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35980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东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一.(1)常见呼吸道传染病: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小时,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主要症状是: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疼不适等,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2. 普通感冒,是由于周围环境变化大,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的,没有季节性,且症状较轻,以散发为主,不会引起大的流行。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3.

2、 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4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并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泡。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该病传染性较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并及时给予治疗。5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

3、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以4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6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主要对象为59岁儿童,部分成年人、孕妇、育龄妇女也可感染。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伴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其后先出现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孕妇早起感染风疹病毒后,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死产或发生畸形。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2)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4、1. 接种疫苗。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接种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2.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以免着凉。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3. 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呼吸道传染并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勤洗手。勤换、勤洗衣服,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4. 不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5.

5、 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6. 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7.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可以吃板蓝根、醋浸大蒜头等方法预防感冒。8.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身体状况监测,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9. 当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10.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去。11. 如有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病的蔓延。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

6、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二.(1)常见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2)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1.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2. 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

7、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3.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4. 平时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时,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三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结:(1) 管理传染源1. 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 对病原携带者,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至病原体检测23次阴性后。从事饮食行业、幼托机构等特殊行业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离开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疟疾病原携带者严禁献血。3. 对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并有受感染可能者都应接受检疫。(2) 切断传播途径1. 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门窗的通风;加强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幼托机构还要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等消毒处理,衣物被褥置阳光下暴晒;2. 搞好“三管一灭”工作(粪便管理、水源管理、饮食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3. 减少大型集会。(3)保护易感人群1. 加强关于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2. 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尽量减少个体之间互相接触机会,减少被感染机会;3. 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应急接种是迅速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