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35842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生态学考试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地(grassland):是一种土地类型,是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强调草类, 并非说草地上没有其他植物,有些草地常有少量灌木或乔木散生其中,但仍不失以草类为主。 草地-1天然草地(natural grassland,草原、草甸、疏林草地、灌丛草地和多年扌畧荒的弃耕 地及荒漠牧野等)2栽培(人工)草地(cultivated grassland)草原: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在地球表面(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占据特定 的生物气候地带,属显域植被。根据草原的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温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 气候: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其气候有密切关系。草原气候的主要标志是水分和温度

2、,即水 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是影响草原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 强,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变化都大。草甸:由喜湿润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常出现在河漫滩等低湿地和林间空地,或为森林破坏 后的次生类型,属隐域植被,可出现在不同生物气候地带。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泽化草甸,盐生草甸,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 草本群落。包括以饲用为目的播种的灌木与草本混播的人工群落、以牧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 草地,还有以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和体育运动等为主要目的的其他类型的人工草 地(草坪、绿地等)。草地生态学:是运用生态

3、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 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以经营草食家畜,获取各种畜产品为目标的草地生态系统,而应是所有 的覆盖陆地表面的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 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构成的功能综合体。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也是草地管理与生产的基本单位。草地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草地资源与家畜的合理配置2草地的承载 能力、放牧生态与草地合理利用。3草地植物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学、牧草育种和草地改良、 不同

4、生态条件的高效稳定的混播种群。 4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系统调控的途径。 5 不同生态条 件地区草地生态工程、高效平衡持续发展的草地生态农业建设草地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基本结构:从其营养结构来讲,任何草地生态系统都可以分为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四个要素,前三者为生物因素,后者为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气候或其他诸如温度、气压等物理条 件以及太阳能。生产者:主要由各种绿色植物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较大优势,特别是禾本科植物。在 受到重度放牧干扰的情况或其他局部区域内,一些小灌木或半灌木起着较大的作用;沙漠化 或更加干旱的区域,一年生植物占优势。草地生态系统在自

5、然界的地位和作用:1.生物圈的功能单位2.稳定陆地环境保护水域3天然生物种质资源库和物种演化场地生物的环境:指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 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具体的,又是相对的,在谈到环境时,总要包含特定的主体。牛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牛物牛长、发育、牛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 影响的环境要素。根据牛态因子的性质,牛态因子可归纳为:(1) 气候因子:如光、温、湿度、降水量和大气运动等因子。(2) 土壤因子:主要指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营养状况等。土壤的深度、质地、H、肥力。(3)地形因子:指地表特征,如地形起伏、海

6、拔、山脉、坡度、坡向、高度等地貌特征。(4)生物因子:指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结构、密度、竞争、共生、寄生(5)人为因子:指人类活动对牛物和环境的影响。生境(habitat):指具体的牛物个体或群体牛活地段上的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1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每一种作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所 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求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作物的产量。适用最小因子定律要有动态的概念,即不同时间、不同条件,最小因子的概念也不同。2限制因子“限制因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往往是局部性和暂时性的。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

7、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 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个因子就是限制因子。3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耐性范围(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 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生物只有处于这两个限度范围之间才能生存,这个限度称之。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生物只有在其所要求的环境条 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任何一个因子数量上不足或过剩,均会影响生物的 生长发育和生存。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牛态环境中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响应。 因此在进行生态因子分析

8、时,不能只片面地注意到某一个生态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2、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相互联系的因子相 互影响,交互、综合作用于生物。当生物受到一个以上生态因子作用时,其综合作用效果并 不是各单因子作用效果的简单累加,综合作用效果往往明显大于或小于各单因子作用之和。 这是由于各因子相互作用,其效应相互叠加、互相抵消或互不相干,这称为交互作用。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次(非等价性)在一定条件下起综合作用的诸多牛态因子中,有一个 或少数几个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其他的因子则为次要因子。 生态因子的主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处于不同生长时期和条

9、件下的生物对生态因子 的要求和反应不同,某特定条件下的主导生态因子在另一条件下会降为次要因子。4、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 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 直接作用: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5、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具有阶段性特点。某因子在某阶段为限制因 子,而在另外阶段是非限制因子;在某阶段的主导因子,在另外阶段则是辅助因子;在某阶 段的有利因子,在另外阶段可能成为有害因子。6、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作用于生物

10、体的生态因子,都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和功能,每个生态因子对生 物的影响都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补偿作用:虽然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替代,但由于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某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部分补偿,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草地上的植物按对水因子的话应可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三大生态类型。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长期耐受干旱环境,且能维护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形态结构的适应:(1)增加水分摄取能力,根系发达(如骆驼刺、梭梭);(2)减少水 分散失,如叶片缩小、角质层增厚、被有毛绒、气孔下陷、气孔数量减少(如草麻黄)等。 旱生植物生理适应:原生质渗透压

11、特别高,有利于从干旱环境中吸收水分。聚盐植物:这类植物能适应在强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能从土壤里吸收大量可溶性盐类,并把 这些盐类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一般具有肥厚多汁的茎叶,灰分中含盐量很高,能忍受6%。 甚至更浓的氯化钠溶液,体内渗透压很高。也称真盐土植物,如海篷子、碱蓬和滨藜。泌盐植物:这类植物的根细胞对于盐类的透过性很大,但吸进体内的盐分并不积累在体内, 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盐腺),把所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这种作用称 为泌盐作用。排岀在茎、叶表面上的NaCl和NaSO4等结晶和硬壳,逐渐被风吹或雨露淋 洗掉。该类植物虽能在含盐多的土壤上生长,但它们在非盐渍化的土壤上生长得

12、更好,所以 常把这类植物看作是耐盐植物。如柽柳、胡杨、大米草、红树植物、补血草等。不透盐植物:植物的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虽生长在盐碱土中,但在一定盐分浓度 的土壤溶液里,几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细胞的渗透压很高,但其高渗透压不 是由体内高浓度的盐类所引起,而是由于体内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有机物质(有机酸、糖类、 氨基酸等)所引起,细胞的高渗透压同样提高了根系从盐碱土中吸收水分的能力,所以常把 这类植物看作是抗盐植物。如蒿属、盐地紫菀、盐地和碱地风毛菊、獐茅、田菁等。草地牛物对光因子的适应:1阳性植物、在强光下才能牛长发育良好,在弱光下牛长发育 不良的植物。生长在旷野、路边、森林中

13、的上层乔木,草原及荒漠中的旱生、超旱生植物, 高山植物及多数大田作物。草地植物多为阳性植物,在足够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 2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可以在低于全光照 的1/50下生长,光补偿点平均不超过全光照的1%。体内含盐分较少,含水分较多。这类植 物枝叶茂盛,没有角质层或很薄,气孔与叶绿体比较少。 生长季节的生境往往较湿润。 耐阴植物:介于阳、阴性之间的植物,既可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对光照具较广的适应能力,但最适宜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常见的许多叶菜类、豆科植物。 草地牛物的牛态适应:1、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牛存在相

14、同的自然牛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 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牛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 式和途径。趋同适应的结果使不同种的生物在形态、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相似性。 生活型系统:1903年丹麦植物学家饶基耶尔根据植物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和旱季)对 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以及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高度和保护方式为依据建立生活型系统。(1)高位芽植物:这类植物的芽和顶端嫩枝是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距地面25cm 以上),如乔木、灌木和一些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草本植物等。(

15、2)地上芽植物: 这类植物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处,一般都不高出土表25cm,因此它们受土 表的残落物所保护,在地表积雪地区也受积雪的保护,多为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 地面芽植物:这类植物在不利季节,植物体地上部分死亡,只有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 部分仍然活着,并在地面处有芽。如多年生草本植物。(4)地下芽(隐芽)植物:这类植 物度过恶劣环境的芽埋在土表以下,或位于水体中。多为鳞茎、块茎、块根和根茎类多年生 草本植物。(5) 年生植物(therophyte):只能在良好季节中生长,在恶劣的气候条件 下,它们以种子形式度过不良季节。2、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

16、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 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 因型类群。生态因子通过生物的遗传变异引起生态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趋异适应:一群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条 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凡是生态分布区域及生态幅很广的种类,生态型分化可能越多;反之,生态幅窄的种类,生 态型分化可能也较少。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植物生态型分为:(1)气候生态型:依植物长期受不同的光 周期、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因子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生态型。(2) 土壤生态型:在不同土 壤的水分、温度和肥力等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态型。(3)牛物牛态型:同种 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物条件下分化成不同的生态型。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自然界中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