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357917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

2、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 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精品.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

3、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 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 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精品.中风(脑卒中)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弊窍、痰火闭窍、痰湿弊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 络、

4、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阳虚风动之中经络证。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对烦躁不安 者,应加床挡。 3.注意患肢保暖,保持肢体功能位。 4.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 定时膀胱冲洗。 5.神昏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位。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3.服中药后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精品.4.及

5、时记录患者神志清醒时间,立即报告医师。 5.用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三、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四、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以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 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 疗。 五、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患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3、便秘者,按摩腹部,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六、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

6、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 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 果,以润肠通便。 精品.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咳嗽 (呼吸道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肺脓肿)护理评估 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3、心理社

7、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症、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 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 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 脱

8、症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精品.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五、情志护理 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六、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健康指导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复发。 3、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4、饮食以低盐、

9、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 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 水果,以润肠通便。6、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部拔管或镇咳药。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粘稠痰难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精品.七、健康指导(出院指导) 1、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精品.喘症(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护理评估 1、既往史、家族

10、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2、哮喘发作的症状及伴随症状。3、生活自理能力。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 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精品.3、哮喘

11、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夜间喘憋加重,咳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治疗。5、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咳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 配合处理。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3、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药。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

12、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2、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五、心理护理 精品.1、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六、临床(症)施护 1、痰热阻肺,痰色黄、粘稠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2、哮喘伴有表证发热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或中药服用。健康指导(出院指导)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3、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4、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5、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节制房事。6、积极寻找过敏源,预

13、防哮喘复发。 精品.悬饮(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肺肿瘤)护理评估1、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性质。2、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邪郁少阳证、饮停胸胁证、肺络不畅证。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 1、按内科中医护理常规进行。 2、胸水量多、胸满气急者,取半卧位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3、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者,预防发生压疮。4、肺结核活动期,执行呼吸道隔离。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胸痛与胸水消长情况及痉痛的性质、程度。2、胸胁痉痛严重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色紫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精品.三、给药

14、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如服用逐水祛饮药时,应向患者讲明服药方法、药物作用及服药后可能发生的反应等,并做好护理记录。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忌食肥腻、煎炸、酸性收敛及助湿生热之品。2、饮邪亢盛时,可选用行气利水之品,适当限制饮水量。3、气阴两虚者,可给予补中益肺之品。五、情志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水饮消退较慢或病情反复者,耐心疏导,使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胸痛严重,取患侧卧位,减轻痉痛。 2、水饮积聚较多,呼吸困难明显,遵医嘱做好胸腔穿刺术前准备及术后的护理。3、患者喘促、气急、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七、健康指导 1.慎起居,预防感冒。 2.劳逸结合,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