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36919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后反思社旗二高高一地理组周彦丽热力环流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 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 季风”天气系统”等知识 的基础,故本人这一内容非常重视,力求学生通过学习本章节内容能掌握大气运 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热力环流应用及 其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情况。反思整个备课及上课过程,总结如下:1、课前备课准备认真,但不够完善。因要设计实验、活动、做练习等,对 教材内容也经过了反复钻研,所以备课时间长,课前准备较充分。但该节内容 许多知识涉及物理知识较多,学生对地理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联系接触较少,再加 上个别学

2、生基础较差,虽然比较简单,但个别学生理解较慢或不能较好地应用, 使教学速度较慢,上课时出现前慢后快的情况。这是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好的, 如果把教学内容中前面的复习内容适当的压缩,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赶进度,充分 利用活动设计充分调集学生的课堂思维,使互动效果更佳,时间安排可能会更充 足些、合理些,课堂的效果会更佳。2、注重讲练结合,但学生跃程度不够。根据教学内容,本人设计了与之相 配合的练习,力求通过练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但由于本 节涉及的新知识较多,在课堂上要马上运用它解题,再加上部分题目较难,学生 对要求认识不清等原因,所以做题速度较慢,出错点也较多,但为了赶教学进度, 并

3、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去进行纠正。对个别学生的演板练习没有及时做出积极评价,所以没有能够及时抓住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加以解决,课堂 气氛不够活跃。以后在此方面一定要加强改进。3、通过此节公开课,在加上组内老师的评课认识了自己在课堂教学的优缺 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地理学习 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在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传授的 同时,要能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 取多种措施。例如在讲授大气的受热过程时,边画图,边I讲授,边提问,将整个思维过程在画图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图画完了,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

4、大气还地面的过程也直观的展现出来了。注重地理思维的活化、转移。学生理解了大气的热 力作用后,联系实际生活,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秋冬季节,雾、露 为什么只发生在无风少云的夜晚?学生在调动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地 理学习的乐趣,自然会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讲授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时,结合教 材给出的实验活动,在网上下载了这个实验视频,学生观看时,其注意力会自然 而然的回到课堂,参与教学过程。原理讲完后,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得出凸高凹低”的气压判断规律。让学生自动手,引导学生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简易示意图。并在图上分析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或者学生没有意识 到的一些常识性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思维水平,而且贯彻了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大气的水平运动侧重于在气压图 上做出风向,并予以判断。这样即达成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能力。增强了 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通过长期的锻练,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克服学生的畏惧 地理的心理。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界教学效 能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装的地理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