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36437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1综合说明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漳河水库的一条支流某某的源头治理工程,位于某某管理区,含裴山村的1、2、3、4组及大泉村6组。二OOO年六月,由荆门市某某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编制的某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通过区人民政府审查,本可研是基于该规划的指导思想编制的。本项目区涉及两个村,246户,861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本项目区共有国土面积15.4平方千米,总耕面积78.04hm2,其中水田7.04hm2,其余为林地和荒山。整个项目区的农业总产值202.3万元,人均产值2350元,人均纯收

2、入仅1300元,低于荆门市的平均水平,属贫困地区。项目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85km2,中度流失面积3.08km2,强度及以上流失面积8.47km2,分别占流失面积的25%,20%,55%。水土流失总面积9.24km2,占小流域的60%。本项目区现有一部分水保设施由于标准低,维护不力,致使收效较差,比如水源涵养林、防风林种植有几处,但成活率不高,部分植树地段由于树小未成林,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点。通过项目区一些水保设施的毁损情况来看,有如下经验:一是要加强前期工作选好工程措施的方式,搞好规划设计工作;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定生物措施,树种、草种要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并且要当

3、地农民乐于接受;三要抓好管理工作,要杜绝那种重建设轻管理的作法,要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四要进行跟踪技术服务,对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给予处理。 根据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采取因害设防的原则,建立植物防治体系,大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合适的坡地种草,净增人工草地110.6hm2,发展水源涵养林31.05hm2,新增果园16.75hm2。 建立工程防护体系,将低坡的坡耕地建成梯田,使雨水不再顺坡漫流,坡度较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有效降低水土流失,修建蓄水设施、抽水机站是保证植物防治体系能得以实施的关键。本项目完成后将在河沟上新建拦沙滚水坝2座,抽水机站1处,塘堰12口。本项目总投资为150.6万元

4、,其投资按国家、地方、群众自筹等比分摊,即国家投资50.2万元,地方配套50.2万元,群众自筹50.2万元。工程计算期31年,其中建设期1年,正常运作期30年。社会折现率采用12%,综合效益年增长率3%,基准年为正常运行期第一年年初。 年经济效益57.5万元,年运行管理费用为投资的10%,为15.1万元。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荆门市某某人民政府在新世纪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该项目总投资150.6万元,静态投资150.6万元。根据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显示,本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20.9%,经济效益费用比4.53,均符合规范要求。按总投资变幅所进行的

5、敏感性分析也表明,该项目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该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是切实可行的。而该项目实施后,每年不仅将给项目区带直接经济效益57.5万元,而且对于改善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充分涵养水土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不仅经济上可行,而且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对于这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荫及子孙后代的环保工程,应该尽快予以实施,早日发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为民谋利,为民造福。2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形、地质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漳河水库的一条支流某某的源头治理工程,该小流域由两条小河沟组成,一条是后庄沟,一条是金鸡沟,山高坡陡

6、,地形复杂,山坡坡度大多在25以上,山谷沟底较平缓,多在5 10,山坡部分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分布。项目区内高差起伏大,某某项目区位于某某源头,流域内由于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的需要,导致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本项目区内,林草覆盖率81.8%。耕地面积78.04hm2。 该项目区地处秦岭南支荆山余脉,位于荆门市西北部,与南漳交界。地质由三迭系侏罗系的白云岩、灰岩和页岩组成,地层为全新统,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灰黄色亚粘土,厚13米,下部为砂砾石层,成分为紫红色,灰黄色砂岩,河滩及二级阶地,多为冲洪积砂砾石,也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砖红色粉土,厚1 4米,下部为紫红色,灰黄色砂岩。概言之,大部分由石灰

7、岩、夹砂页岩组成,断层、溶洞多,其中页岩占整个山地的65%,土壤瘠薄,为黄棕壤土。 由于夹砂页岩强度较低,加上植被条件差,风化剧烈,页岩岩层坡度较陡的地方,遇大暴雨,水渗入岩层,降低了摩擦力,从而导致滑坡。在乱砍乱伐严重地区,且地表层土较浅、且坡度较大的山坡,极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附近,有栗溪水文站,开设有雨量、气温、日照等观测项目,临近的周边水文站有荆门、烟灯水文站,限于设备条件,没有进行水土流失相关项目的观测。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在15.9左右,元月平均气温4,七月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为262天,平均日照20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全年在100K

8、J/cm2。项目区内年均降水是965.6mm,较为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且年季变化大,夏季雨水充足,冬季雨水较少。4 10月份水量多年平均为757.8mm,占全年的83.1%。降水日数多年平均为113.5天,降水强度日降水量达50mm以上的暴雨经常发生,最大日暴雨量为287mm。由于项目区内山高坡陡,植被较差,一遇暴雨,地面径流量大,洪水产生快,雨强稍大,即造成山洪暴发,局部地段形成泥石流。2.2社会经济条件 本项目区涉及两个村,246户,861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 本项目区共有国土面积15.4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78.04hm2,其中水田7.04hm2,其余为

9、林地和荒山。由于水利条件差,水保措施少,农田旱涝保收面积少,遇天旱或暴雨即造成大幅减产或绝收。遭遇特大暴雨时,引发山洪和泥石流,冲毁农田、房屋,带来的损失更大。 本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处于荆门市的平均水平以下,由于单块田块面积小,加之收入来源较少、交通闭塞等原因,虽告别了刀耕火种,但农业生产水平仍很低下,基本上是人力和畜力的耕作方式,生产效率低,另一个客观原因是田单块面积小,不利于机械耕作,因此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当低。 项目区内当地政府,根据山区的具体情况,立足资源唱“山”歌,瞄准市场开发资源,发展食用菌、畜禽、林果、药材等产业,山区农民正逐步脱贫。项目区内农业经济结构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而逐渐

10、趋于合理。现阶段是粮食种植和林牧业并重,主要作物是水稻、小麦、油菜,为稻麦或稻油两熟。这是解决农民温饱的基础。林业占有相当比重,是主要经济来源,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是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最佳途径,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项目区内发展不平衡,靠近集镇、沿河两岸的农民,由于交通方便、信息灵通等方面的原因,经济相对较发达,而居于深山或半山腰的农民,仍然靠山吃山,经济欠发达,部分农民生活困难。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脆弱,产品竞争性不强,林业产品还是靠天收,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投入,因此产出低,基本上还吃原来的老本。因此要从转变人们的观念入手,增加科学造林意识,突出林产品优势。 整个项目区的农业

11、总产值202.3万元,人均产值2350元,人均纯收入仅1300元,低于荆门市的平均水平,属贫困地区。 项目区内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某某距荆门55km,为柏油马路,某某至某某项目区12公里,为碎石晴雨通车路。 项目区内通讯设施较完善,某某建有移动电话基站,其服务范围已覆盖该项目区,对外联络较为方便。 项目区内有小学一座,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用电基本有保障,但饮水条件差,局部地方还存在饮水困难的问题。 项目区内的土地都依法进行了承包,承包给当地的农民经营管理,签订了责任状,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进行了普查登记,各村组对村民进行了土地法规及水保法规的宣传教育,村民知法、守法意识加强。3水土流失及

12、防治现状3.1水土流失状况 项目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其中轻度流失面积2.31km2,中度流失面积1.85km2,强度及以上流失面积5.08km2,分别占流失面积的25%,20%,55%。总流失面积9.24km2,占流域的60%。 根据分析,造成该区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度砍伐,森林减少。由于历史原因,项目区内森林在几十年内急剧减少,少量地方形成秃山,森林树木零星分布,加之植树造林不力,局部地方全是疏幼林,严重地方岩石裸露,森林的减少直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二是地形地貌的特殊性所引起。项目区山高坡陡,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分布较广,岩石风化较快,

13、土壤的风化侵蚀发展速度快,同时由于山高坡陡,重力侵蚀作用明显,加快了土壤侵蚀的速度,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是由于水文气象因素形成。山丘区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集中在六至十月份,多以暴雨及山洪形式形成地面径流,这样就形成了以水力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现象。 四是管理防护不力,破坏了部分治理成果。由于人们的认识不高,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较为规范、完整的水土流失防范措施,先期的水土保持设施标准不高,形成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局面,使部分治理成果遭到破坏,形成新的水土流失。3.2防治现状 本项目区现有一部分水保设施由于标准低,维护不力,致使收效较差,比如水源涵养林、防风林种植有几处,但成活率不高,多砂河流采取拦

14、砂坝、河道护岸等治理措施,由于设计标准偏低,导致拦砂坝和护岸冲毁多处,部分植树地段由于树小未成林,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点。 通过项目区一些水保设施的毁损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如下经验:一是要加强前期工作,选好工程措施的方式,搞好规划设计工作;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定生物措施,树种、草种要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并且要当地农民乐于接受;三要抓好管理工作,要杜绝那种重建设轻管理的作法,要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四要进行跟踪技术服务,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 4项目任务和规模4.1建设的必要性 某某是荆门市某某境内的一条主要河流,该河流发源于某某裴山村的界山垭,流经栗溪、马河两个乡镇,注入漳河水库,在注入漳河处,有

15、主要支流姚河汇入。漳河水库是荆门市城区的生产及生活水源,也是东宝、沙洋、钟祥、当阳、远安等县(市、区)的农业灌溉水源,它对荆门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漳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漳河水库的水质、运行及利用,关系到水库的淤积、蓄水等诸方面,关系到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由于漳河流域的几个小流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建设项目人为破坏生态环境,遍布各小流域的煤矿企业大量倾倒废渣,使整个漳河流域的水土资源遭到空前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加剧了该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及贫困程度。同时,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了漳河水库效益下降,不仅使漳河库尾近67 hm2面积平均淤深1.5米,而且使水库水质下降,影响到城区数十万人的生命健康。 某某是漳河流域在我区境内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其水土流失现状决定了整个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好坏,水土流失程度的轻重,是其生态环境好坏的决定因素。某某项目区所在地是某某的源头,水土流失面积9.24km2,虽只占整个流域的4%,但由于其位于源头,暴雨季节泥沙俱下,给下游及漳河水库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19935号文指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