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PCB_LAYOUT原则1.0目的:规范PCB的设计思路,保证和提高PCB的设计质量2.0适用范围:适用于 PCB Layout.3.0具体内容:(1) A: Layout 部分 2-19(2) B:工艺处理部分 20-23(3) C:检查部分 -24-25(4) D:安规作业部分 26-32A: Layout 部分如:图图一 图在图二中,PCB布局时,驱动电阻R3应靠近Q1 (MOS管),电流取样电阻R4应靠近U1 的第3Pin,即上图一所说的R、D应尽量缩短高阻抗线路又因运算放大器输入端阻抗很 高,易受干扰输出端阻抗较低,不易受干扰一条长线相当于一根接收天线,容易引入 外界干扰又如图三:在图三的A中排版时,R1、R2要靠近三极管Q1放置,因Q1的输入阻抗很高,基极线路 过长,易受干扰,则R1、R2不能远离Q1在图三的B中排版时,C2要靠近D1,因为Q3三极管输入阻抗很高,如Q2至D1的线路 太长,易受干扰,则C2应移至D1附近二、小信号走线尽量远离大电流走线,忌平行小信号线大电流走线三、 小信号处理电路布线尽量集中,减少布板面积提高抗干扰能力四、 一个电流回路走线尽可能减少包围面积。
如:电流取样信号线和来自光耦的信号线五、光电耦合器件,易受干扰,应远离强电场、强磁场器件,如大电流走线、变压器、高 电位脉动器件等七、弱信号走线,不要在棒形电感、电流环等器件下走线第4页如以前SU450,电流取样线在批量生产时发生磁芯与线路铜箔相碰,造成故障A:噪声要求1、尽量缩小由高频脉冲电流所包围的面积,如下(图一、图二)1―I十==C1 D杵图一一般布板方式:2、 滤波电容尽量贴近开关管或整流二极管如上图二,C1尽量靠近Q1, C3靠近D1等3、 脉冲电流流过的区域远离输入、输出端子,使噪声源和输入、输出口分离,如A105图三图三:MOS管、变压器离入口太近,EMI传导通不过图四图四:MOS管、变压器远离入口,EMI传导能通过4、 控制回路与功率回路分开,采用单点接地方式,如图五图五电容地线1、 3842、 3843、2843、 2842IC 周围的元件接地接至IC的地脚(第5脚);再从2、光耦第3脚地接到IC的第2脚,第2脚接至IC的5脚第5脚引出至大上图六5、 必要时可以将输出滤波电感安置在地回路上6、 用多只ESR低的电容并联滤波7、 用铜箔进行低感、低阻配线,相邻之间不应有过长的平行线,走线尽量避免平行、交叉 用垂直方式,线宽不要突变,走线不要突然拐角(即:W直角)。
B、抗干扰要求1、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电磁干扰,易受干 扰的元器件不能和强干扰器件相互挨得太近,输入输出元件尽量远离2、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出意外 短路C、布局要求1、 除温度开关、热敏电阻…外,对温度敏感的关键元器件(如IC)应远离发热元件,发 热较大的器件应与电容等影响整机寿命的器件有一定的距离2、 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虑整机结构要 求,若是机内调节,应放在PCB板上方便于调节的地方,若是机外调节,其位置要与调节 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3、 应留出印制PCB板定位孔支架所占用的位置4、 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少于2mmD、对单元电路的布局要求1、 要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 能保持一致的方向2、 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 列在PCB上,尽量减小和缩短各元件之间的连接引线3、 在高频下工作要考虑元器件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这样不 仅美观,而且装焊容易,易于批量生产。
布线原则:1、 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最好加线间地线,以免发生反馈藕合2、 走线的宽度主要由导线与绝缘基板间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电流值决定当铜箔厚度 为50p m,宽度为1mm时,流过1A的电流,温升不会高于3°C,以此推算2盎司(75p m)厚的铜箔,1mm宽可流通1.5A电流,温升不会高于3C(注:自然冷却)3、 ROUTE线拐弯处一般取圆弧形,而直角、锐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能4、 尽量避免使用大面积铺铜箔,否则,长时间受热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现象,必 须用大面积铜箔时,最好用栅格状,这样有利于排除铜箔与基板间粘合剂受热产生的挥发 性气体5、 元件焊盘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焊盘外径D 一般 不少于(d+1.2) mm,d为引线孔径,对高密度的数字电路,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1.0) mm,孔径大于2.5mm的焊盘适当加大6、 电源线根据线路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减少环路阻抗,同时使电源线,地 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方向一致,有助于第强抗页声能力7、 地线:(a)、数字地与模拟地分开,若线路上既有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
低频电路的地应尽量采用单点并联接地,实际布线有困难时可部分串联后再并联接地,高多点接地形成磁场回路,EMI测试不合格更改后:不接地接地单点接地无磁场回路,EMI测试OK开关电源的体积越来越小,它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内部器件的密集度也越来越高,这 对PCB布线的抗干扰要求也越来越严,针对D82与D63的布线,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如 下:整体布局:D82是一款六层板,最先布局是,元件面放控制部份,焊锡面放功率部份,在调试时发现 干扰很大,原因是3843与光耦位置摆放不合理,如:II I — FCBI 一宜 |\ *' 3S43光耦第9页 如上图,3843与光耦放在MOS管底下,它们之间只有一层2.0mm的PCB隔开,MOS管直接干扰3843,后改进为:走线问题:功率走线尽量实现最短化,以减少环路所包围的面积,避免干扰小信号线包围面积小,如电流环:电流环IA线与B线所包面积越大,它所接收的干扰越多因为它是反馈电流大小而调节3843输出 的,误动作将直接导致环路不稳光耦反馈线要短,且不能有脉动信号与其交叉或平行PWM芯片(如UC3843、3842、2843、2842……的第3PIN)电流采样线与(第6PIN)驱动 线,以及同步信号线,走线时应尽量远离,不能平行走线,否则相互干扰。
因:3PIN的电流波形为6PIN及同步信号电压波形是:(1)散热片分布均匀,风路通风良好风路好散热片挡风路, 通风良好,不利于散热 利于散热2) 电容、IC等与热元件(散热器、整流桥、续流电感、功率电阻)要保持距离以避 免受热而受到影响3) 电流环为了穿线方便,引线孔距不能太远或太近钉位置、压条不能与其它元件相碰,(5)元件之间不能相碰、MOS管、整流管的螺(4) 输入/输出、AC/插座要满足两线长短一致,留有一定空间裕量,注意插头线扣所占的 位置、插拔方便,输出线孔整齐,好焊线以便装配工艺尽量简化第11页电容和电阻与压条或螺钉相碰,在布板时可以先考虑好螺钉和压条的位置6)元件摆放整齐、方向尽量一致垂直的方向排列、不易折断对于PCB板上的贴片元件长轴心线尽量与PCB板长轴心线(7)反面元件的高度(如D64)(8)滤波电容走线A:噪音、纹波经过滤波电容被完全滤掉B:当纹波电流太大时,多个电容并联,纹波电流经过第一个电容的流量比第二个、第三 个大很多,往后逐渐减小,第一个电容产生的热量也比第二个、第三个多,很容易损坏, 走线时,尽量让纹波电流均分给每个电容,走线如下图A、B:第12页(9)高压高频电解电容的引脚有一个铆钉,如下图所示,它应与第一层走线铜箔保持距离, 并要符合安规。
短路短路 不合安规符合安规低压笫一层走线(10) 金属膜电阻下不能走高压线、低压线尽量走在电阻中间,电阻如果破皮容易和下面 铜线短路11) 加锡A、 功率线铜箔较窄处加锡B、 RC吸收回路,不但电流较大需加锡,而且利于散热C、 热元件下加锡,用于散热,加锡不能压焊盘12) 输出线、灯仔线、风扇线尽量一排,极性一致与面板对应13) 安全距离见D: PCB安规作业部分(14) 信号线不能从变压器、散热片、MOS管脚中穿过15) 如输出是叠加的,差模电感前电容接前端地,差模电感后电容接输出地16) 高频脉冲电流流径的区域A.尽量缩小由高频脉冲电流包围的面积上图所标示的5个环路包围的面积尽量小B.电源线、地线尽量靠近,以减小所包围的面积,从而减小外界磁场环路切割产生的电磁 干扰,同时减少环路对外的电磁辐射C. 大电容尽量离MOS管近,输出RC吸收回路离整流管尽量近D. 电源线、地线的布线尽量加粗缩短,以减小环路电阻,转角要圆滑,线宽不要突变窄」 E. 脉冲电流流过的区域远离输入输出端子,使噪声源和出口分离(17)小板离变压器不能太近距离太近小板离变压器太近,会导致小板上的半导体元件容易受热而影响。
18)锰铜丝 立式变压器磁芯 工字电感 功率电阻散热片 磁环下不能走第一层线10mi.(19)24层开槽与走线铜箔要有10MIL以上的距离,注意上下层金属部分的安规20) 初级散热片与外壳要保持5mm以上距离21) 驱动变压器,电感,负电压,电流环同名端要一致22) 双面板一般在大电流走线处多加一些过孔,过孔要加锡,增加载流能力23) 在变压器,小板中间加通风孔,以利于通风散热24) 因考虑高压测试,防雷管要考虑生产时是否好下工具剪断,然后又好下烙铁焊接, 一般要将其放在PCB板靠边处25)初次级Y电容与变压器磁芯要注意安规26)在单面板中,跳线与其它元件不能相碰,如跳线接高压元件,则应与低压元件保持 -定安规距离同时应与散热片要保持1mm以上的距离27)一般布局,小板上不接入高压,将高压元件放在大板上,如有特殊情况,则安规一 定要考虑好将ZD1、R1放在大板,引入一低压线即可MIC4576BT稳压芯片的布板要求1、原理图:2、板要求:a)R1、R2、R3尽量靠近MIC4576BT芯片的4Pin,依次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在一起b)R2、R2、R3的接地端从C2的负端引线,R1取样线从C2的正端引线,芯片的3Pin直接与 R3地端相连,不能从别的地方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