩子茁壮成长,绽开绚丽的花朵。 荣炳中心园:张晓辉 2007年5月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