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35832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辽阳县集美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6单选,7-10多选,每题4分,共40分)1.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今用最小的拉力拉它,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这个最小拉力大小为6 N,取g=10 m/s2,则下列关于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取值,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有Fcos FN,竖直方向有Fsin FNmg。联立可解得:,当90时,s

2、in()1,F有最小值,代入数值得。A.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 =,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D.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2.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着平直的公路前进,它们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车在t40 s时再次并排行驶B. 甲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C. 两车再次并排行驶之前,t30 s时两车相距最远D. 两车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再变小,最后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分析两车间距离的变化情况【详解】t40 s

3、时,甲车的位移为30 m510 m425 m,乙车的位移为1040 m400 m,甲车在乙车前面,A错误;甲车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0.5 m/s2,B正确;在t=20s前,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间的距离增大。在t=20s后,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小,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在两车再次并排行驶之前,两车间的距离减小,所以两车再次并排行驶之前,t=20s时两车相距最远,故C错误;两车距离先增大,再变小,相遇之后又变大,D错误。故选B.3.某光源发出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如图所示表中给出了一些材料的极限波长,用该光源发出的光照射表中材料( )A. 仅

4、钠能产生光电子B. 仅钠、铜能产生光电子C. 仅铜、铂能产生光电子D. 都能产生光电子【答案】D【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只有光源的波长小于某金属的极限波长,就有光电子逸出,该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有小于100nm,小于钠、铜、铂三个的极限波长,都能产生光电子,故D正确,A、B、C错误。【考点定位】光电效应4.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已知的质量为2.013 6 u,的质量为3.015 0 u, 的质量为1.008 7 u,1 u931 MeV/c2.则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 3.7 MeVB. 3.3 MeVC.

5、2.7 MeVD. 0.93 MeV【答案】B【解析】【详解】因氘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m=2mH-(mHe+mn)=0.0035u;释放的核能为E=mc2=0.0035uc2=3.3MeV,故B正确,ACD错误。5.有关光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B.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C.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D.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全反射原理【答案】A【解析】【详解】A.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减弱反射光的强度,故A错

6、误;B.增透膜是利用薄膜干涉,故B正确;C.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由于三棱镜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进出三棱镜的偏折角度不同,出现了不同色光的色散,故C正确;D.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故D正确。6.研究放射性元素射线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a、b连接,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从其上方小孔向外射出。则A. a为电源正极,到达A板的为射线B. a为电源正极,到达A板的为射线C. a为电源负极,到达A板的为射线D. a为电源负极,到达A板的为射线【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可以看出,到达两极板的粒子做类平抛运动,到达A极板的粒子的竖直位移小于到达B板

7、的粒子的竖直位移,粒子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根据公式,两个粒子初速度相同,两极板间电压U相同,放射源与两极板的距离也相同,而电子的小,所以电子的竖直位移小,故达到A极板的是射线,A极板带正电,a为电源的正极,故选项B正确。【点睛】通过类平抛运动计算粒子在竖直方向的位移关系式,根据公式分析该位移与比荷的关系,再结合图示进行比较判断。7.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2 m处的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轴正方向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 m/sC. 经过0.15 s,质点P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D. 经过0

8、.1 s,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答案】AB【解析】【详解】A由乙图看出,t=0时刻质点P的速度向下,由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正确。B由甲图知该波的波长 =4m,由乙图知,周期T=0.2s,则波的传播速度为,故B正确。C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D图示时刻Q点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因t=0.1s=,则经过0.1s,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D错误。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时刻与t0.2 s两个时刻,x轴上(-3 m,3 m)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图中M、N两质点在t时刻位移均为振幅a的一半,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波的波速可能为20 m/sB. t0.1 s时刻,x=-2 m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aC. 从t时刻起,x=2 m处的质点比x=2.5 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D. 从t时刻起,在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恰好到达波峰【答案】AC【解析】【详解】A.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在t0.2 s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xn(n1,2,3,),则该波的波速v5n(m/s)(n1,2,3,),当n1时,v20 m/s,所以A正确;B.由于周期不确定,0.1 s不一定等于半个周期的奇数倍,则t0.1 s时刻,x2 m处的质点位移不一定是a,B错误;C.因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10、,再结合波形图可知从t时刻起,在x2 m处的质点比x2.5 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则C正确;D.利用波的“平移法”可判断,当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N质点还在继续向上振动,没有到达波峰,所以D错误;9.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的波长的倒数()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 图象中的0是产生光电效应的最小波长B. 普朗克常量和光速的乘积hc=E0C. 该金属逸出功等于-ED. 若入射光的波长为,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答案】BD【解析】【详解】A.图象中的0是产生光电效应的最大波长,选项A错误;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11、k与入射光的波长的倒数的关系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EkhcW,由图象可知Ek0时,hcE0,选项B正确;C.由EkhcW,并结合关系图象可得该金属的逸出功WE,选项C错误;D.若入射光的波长为,由EkhcW,解得EkhcW3EE2E,即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选项D正确。10.如图所示,两个由相同材料制成的物体A、B以轻绳连接,组成的连接体在倾角为的斜面上运动,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1、m2,当作用力F一定时,关于物体B所受绳的拉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无关B. 与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无关C. 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 等于,仅与两物体质量有关【答案】ABD【解析】【详解】对A

12、、B组成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B分析,有Tm2gsin m2gcos m2a,解得 ,由此式可知当F一定时,轻绳上的拉力与无关,与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无关,与运动状态无关,仅与两物体的质量有关。A. 与无关,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B. 与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无关,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C. 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 等于,仅与两物体质量有关,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11.(1)在DIS实验中,通过测量遮光板的宽度以及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的时间,可以求得速度,该速度本质上是_(填“平均速度”或“瞬

13、时速度”)。若运动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而遮光板的宽度不同,在下表中的四个速度中,哪个更接近于物体通过光电门瞬间的速度?_(填“”“”“”或“”)。(2)“用DIS测定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得小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a)所示。小车在AB区域内的运动可视为_运动,此区域内小车的加速度a=_m/s2。(3)如图(b)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遮光板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遮光板A、B先后经过的时间t1和t2,则小车加速度a=_。【答案】 (1). 平均速度 (2). (3). 匀加速直线 (4). 1.6 (

14、5). 【解析】【详解】第一空.通过测量遮光板宽度以及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的时间这一方法求得运动物体的速度,该速度本质是平均速度。第二空.时间取得越短,平均速度越趋近于瞬时速度,可知第个速度更接近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第三空.由图可知图象AB部分为倾斜的直线,因此小车在AB区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四空.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因此有。第五空.A通过光电门时小车的速度,B通过光电门时小车的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有v22v122ad,解得小车的加速度为12.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时,安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刻度尺的零刻度

15、线与弹簧上端平齐。(1)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分度值是1 mm)上位置的放大图如图所示,可读出弹簧的长度l1=_cm。(2)在弹性限度内,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实验中,当挂3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24.95 cm。已知单个钩码质量是50 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据此小明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实验中没有考虑到弹簧的自重,对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有无影响_(填“有”或“没有”)。(4)小红同学发现小明仅用这两组数据计算出的结果与弹簧的标称值相差较大,请你帮助小红提出更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