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文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35827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预防及治理措施文档(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精品文档1【精品 word 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第四章质量通病、施工难点的防治及治理措施一、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1成部分。它既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又为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技术依据。 施工测量质量牵涉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 怎样把施工测量质量搞好, 防止测量事故发生,更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一)l现象在建筑施工中, 当进行距离测量时, 发现控制网的边长及二级导线的精密量距相对误差达不到精密量距要求。2原因分析(1) 精密量距使用的钢尺相对误差偏大。(2) 传距

2、桩预埋深度不统一,倾斜改正值未计算。(3) 拉尺时弹簧秤施加的拉力与检定时拉力不符。(4) 钢尺受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5) 精密量距的计算方法不当, 末全面考虑影响因素产生的改正值。3防治措施(1) 精密量距使用的整尺段长度丈量钢尺和零尺段丈量的补尺,必须经过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 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十万分之一。(2) 传距桩要使用经纬仪定线预埋,要用水准仪测量其高度,应计算其斜距改正值。(3) 使用的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与空气接触,经 10min 后,施加和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进行读数, 随后调整起始分划线, 重新对准桩顶标志读出读数,要求记录三组读数。读数应估读到0.1 20.

3、5mm ,每次较差为 0.5 1mm 。每次记录读数时,应同时测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全段距离丈量,应往返二测回以上,相对误差应不大于五千分之一至一万分之一。(二) 1现象场区控制网制定不便于施工测量,布网不当,无法进行闭合校核。2 原因分析(1)平面控制网的制定及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性,如设计定位条件,建筑物的形状和布局,主轴线尺寸的关系,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虑。(2) 平面控制网制定未考虑闭合图形,施测时无法校核其准确性。(3) 平面控制线之间距离太短, 影响精度要求, 控制点之间有障碍物,不通视。(4)制定标高控制网时,未根据已知标高点的准点(导线点 )位置,综

4、合考虑建筑物的布局特点。3 防治措施(1)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和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要轴线,主要的圆心点(或其他几何中心点 )和直径方向(或切线方向 ),主要弧线长、弦和矢高的方向。(2)控制网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层竖直测设)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 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3(3)控制线州司距以 3050m 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测量;控制桩的顶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的设计标高, 桩底应低于冰冻层, 以便长期保留。(4)高层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置 3 个栋号水准点或 0.000 水平线,一般建筑物要设置 2 个栋号水准点或 0.000

5、水平线。(5)整个场地内, 东西或南北每相距100m 左右要有水准点, 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6)各水准点点位要设在基坑开挖和地面受开挖影响而下沉的范围之外,水准点桩顶标高应略高于场地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 通常也可在平面控制网的桩顶钢板上,焊上一个小半球作为水准点之用。(三) 1现象平面控制网选择主轴线进行测量放线,根据定位点测量轴线时,校核工作无法开展。2 原因分析(1) 轴线法定位点选择不正确。(2) 由于建筑物外形的原因, 使得平面控制网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3) 主轴线选择不当,不便于或未进行测设校核。3防治措施对于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的场地,投测点宜测设

6、成 “一”、“L”、“+ ”和“”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的折线形的主轴线,但在测设中,要有严格的测设校核。首先应保证控制桩在平面中通视;其次,在平4面中选择适当的配合校正点, 还要确保定位点的位置, 以便于加密和扩展。(四)1现象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出了容许误差范围。2 原因分析(1) 建筑高程误差偏大(2) 仪器和标尺有缺陷或未校正,产生误差。(3) 仪器架设位置与前后视点距离差偏大,产生偏差。(4) 水准仪视线未整平,视平线不平行于水准面。(5) 水准仪照准时, “十”字丝线未正对水准尺中线。(6) 水准仪照准时,焦距未调好,视差未消除。3 防治措施(1) 测量仪器和工

7、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差。(2) 假设仪器时力求前后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3) 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4) 望远镜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在目镜后上下移动观测, 调整调焦螺旋, 直到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动,消除视差。5(五) 1现象在普通量距中,出现实测值之间数据差异。2 原因分析(1) 测距偏差(2) 选用量距工具不当,不能满足精度要求。(3) 距离全长超过一整钢尺时,直线花杆定线产生偏差。(4) 未吊锤插测杆,分段点位置偏离,造成读数积累偏差。(5) 两人拉尺

8、用力不均,或未拉紧拉平钢尺。3 防治措施(1) 皮尺易伸缩,量距要求较低时使用。在距离测量中,应选用抗拉强度高,不易伸缩,经有资质计量单位检定过的钢尺。(2) 当距离超出一整尺时,应采用 “三点一线法 ”。(3) 在吊锤球尖端指示地面点处,测杆与钢尺同一侧竖直后再插入。(4) 应两人同时用力均匀拉紧并抬平钢尺,然后读出数据。(5) 斜坡上量距离,应由坡顶向坡下丈量,以避免锤球在地上定分段点时产生偏差。4治理方法为了校核并提高丈量精度, 要求进行往返丈量, 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用往返测距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普通量距在乎坦地区要求达到1/3000 ;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

9、 ;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如果往测和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往6返丈量平均值之比超过范围时,应重新丈量,否则可以平差。二、桩基工程锡林浩特市整备所采用CFG 桩网复合地基法处理,其施工工艺的控制和质量保证十分关键,CFG 桩基施工出现的通病及防治措施如下:(一) 1现象堵管2.原因分析(1) 混合料理论配合比不合理(2) 混合料施工配合比失控(3) 混合料搅拌不均(4) 钻头不密封(5) 提杆不及时(6) 冬期保温措施不当3.防治措施(1) 碎石粒径不应超过 3cm ,混合料的坍落度宜控制在 16 20cm 之间,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若混合料可泵性差,可适当掺入泵送剂。(2) 严格按

10、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3) 及时拔杆(4) 冬期加强泵管及弯头的保温(二) 1 现象钻头阀门打不开72.原因分析(1) 钻头构造缺陷(2) 桩端水头过大3.防治措施(1) 改进钻头构造及阀门结构形式。(2) 调整桩长令桩端穿过透水性好的砂土层或卵石层进入粘土层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三) 1 现象桩体上部局部有空洞2.原因分析排气阀被混合料浆液堵塞3.防治措施清除排气阀上的混合料浆液(四) 1 现象窜孔2.原因分析(1) 地层中有松散饱和粉土(2) 钻进过程中,钻杆叶片对土体产生扰动3.防治措施清除排气阀上的混合料浆液(五) 1 现象弯头处堵管2.原因分析(1)弯头内壁上留有残碴硬块8(2)弯头

11、曲率半径不合理(3)混合料施工配合比失控3.防治措施(1) 长时间停机时,彻底清洗弯头内壁上的浆液,清除残碴硬块(2) 选用曲率半径合理的弯头(3) 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六) 1 现象软管爆裂2.原因分析混合料灌注过程中,拔杆过慢3.防治措施(1)加强工序管理和作业人员责任感(2)有效控制提杆速度(七) 1 现象桩顶折断2.原因分析(1) 桩间土清理不当(2) 桩头处理不当3.防治措施(1)由人工或小型机械小心清理桩间土(2)桩头对称凿除或切割(八) 1现象先提杆后泵料92.原因分析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防治措施(1)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2) 加强作业检查三、土方工程(一

12、) 1现象挖方边坡塌方 :在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2.原因分析(1) 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守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溜坡。(2)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 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降低,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3) 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3.防治措施(1) 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10(2) 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