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3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35765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改革开放35年成果展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法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觉悟,指导学生的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知、信、行的统一。用辩证的观点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大量涌入,由于青少年知识的局限性和认识问题的片面性,造成一部分青少年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错觉。应该用纵横两方面的辩证对比,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纵比:用建国65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周年我们的发展变化,论述新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发展成为初步比较繁

2、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学生相信国家的实力和能力,树立自信,并激励学生学好本领,投身祖国建设。横比:将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从建国史和生产力上进行史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400多年发展历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足70年。资本主义发展靠的是剥削掠夺众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完成了原始积累,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却是建立在积贫积弱、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基础上的。这样一比,使学生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防止了盲目崇外。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树立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富强而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学生产生了压力,学习上产生了动力。通过辩证分析,纵横对比,澄清了学生的认识

3、,达到了教育的实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中学生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由于共同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共同的活动环境,使他们对某些问题表现出同的关注和热情,这些问题就是学生中的热点问题。一是如何看待金钱问题。改革开放给人的价值观带来剧烈震荡和深刻变革,使得社会道德生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无序、滑坡,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入侵到校园,比如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等。从理论和事实上透彻地分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清拜金主义的危害及社会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二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对中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虽然“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但艰苦

4、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追求享受、自理能力差的中学生也有不少。有的学生从未洗过衣服、随便乱花钱,饭菜稍不可口就倒掉,毫不爱惜劳动成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尤其针对独生子女,这方面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辟借光等故事,曾激励过无数莘莘学子,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今天的中学生对于苦难缺乏深刻的理解,一个有着理想、不懈追求的人,往往反把刻苦追求的过程看作一种收获和快乐。这样,联系爱国主义、理想教育等内容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具有针对性。解开思想疑点,引导激发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学习认识

5、实践,要使学生实现由“知”到“行”的飞跃,存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有些学生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持怀疑态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老师的例子都是唱高调,书中的道理很遥远。这就要认真分析产生疑点的原因,再找出实际可行的解决办法。第一、少数中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误解,所以实际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两手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解开疑点,达到信。第二、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消极因素,要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理引导、教育学生走出误区、相信教学、相信真理,激发学生走好人生的正确之路。总之,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从学生的认识实际出发,解决好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教育学生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正确方向,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实际中见成效。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