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375440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原创押题卷(三)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70分,第卷80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

2、“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

3、,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

4、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须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我们从汉字本身除了能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

5、他们“想什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蘖,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C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D古代中国人

6、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C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D“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

7、,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上的联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时,无须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须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等,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

8、对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团圆饭江岸王宏生在大年三十凌晨回到了黄泥湾。那时候,东方天际还未露出鱼肚白,四周一片漆黑。他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回来,引起村庄零乱的狗吠。老婆田玉花提前收到他发来的短信,悄悄地从热被窝里爬起来,给他开了门,没有惊动睡梦中的爹娘和一双儿女。王宏生背着一个干瘪的背包,怀抱一个六七岁的女娃。女娃被紧紧地裹在他的黑呢大衣里,闭着眼睛,小嘴半开半合,犹自打着细微的鼾声。田玉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嘴巴夸张地咧成了一个水瓢。王宏生轻轻地“嘘”了一声,顺手关了客厅的灯。他们家的小楼是几年前盖的,总共两层半。一、二层住人,上面半层阁楼没有装修,搬进来之后

9、,堆放了一些杂物。田玉花早把阁楼清理过了,铺的盖的都已准备停当。两口子蹑手蹑脚地钻进了阁楼。天蒙蒙亮的时候,田玉花慢慢从阁楼里拱出来,轻轻关上阁楼的门。她溜到一楼,发现爹已经起来,在客厅里摆弄鞭炮。田玉花这才听到了村庄各处连绵不断的鞭炮声,刚才居然一直没注意。大年三十早晨放一挂鞭炮,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习俗。山里人在中午吃全家团圆的年饭。吃罢早饭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饭。王家人忙年饭,却一直不得消停,老有人上门打扰。田玉花和爹娘只好停下手中的活计,应酬一番。“宏生哥回来了吗?”“宏生兄弟在家吗?”“俺找俺宏生叔”前来打听王宏生的,全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男人。他们在家里喝杯茶,抽支烟,又纷纷落寞地

10、走了。这些人都是王宏生近年带到城里打工的老邻旧居。他到城里工地打工,学会了粉刷的手艺,后来就带出一个工程队,承包楼房内粉和外粉的活计。进了腊月,活儿干完了,王宏生让他们先回一步,拍着胸脯儿承诺,过年前兑现工钱。这几天,他们天天都过来看一看,问一问。马上要过年了,可宏生怎么还没影儿呢?每送走一位来客,田玉花总是快速躲进厨房。也不知是被油烟熏着了还是被寒风呛着了,她的眼角总往外涌泪花。她不忍看爹娘脸上焦虑的神色,不忍听两个孩子扒在门框上翘望爸爸时发出的叹息声,总是赶紧揉揉眼睛,去锅灶上忙碌。中午十一点左右,村庄里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放过鞭炮之后,家家户户就要开年饭了。“哈哈哈,钱到账了,终于

11、到账了!”王宏生旋风般从阁楼上冲下来。在他的身后,随即响起脆生生的哭喊声:“我要爸爸!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王宏生的笑声和孩子的哭喊声回荡在隆隆的鞭炮声中。爹娘显然吓傻了,两个孩子却狂喜地冲他跑过来。王宏生顾不得和爹娘解释,更顾不得和儿女亲热,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双喜,赶紧过来!”“栓柱,到我家来一趟!”“冬生,我在家等你”大家纷纷赶到,将王家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王宏生拿出一张银行卡,喜滋滋地说:“我刚刚收到银行提示短信,咱们的工钱到账了!你们一起去镇上银行,把各自的工钱转走!”一个年轻人双手接过银行卡,欢天喜地地说:“走啊,到镇上转钱去啊。”一群人跟着他,走出了王家大院。年轻人扭回头说:“

12、宏生哥,中午和大伯少喝点酒,晚上到我家,咱哥儿几个一起喝。”大家都走了,王家大院一下子安静下来。爹放鞭炮的时候,娘从阁楼上抱下来一个啼哭的女娃。“这个女娃是谁?”爹狐疑地问。“她是我们老板的女儿,叫甜甜。”王宏生说着,从娘怀里接过女娃,哄着女娃说,“甜甜乖,甜甜不哭,甜甜是叔叔家的小客人,咱们一起过年好不好?叔叔马上给你爸爸打电话,咱们吃完年饭,爸爸妈妈就会来接甜甜了。”王宏生打通电话,让甜甜和爸爸妈妈说了几句话,甜甜才不哭了。田玉花麻利得像一阵风,把早就准备好的年饭端上了饭桌。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开始吃一年一度团圆的年饭。王宏生刚端起酒杯,忽然听到呜哇呜哇的警笛声在村口响起,他的手不由自主地抖

13、了一下,酒洒到了桌子上。(选自短篇小说2016年第10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宏生在大年三十凌晨“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回来”,并且悄悄地进门,“没有惊动睡梦中的爹娘和一双儿女”,可见他对家人的牵挂和体谅。B年关回家的王宏生怀里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媳妇田玉花虽然对此感到惊讶,但她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并不过多追问。C吃团圆饭时听到警笛声响起,王宏生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这一细节说明王宏生早就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他知法犯法。D文章题目虽为“团圆饭”,但王宏生一家并没有吃上团圆饭,其实作者已经在前文为这样的结局埋下了伏笔。5文中画横

14、线的句子揭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做简要分析。(5分)答:_6读完本文的故事,你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塔布曼:亮相美钞的废奴女英雄1822年,哈莉特塔布曼生于马里兰州一个黑人家庭。塔布曼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给种植园的奴隶主当小佣人,白天劈柴做饭,夜晚还要哄婴儿睡觉,七岁时就干起了成人干的重活儿。塔布曼和家人每天在种植园里干活,稍有差错就会遭到奴隶主的毒打。有一次,她因为偷吃了一个棒棒糖,后背被打得皮开肉绽。而这样的被打的事,在种植园里几乎天天发生,奴隶主根本不把黑人当人看。在弗吉尼亚州莱斯顿的一个大种植园里,一位叫艾肯逊的奴隶常常遭到主人狄更斯的毒打。艾肯逊实在无法忍受,就想逃往北方。凶狠的狄更斯便放出狼狗把艾肯逊追了回来,并且还残忍地挖掉了艾肯逊的双眼。可怜的艾肯逊生不如死,被关在骡圈中,还要与骡子一起推磨。这件事在塔布曼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她很同情艾肯逊,非常憎恨奴隶主,但她还太小,无法帮助艾肯逊,便开始跟着大人学习圣经,为黑人祈祷。1835年农忙时节,塔布曼正和大家在田里收割稻子,突然有一个叫格林的黑人逃跑了。一般情况下,逃亡都发生在晚上、礼拜天或者节日,很少有人直接从田里逃走。种植园的工头发现后,马上招呼包括塔布曼在内的几个黑人一起去追。不一会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