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36251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水平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业水平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业水平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业水平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业水平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业水平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水平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 大小的量度。二、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 原因,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随合力同时变化。2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关键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平衡摩擦力以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当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沙

2、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 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即为小车的合力。(3)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一定,改变小车的质量(增减砝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 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小车的质量一定,改变沙桶和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小 车合力之间的关系。(4)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描点连线画出aF和a 图线,最后通过图线作出结m论。3超重和失重 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化。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相比, 发生变化的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1 )超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 重力。(

3、 2 )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 重力。当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竖直下落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 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处于共点力平衡状态 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三、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两个 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性质相同。而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力的观点: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相结合解题的观点。 1用牛

4、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高中阶段 一般要求这些物体有共同的加速度。(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3)用合成法或分解法处理物体受到的力和物体的加速度。(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2两种基本动力学问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分析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对受到的力进行处理,求出合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分析对象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选择合适的运动学规律,求出目标运动量。(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分析对象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选择合适的运动学规律,求

5、出物体的加速度。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分析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对受到的力进行处理, 求出目标力。3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求解思路(1)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3)利用力的合成、分解(受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或力的正交分解(受四个或四个以上 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处理物体受到的力。(4)利用有关数学方法求解。 【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 静止的火车起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的缘故C. 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 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

6、惯性 解析: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外界因素及自身运动状态无关,所以 A、B、D 错。至于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由于初速度越大的物体,在相同阻 力作用下,运动时间越长。而静止的火车起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火车质量大,惯性大,而不 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其质量小,惯性小,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运 动状态容易改变,所以 C 对。点评:(1)本题属于“了解”层次;(2)惯性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初速度)不变的性 质,或者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它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例 2】关于站在田径场上静止不动的运动员,下列

7、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运动员在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与支持力和压力有关的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所以它 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BD正确。点评:(1)本题属于“认识”层次;(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除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外,它们还有许多的不同。比如,一对相

8、互作用力一定同时变化,但一对平衡力则 不一定;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但一对平衡力则不一定;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m但一对相互作用力则不能等等。【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细绳吊起来,放在半径为R 的光滑球体表面上,由悬点到球面最高点距离为d,若小球的半径相对大球的半径R 可忽略,求:(1)小球对球面的压力;(2)绳对小球的拉力。解析:运动对小球m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将T和N合成,其合力为重力的平衡力,AOOMAGMTT N G有一二一二L R d + RGLGR解得 T 二d R,N =- d + Rd + R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球面的压力为-GR-0d +

9、R点评:(1)本题属于“理解”中的“简单应用”层次;(2)对三力平衡问题采用力的合成或力的 分解处理,都是为了得到一个关于未知力的三角形(我们常把此三角形叫做力的三角形),再利用有 关的数学方法解此三角形;(3)涉及长度时,一般采用三角形相似求解(相似的三角形,一个为力的 三角形,另一个为包含已知长度的三角形)。【例4】一列质量为103 t的列车,机车牵引力F=3.5xlO5N,运动中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1倍。 列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为180 km/h需多长时间?此过程中前进了多少公里?(g 取10 m/s2)解析:设列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对列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_F F

10、 _ 3.5 x 105 0.01 x 107FF=ma,则列车的加速度。一f =0.25m/s2fm106vv列车由静止加速到v十=180 km/h=50 m/s所用的时间t二0二200sLav 2 v 2此过程中列车的位移为x =亠=5X 103m=5km2a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应用”戻次:(2)本题属于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动力学问题,这类动力学问题首先应对物体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对物体进行运动情 况分析,选择合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岀运动目标量。A组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 )A. 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将静止B. 要物体静止必

11、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的物体就运动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 如图所示,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绳悬于天花板下。下面四对力中,属 于平衡力的是()A. 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B. 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拉力C. 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D. 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3. 下列各选项中的物理量,其单位全部都是基本单位的是( )A. 质量、位移、力B.力、质量、时间C.速度、质量、时间D.质量、长度、时间4. 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

12、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20N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g取10 m/s2)()A. 0B. 4 m/s2,水平向右C. 2 m/s2,水平向右D. 2 m/s2,水平向左5. 如图所示,一个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到最短的过程中,物块加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6. 关于“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直接作出a_m图象就可以判断出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B. 实验中应始终保持小车质量远远大于钩码质量C. 实验中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打点计时器D. 实验中必须设法使木板光滑,或使用气垫导轨

13、以减少摩擦直至忽略不计匀速直线运动,则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B上,若A和B在水平地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向左做A. mgC. mgcosOB. mgsinOD.不能确定B组8. 如图(俯视图)所示,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水平光滑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北|南此可判一小球。若车厢中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从A运动到B,则由 断列车(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 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

14、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MmB.g度的大小为( )AgC0MmD.gm10. 一个物体放置在粗糙的斜面上,当斜面倾角为 30时,物体正好沿斜面匀速下滑,斜面的倾 角增加到45时,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g取10m/s2)11. 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力、加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合外力等于小沙桶和沙的总重量,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措施:(A) 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小桶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B) 调整小沙桶中沙的多少,使沙与小沙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 砝码

15、的总质量M。请问:1)以上措施中有何重大错误?(2)在改正了上述错误之后,保持小车及砝码质量M不变。反复改变沙的质量,并测得一系列 数据,结果发现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小沙桶及砂的重量)与加速度的比值略大于小沙桶及沙的总质量 M,经检查发现滑轮非常光滑,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且事先已平衡了摩擦力,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12. 刘雅创同学到超市参加义务劳动,他将运送货物所用的平板车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再用 4.0x102 N的水平力推动一箱1.0x102 kg的货物时,该货物刚好能在平板车上开始滑动;若刘雅创推 动平板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要使此箱货物不从车上滑落,则他推车时车的加速度最大为多少?参考答案1D2D3D4B5变大;变小6BC 7A8A9D10. 当斜面倾角为30时,物体正好沿斜面匀速下滑,所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I=tah30o当斜面的倾角增加到45。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gsin45。一gcos45 = 3.7 m/s2o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