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估报告书环境评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359016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67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估报告书环境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某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估报告书环境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某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估报告书环境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某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估报告书环境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某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估报告书环境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估报告书环境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估报告书环境评估(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说明依据2006年12月12日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评价单位对报告书组织修改,现完成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修改内容说明如下:序号审查意见修改说明1进一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污染现状,补充大气环境质量的预测;已按专家要求补充近3年同期火电厂正常运营时县城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值,见P44-45;并以补充的监测值作为本底值重新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叠加预测,结果见P73。2报告书采用的数据应采用2005年的基础数据,应按2005年基础数据进行评价;社会经济概况已根据05年的最

2、新资料进行更新,见P19-20;污染源分析已结合05年的最新情况重新进行了核算,并对相应的预测结果进行了修正,见4.1.3和4.1.5节,报告书还补充了对危险废物产生量的预测。3补充工业集中区(C区)与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已补充于9.1.4节内容中,见P118。4补充工业集中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已补充于9.1.6节内容中,见P119。5补充公众参与部分的专家意见;已将市相关更部门专家对C区规划的意见整理,补充于8.5.3节,见P113-114。6建议在禁止入园项目中增加电镀行业。已增加,见P150。注:评审会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见文中相关下划线部分。项目名称:工业集中区(C区)

3、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类别:规划文件类别: 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县人民政府评价单位: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法人代表: 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人员分工表姓名职称环评岗位证编写内容签名工业集中区(C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 目 录1总则11.1 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11.3 评价依据21.4 评价范围51.5 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目标51.6 评价标准61.7 评价重点81.8 评价时段91.9评价工程程序92 规划概述与分析102.1 工业集中区建设现状102.2 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概况113拟建区域的环境概况153.1自然环境概况153.2社会环境概况19

4、3.3主要环境敏感点203.4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203.5城区及C区现状饮用水源223.6区域污染源概况223.7规划区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224污染源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244.1污染源分析244.2环境影响因子识别30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5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5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25.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45.4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85.5 景观文物现状调查与评价516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546.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546.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696.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736.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96.5固体废物影

5、响分析906.6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947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977.1空气环境承载力分析977.2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1037.3生态环境承载力及人口规模控制1058 公众参与1088.1公众参与工作目标1088.2公众参与工作等级及其确定依据1088.3核心公众群的确定1088.4公众参与调查时间和主要方式1098.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1098.6小结1149规划的总体综合分析1159.1规划方案与其它规划的关系及协调性分析1159.2规划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1199.3规划方案调整建议1249.4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12510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12710.1环境管理

6、体系12710.2环境管理12710.3环境监测计划13410.4跟踪评价13711区域总体污染防治措施13811.1合理布局13811.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3811.3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3911.4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4011.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4212 区域清洁生产分析及入区门槛细则14412.1 区域清洁生产分析14412.2 入区项目准入条件及限制入区清单14813困难与不确定性15114结论和建议15214.1评价结论15214.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5314.3 评价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制约因素15414.4 环境影响预测15514.5 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

7、制15614.6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15714.7公众参与15814.8总结论158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与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2、C区总体规划平面布置图 3、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4、C区污染源分布示意图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6、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7、保护区规划图8、土地利用现状图9、城市总体规划图 10、C区功能结构调整示意图附件: 1、项目委托书 2、市局关于评价标准的确认函 3、县工业集中区(C区)用地说明 4、县人民政府关于局部调整县总体规划说明 5、县人民政府对C区现有冶炼厂处理安置的说明 6、三一0水厂供水、用水情况的说明 7、公众参与调查表 8、第一次公众参

8、与公告 9、第二次公众参与公告 中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地址: 13工业集中区(C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 总则1总则1.1 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十五”以来,县围绕实现“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四大战略目标奋力拼搏,在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多样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发展农产品加工、资源型工业方面独具特色,工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露。为贯彻落实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加快推进县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县溶江镇、镇和县城城北三个地块约744公顷的土地上分别兴建溶江产业园(A区)、产业园(B

9、区)、农民工返乡留城安居创业园(C区),组成工业集中区。考虑到工业集中区(C区)的区位、土地资源优势突出,交通、能源、通信、供水条件较齐全,可为工业区的启动建设提供充分的条件,按照滚动开发的模式以及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决定首先对C区进行开发建设。工业集中区(C区)坐落于县城西北部,位于规划的衡昆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分为C1、C2两个分区,总面积约3.84平方公里。其中,C1区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0.9公里,面积约2.56平方公里;C2区用地呈现北偏东南偏西的条带状,面积约1.28平方公里。C区的性质定位为:近期以轻工产品加工、五金小商品加工为主,远期则以新型建材工业为主,发挥规模企业的带动

10、效应。工业区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又能体现高科技、生态环保特点的生态型工业集中区为最终目标。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县工业集中区及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县人民政府经贸局委托环保科研所对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委托后,我所对工业集中区(C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调查和环境质量监测,根据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2 评价目的和原则1.2.1 评价目的 通过对工业集中区(C区)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弄清规划区域存在的主要环

11、境问题。 通过对总体规划的分析,准确、科学识别规划的环境影响因子。 研究规划影响区域的环境特点、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工业集中区(C区)发展规模、产业定位、功能布局及基础设施布局的合理性。 预测规划方案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环保对策和措施。 从环保角度评价总体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为管理部门决策和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2 评价原则 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的实用性、针对性。 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工业集中区(C

12、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坚持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工业区环境保护一体化。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满足当代经济发展需要,又要保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既要满足当前实际即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因素,使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环评工作。1.3 评价依据1.3.1主要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中华

13、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4年5月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11)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13)壮族环境保护条例(2006年)。(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2174号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15)环发1998089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7月。(16)农银发19973号,中国农业银行、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和保证贷款安全的通知,1997年1月6日及其附件: 关于禁止和限制支持的乡镇工业污染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