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9 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377970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9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9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9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9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9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9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整合提升9 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单元整合提升 纵向贯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项目原因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

2、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考题例证1(2017石家庄模拟)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这反映了()A人民公社旧体制已经正式废除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C对“包产到户”认识有待突破D农村经济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解析:根据“包工到作业组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说明中央对包产到户还没有完全肯定,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单干”,对“包产到户

3、”的认识还有待突破,故C项正确。答案:C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原因(1)照搬苏联模式(2)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3)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党中央

4、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体制进行改革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这种体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

5、跃局面 考题例证2(2017黄山模拟)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解析:网点从47.6锐减至9.5,会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折射了五六十年代“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答案:B 横向链接 一、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比较项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点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文化大革命

6、”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同点(1)都是在面临国内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展开的(2)都采用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3)都符合本国国情与经济发展规律,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考题例证3有学者认为,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实行的改革开放,其实质是相同的。这里所说的相同实质是指()A实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B从产品交换发展到商品交换C把商品经济关系

7、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D利用政治力量从计划经济退却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是“实质”,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都是利用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措施,故A项错误,C项正确;B项是现象,不能反映本质,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都是发展经济的措施,不能简单地把其归结为退却,故D项错误。答案:C二、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不同之处。(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

8、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4)结果不同的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

9、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考题例证4(2018淄博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A着重发展重工业B实行“一五”计划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解析: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因此只有C项符合“去苏联模式化”,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答案:C文明史观 概念阐

10、译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密切关联。 主要线索(1)横向看,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2)纵向看,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典例(2015四川卷,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

11、,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解析: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舆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一现象,可知当时“左”倾错误还未完全结束,故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

12、安排后事”可知这一时期“两个凡是”的思想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答案:B 备考指导(1)抓住不同文明时代的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明。例如:农耕文明时代,以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工商业经济及人文精神的起源。工业文明时代,西方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人文精神的发展与近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经济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文化上形成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信息化时代,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选择

13、了社会主义道路,曲折艰难地发展。(2)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文明的纵向整合。如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西欧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等。(3)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文明的横向整合。如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文明的比较、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718世纪明清进步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比较等。(4)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的三种文明间的整合。如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等。(5)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文明发展演变历程的比较。如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历程、古今中外经济发展模式及特点、古今中外思想演变历程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分析第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4、外国经济侵略与长期不稳定状态,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文化条件极为落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在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第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一五”计划展开后,大批农民进城,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物资供不应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供应更是匮乏,不法商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为了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就得对基本生活必需品进行较为合理的分配。第三,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苏联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始国、受益国、输出国。我们知道,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靠计划经济体制,用两个五年计划

15、完成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其成绩让世界震惊,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世界各国对这一体制大多持肯定态度。第四,战争年代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影响。战争年代,我党在根据地举办的各类经济实际上是带有强烈的计划体制色彩的,这一点也深刻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的经济体制的选择。除此之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传统理解,同旧制度决裂的思想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封锁等,也是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环境和重要原因。二、“大跃进”运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但是最终失败。“大跃进”发动的背景比较复杂。首先是“大跃进”发动的主观动机是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在国际国内事务中取得主动权。其次,不断批评反冒进,以政治运动推动经济发展。再次,一系列的“左”倾观点,为发动“大跃进”创造了理论依据。第四,鼓吹个人崇拜,实行个人专断,破坏民主集中制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