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伴我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36145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生活伴我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低碳生活伴我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低碳生活伴我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低碳生活伴我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低碳生活伴我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生活伴我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生活伴我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正文 低碳生活伴我行 关于公共自行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内容摘要】我区由2013年10月份开始试运行至今,公共自行车运行已有2年多。从最初的无人问津,渐渐风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与赞赏,当然,也有许多意见与建议。此次研究本着了解与学习的态度,对公共自行车的合理利用方面进行了调查。大家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得到了不少信息。【关键词】公共自行车一、 课题的提出据网上调查,1965 年(也有文献称1967 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期望供人们长期免费使用,称为 “白色自行车计划”。与倡议者的初衷相反,几天之内,所有的自行车都丢失或破坏殆尽,

2、计划彻底失败。然而,这次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此次研究本着了解与学习的态度,对公共自行车的合理利用方面进行了调查。二、 调查计划及人员分工(1) 活动目标了解公共自行车的有关情况询问民众以收集意见及建议整理(2) 人员分工于2016年2月1日成立“自行车组”,并且完成分工:队员能力职务傅灵甄(组长)有较高的组织水平与写作水平组织并策划此次行动的分工,并负责网络查阅鲍思颖,付笑录心思细腻,观察力强记录意见及建议刘政,陈恺烊设备齐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强负责此次活动的全程拍照袁皖楠善于总结整理资料三、活动时间自2016年2月1日起搜查资料、请教老师、请教民众、撰写报告,

3、至2016年3月1日正式完成实践活动。四、研究的过程与分析(一)网探揭秘为了更好的了解公共自行车,组员们进行上网查询,初步熟悉了公共自行车:1.国外应用“公共自行车”(Public Bicycle) ,或 “自行车共享”(Bike Sharing) 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1965 年(也有文献称1967 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无政府主义组织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期望供人们长期免费使用,称为 “白色自行车计划”。与倡议者的初衷相反,几天之内,所有的自行车都丢失或破坏殆尽,计划彻底失败。然而,这次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30 年后,第二代公共自

4、行车系统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现(称为Bycyklen)。这类系统的特点是有特定的存取地点,取车时以硬币作为凭证,还车时返还硬币,使用者是匿名的,尽管进行了特别设计,自行车仍然经常丢失,直到今天,这类系统仍然存在。20 世纪90 年代末期以来,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信息集成、无线通讯和互联网技术,新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出现。这类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能够知道谁在使用自行车,使系统的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国内推行2007年,智能化运营管理的、真正具备一定实用价值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进入中国,先后在北京、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先后开展试点,逐步向其他省会城市拓展,部分中小城市进行尝试。在中国

5、,率先开始投放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是北京,2007年8月开始运行。2008年奥运会期间为市民和游客服务。当时报道称,规模达到5万辆,但在奥运会结束后,因多方面原因,该系统停止运营。此后,北京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模式历经多次调整,慢慢恢复建设运营。基本以区为单位进行建设,由市政管委负责。杭州是最早开展公共自行车试点的省会城市之一。2008年3月,杭州市提出向法国巴黎学习,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在国内率先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免费单车)系统,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中,以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突出的交通“两难”矛盾。2009年,武汉开始试点。由民营企业

6、投资建设,政府给予财政及资源补贴(武汉公共自行车 没有输家 仅出租广告灯箱就可实现盈利)。2014年4月,武汉公共自行车试点正式终止,由国有企业建设运营。2014年12月,武汉市政府投资,国有企业建设并运营。 随后,全国百余大中小城市开展公共自行车试点。 4.特色优势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具有以下优势:不存在大气和噪音污染,可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同时骑车还有助于强身健体,减少城市病的发生;为城市提供1-5公里的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解决公交出行“最后1公里”难题;与公共汽

7、车相比。自行车具有体量小、操作灵活、可达性好和投资少的特点。可作为轨道交通接驳的辅助性工具,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种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短距离出行以及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需求,便捷、高效地集散客流,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二) 实践求实我们从定海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日前该办公室就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向市民征求意见。为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我区拟在定海城区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计划设置站点39个,投放自行车800辆左右。公共自行车借还车操作简便:1、借车用户在站点锁位刷卡,锁具执行开锁,用户即可取走车辆。2、还车用户将自行车随车锁具插入横梁或

8、立柱电子防盗锁,系统自动判断读取车辆芯片信息,计算借车时长、费用等,锁定车辆,即完成还车。有的系统还车后须刷卡确认,部分系统支持还车不用刷卡。3、手机APP借车。部分系统具备这一功能,已办卡用户临时未带卡,可以通过手机app发出指令,实现无卡借车。用户的借还车信息、消费信息,可在站点智能控制器(柜)进行查询。我们来到定海一中附近的一个站点,发现许多公共自行车,我们刷了卡亲自骑行,发现公共自行车在行驶时较稳定,即使没有山地变速的速度,也不妨碍它的可靠。随后我们开始请教过路的、骑行的人们,据大家反映,公共自行车站点多,方便各种类型的人,譬如上班、上学的人们,一下班、一放学,公司或学校旁边便能看见许

9、多自行车。但据一些年长的人反映,有些地方的公共自行车被人恶意毁坏。而有的人也反映,自行车的数量还是不够,常有停车地无车的现象,造成些许麻烦。作为自行车,速度自然不可与汽车匹敌,所以,多数人依旧习惯于开车出行,孰不知低碳环保的重要性。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生活则叫做低碳生活。自行车正是如此一种低碳生活的必备品,为了人类共同的母亲,我们应低碳出行,做好每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很小也没关系。五、整理总结 研究心得:公共自行车还有待改进,但低碳出行实是现代人之首选,大家应明白低碳的重要性,低碳出行,人人有责。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