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样本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375219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样本(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水稻大中棚盘育秧栽培技术一、 备耕: 1、 秧田地的选择: 育秧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 平坦、 干燥、 背风向阳、 排水条件良好、 靠近水源、 电源、 土质肥沃、 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庭院、 没有旱田的稻区, 可在水田中选高地, 要求高出地面50cm高台建棚。2、 秧田面积的确定: 秧本田的比例大小受插秧方式、 插秧密度和钵体秧盘孔数所影响, 一般用钵体秧盘561孔育秧插9484每亩本田需育秧68, 机插盘育秧插9394需育秧7左右。一般一栋6米25米大棚能插本田20亩左右。3、 大中棚盘育秧所需物资: 一般建一栋6米宽、 25米长,

2、利用面积150的大棚需氧化镁干26根、 12#农膜24kg左右, 需钵体秧盘750片, 机插秧盘900片。4、 种子的选择: 采用大中棚育秧选择品种时, 应选择生育期较小棚育秧稍长的品种, 生育期应在135天140天, 需活动积温在2900左右的品种。比较适合我地区的品种有松粳7、 松粳9、 吉粳88( 超级稻) 。所需种子数量取决于种子的千粒重和育秧方式, 大约钵体育秧所需种子56斤, 机插盘育秧需种子8斤左右。要求种子芽率90%以上。5、 营养土准备与配制: 营养土应选择杂草少、 有机质含量高、 没有使用长效除草剂的旱田土或草炭土。一般一栋6米25米的大棚需备3m3土, 农肥1 m3, 混

3、拌均匀过筛。待用。育秧装盘时每1.5 m3加含肥壮秧剂1袋( 如沃必达、 堉禾、 菽禾嘉) 混样均匀。然后装盘。6、 大中棚建造: 大中棚面积应在100以上效果更好。大中棚走向以南北走向最佳, 有利于防风和采光。棚应在3月25日前扣完, 提高地温, 化冻耕层。7、 置床和制作: 土壤化冻15cm左右时, 进行精细耕翻, 拿净作物根茬整平耙细, 根据秧盘的大小, 摆放方法, 做好置床。以待插秧。二、 育秧: 1、 种子精选与晒种: 种子精选分风选和盐水选种。风选用风吹走秕谷, 籽粒饱满的做种子。盐水选种方法是50kg水加12kg盐, 充分溶解后, 放入种子, 捞出秕谷不要, 沉下去种子捞出后用清

4、水冲洗两次做种子用。晒种, 种子在浸种前2天要进行晾晒, 勤翻动。2、 浸种、 消毒与催芽: 浸种时间, 一般浸种应在预计播种期10天前进行, 在我县一般应在3月25日前进行。浸种与消毒: 一般每4050kg种子用25%施保克乳油1袋, 首先容器内加40kg左右清水, 然后加入药剂拌匀, 最后加入种子, 水层以淹没种子为宜。在室温15左右环境条件下浸泡57天, 以种子没有硬心为宜。催芽: 浸好的种子, 放在25左右的环境条件下催芽, 勤翻动, 芽长1mm时放在低于10的环境条件下凉芽, 以待播种。3、 摆盘播种: 播种时间, 在我县大中棚育秧应在4月1日10日摆盘播种。钵体盘摆盘播种, A先装

5、盘后摆盘首先装入2/3配好的营养土, 然后用播种器每个播孔播入34粒种子, 最后把置床拌成泥状, 依次把秧盘钵体平整压入泥中。摆满置床。B先摆盘后装土播种, 此种方法一般采用种土混拌情况下使用, 首先将置床搅拌成泥状, 然后将钵体盘钵体平整后入泥中, 根据每盘装土量多少, 兑入芽种0.150.16斤, 混拌均匀, 倒在秧盘上, 添平添满每个钵体, 不要有空穴。机插盘育秧, 首先将置床浇透, 不要浇水过多, 然后将母盘摆在置床上, 将拆好子盘装入母盘内, 再装入子盘高2/3的营养土, 用另外的母盘靠住装好子盘的母盘, 提出装好子盘的母盘, 这样装好营养土的子盘留在置床上, 依次摆满置床, 机插秧

6、盘播种量应控制在每盘播湿种0.220.24斤。4、 覆土与苗床封闭: 苗床在覆土前, 应用喷壶将秧盘浇透, 然后覆过筛细土0.5cm, 最后每20用苗床除草剂一袋进行封闭灭草。5、 覆膜: 苗床封闭灭草后, 要盖一层地膜, 这样有利提高苗床温度, 减少蒸发, 防止落干。三、 苗床管理: 1、 撤地膜: 当秧苗80%出齐后及时撤掉地膜。2、 温度管理: 播种出苗保温, 秧苗立针1.1叶温度控制在28左右, 1.1叶2.5叶温度控制在25左右, 2.53.5叶控制在20左右, 3.5叶以后棚内温度, 应控制在接近室外温度, 控温方法第一是通风, 第二是喷水。3、 水份管理: 苗床缺水补水, 要浇是

7、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 移栽前2天停止浇水。4、 预防病害: 水稻生长到1.1叶时应及时预防立枯病, 药剂有育苗灵、 恶枯灵、 立枯净、 移栽灵等等按说明书使用。5、 预防虫害: 潜叶蝇在我县每年都有发生, 为了预防发生, 在秧苗移栽前一天喷300倍氧化乐果。四、 整地: 1、 旱整地: 旱整地分秋整地和春整地两种, 秋整地, 当水稻收获后, 土壤含水量降至30%以下时进行旋耕或翻, 深度以1318cm为宜。春整地, 当土壤化冻13cm以上时进行耕翻。深度以1318cm为宜。2、 筑埂、 泡田: 水整地前修复田埂、 渠道、 泡田。3、 水整地: 稻本田泡35天后进行水整地, 一定要耙到、 耙细

8、、 托平。为插秧做好准备。五、 移栽: 1、 移栽时间: 当气温稳定在13时即可开始插秧, 一般在我县4月15日左右就可开始插秧。2、 插秧密度: 插秧密度确定的原则是: 大苗易稀、 中苗易密, 分蘖强的品种易稀、 分蘖能力弱的品种易密, 早插易稀、 晚插易密, 土壤肥力高易稀、 土壤肥低的易密。一般在我县以9484为宜。3、 插秧质量: 钵体育秧人工摆栽应以钵深入土为宜。机械插秧深度12cm为宜。六、 本田管理: 1、 本田施肥: 施肥原则: 应做到N、 P、 K配合施用, 根据近年来掌握的土壤肥力变化状况, 应做到稳P、 增K、 减N, 施肥时期上要做到前重、 中轻、 后补。建议施肥量,

9、二铵10kg/亩、 硫酸钾8kg/亩、 尿素15kg/亩。施肥方法二铵和硫酸钾做基肥于春整前或水整地前施入。尿素做追肥于返青后7月5日前分多次施入。在我县如果水稻8月10日抽齐穗后, 稻株表现明显缺肥, 可补追硫酸铵5kg/亩。2、 本田水层管理: 插秧时保持花达水插秧、 插秧后第二天灌缓水达苗高2/3护苗返青; 返青后应保始终有23寸水层, 药剂灭草除外。排水, 在水稻抽齐穗后35天即可排水, 一般我县9月15日即可排水, 低洼地块可适当早排。3、 本田除草: 为了提高除草效果, 一般应采取2次除草技术, 也就是在水整地沉淀后, 保持浅水, 在插秧前2天用农思它15毫升/亩或阿罗津60毫升/

10、亩进行封闭一次。第二次在水稻插秧后15天左右结合追肥, 用阿罗津60毫升/亩加草克星10g/亩拌入化肥中扬入本田保持35cm57天。4、 收获: 水稻出齐穗后45天即可收获。收获过晚容易造成落粒或满穗。田间重复遇雨淋或霜冻易使稻谷裂纹米或碎米增高。人工收获后垛十字码阴干。七、 水稻病害诊断与防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旱育秧田里危害十分严重, 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底时发病尤重, 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1、 症状: 水稻立枯病可分为生量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 1) 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 由于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 心叶卷筒状, 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筒卷, 全株

11、呈污绿色枯死。生理性立枯病, 因为示受到病菌危害, 死苗后茎基部不腐料, 根毛稀少, 根亲色泽变暗, 往往一簇一簇地死苗, 并迅速蔓延, 用手秧苗, 可连根拔起不折断。( 2) 病理性立枯病, 受到病菌危害, 在茎基部多产生水浸状褐点, 以后扩大腐烂, 并在秧田基部和周围土壤上长出粉红色或白色的霉层。秧苗枯黄卷缩拔苗易从基部折断, 一般是整个苗亲发病。 2、 发病条件 ( 1) 温度是立枯病发生的主导因素。寒地稻作区水稻育苗期间气温很低, 有时最低温度达零度以下, 虽然采用薄膜保温, 遇到持续低温, 出苗晚, 生长慢。气温昼夜温差大, 床温和地温的温差也大易使稻苗徒长, 根群发育不良, 抗病力

12、降低, 易被土壤各种病原菌侵害。 ( 2) 土壤水分: 立枯病原菌腐霉菌除要求在淹水条件下生长繁殖以外, 对土壤含水量要求不高。 ( 3) 土垠酚碱度: 水稻在偏酸的土壤中生育比较良好。土壤PH值维护在与左右, 无论前期或后期立枯病的发生均比较轻。 ( 4) 床土: 床土好坏与稻苗立枯病关系很大。山地腐殖土发病轻。旱田土比水田土发病轻。 3、 防治方法 ( 1) 选好床土: 旱育苗床土, 应注意, 选择土壤偏酸, 水源方便, 地势平坦, 黑土层厚, 土质松软, 通透性好, 可肥、 保水能力强的地块。 ( 2) 土壤酸化处理: 采用床土调制剂, 把床土调到PH值为4.5-2.5即可。 ( 3)

13、药剂处理 用30% 土菌消水剂每平方米3-4毫升加水3升做水苗床土壤消毒。 用3% 育苗青水刘每平方米15-20毫升加水3升做苗床土壤消毒。 70% 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3克加水3升做苗床土壤消毒。 20% 移栽灵每平方米4毫升加水3升, 做水稻苗床土壤消毒。 大棚盘育秧每500盘第一遍用30% 土菌消300毫升或3% 育苗青水剂1.5-2.0升或70% 土菌消可湿性粉剂130克, 加水300升, 于水稻播前进行土壤消毒; 第二遍30% 土菌消用600毫升或70% 土菌消260克于水稻苗后1-2叶期喷雾。恶苗病水稻恶苗病俗名徒长病、 ”公稻子”、 ”白秆”等。 1、 症状: 从苗期至抽

14、穗期都可发生, 常见的植株徒长或植株矮化, 外观正常的将征很少见。苗期发病与谷粒带菌有关。重病谷粒往往不发芽,有的发芽后幼苗不久枯萎死亡。轻病谷粒长出的病苗细高, 比健苗高1/3, 叶片窄长, 全株淡黄, 根毛稀少, 根亲发育不良, 部分枯死。苗上生有淡红色或白色粉霉,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株期或插秧后1个月左或出现病株, 具症状与苗期相似, 分花少或不分花, 节间明显伸长, 节间弯曲。露出叶鞘之外, 下部茎节上生育许多倒生的不定根。剖开病茎, 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体。重病株一般在孕穗期枯死, 轻病株常提早抽穗, 穗形短小或子粒不实。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粉霉, 后期有时散生或群生黑色小粒

15、。 2、 发病因素 该病发生与土温关系较大, 土温在30-35时病苗出现最多,25时病苗出现少, 20病苗不表现症状。水稻不同品种对恶, 苗病的抗病性不同, 脱粒时受伤的种子或移栽时受伤的秧苗都易发病。3、 防治方法 建立无病留种田: 避免在重病田和病田附近田场面留秧, 选用抗病品种, 进行精选种子。处理病稻草: 不要用病稻草捆稻或做草袋装种子及做育苗覆盖物。 及时拔除病株: 把病株踩入田中或集中处理掉。 种子消毒: 用50% 多菌灵可温性粉剂0.3% 的药液进行浸种48小时, 每隔半天搅拌1次。用25% 恶苗灵对水250倍浸种。25% 工厂施保克乳油25毫升加0.15% 天然芸苔素20毫升加入100升水混配,可浸100千克水稻种子。稻瘟病1、 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由于浸染时间和部位不同, 可分为苗瘟, 叶瘟、 节瘟、 穗颈瘟和粒瘟, 由寒地稻作区春李温度低, 基本不发生苗瘟。 叶瘟: 在叶片上受到稻瘟病菌的侵产生病斑。病斑的形状、 色泽和大小, 常与气候条件, 病斑新老和水稻品种的感病程度不同而有异叶瘟病斑可分为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白点型四种。 急性型: 初生为水渍状小点, 后迅速扩大成圆型、 椭圆型或两端稍尖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密生灰绿色霉, 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这种病多在高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