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学习方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354902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的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联的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联的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联的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的学习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联的学习方法诗钟诗钟是学习对偶技巧的一种训练方法,又是欣赏对偶佳趣的一种 文字游戏。从清朝中叶在福建兴起,很快传开,“五四运动”以后趋 于沉寂,现在又逐渐兴起。AA-、诗钟活动的特点诗钟活动的特点是限时限题写出一副七言律诗中的诗联,得名于 限时的方法。在钟表没有普及的时候,是用细线坠铜钱系在-根线香 上,烧到-定的时间,铜钱落在下面承接的铜盘中,大家停笔。限题 主要有两种方法,诗钟以此分为两种体式:分咏体要求在上下联分咏 出绝不相干的两件事物;嵌字体要求在上下联指定位置嵌上毫无关系 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嵌字体如作过陈人一唱:“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 环。”用陈、人二字嵌在指定的第-字

2、位置上(称-唱),写成工整 的诗联,感慨因循守旧,世风浇薄。分咏体如张之洞作过凉棚申报分咏:“阴阳舒卷长绳里,欧 亚纵横乱纸中。”凉棚可以随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席,申报是最早 报道欧亚新闻的报纸,抓住二者特点,以游戏笔墨张大其词,用阴阳 欧亚大字眼写成此联。诗钟虽有很多规格,但是只有平起、仄起两种句式。以上张之洞 作品为平起式,林则徐作品为仄起式。诗钟有在社中出题现作、先期发题征作和举行诗钟大唱等活动方 式。在交卷、誊录、评比、宣布评比结果等方面,都有一套程序。AA二嵌字体诗钟的产生以前各地塾学都是先教学生作,然后教作诗。福州人李家瑞在所 著停云阁诗话中说:“予年六岁,入塾读书即学作对偶,自一

3、字 至七字止。后更作五、七言偶句,拈限数字嵌入中间,上下字不得相 黏,谓之五、七碎。”说的是道光年间情况。当时作七碎,塾师时常 限定两个字,如果要求分嵌在上下联之第一字位置,称“七一”;要 求分嵌在第七字位置,称“七七”。所限的两个字必须一平一仄(即 不得相黏)。这是初级水平,称作碎。如果再高一步,所限定的两个 字是不拘平仄的,后来称为折枝,也就是诗社里常作的诗钟。从“一 唱”到“七唱”,在各地诗社有时美称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 鹤膝、凫胫、雁足等格。到民国初年,各地也都学习福建的较为简易 的办法,称一到七唱。这些属于“正格”。诗钟的“别格”中有嵌一个字的,也有嵌两个字的,后者是在上 下联

4、中有高有低,不是平列的,如分别嵌在上联之首和下联之末,称 “蝉联”格。嵌三个字和更多字的,在作碎和诗钟中都有,在诗钟中 随字数和所嵌位置而各有格目名称,如鼎峙、碎联、碎锦等,从“碎 字上还能看到它们的来历。诗钟的别格常作的有十五格,说起来过于 琐细,见文后“附录”。人人三、嵌字体诗钟的培养文学写作能力的功效诗钟不但有趣,还有很明显的教育效果。1. 训练学生掌握文学对偶基本功。对偶是充分体现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修辞技巧,在文学写作中与 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运用,能发挥很鲜明甚至很奇妙的效果。要作好诗 词、骈体文、八股文以及,都需要先过对偶关。以前对于语法、修辞 音韵的研究不够充分,缺少简明适用的教材,

5、只是让学生在大量习作 中逐渐领悟。作碎和作诗钟就是教给学生熟悉声调、词性、词句结构 对仗的针对性训练。诗钟的写作,对于词性、词类、词的结构、词组 的结构、句的结构如何对仗工整,以及如何使用和典故,都有细致入 微的规定,称为法式。道光年间见于著录的作品人白一唱“人海 归来空有梦,白下游后帐无诗”。按后来的法式衡量,已经看出它是 病句:对仗必须区别词性的动静和虚实,“空”字属虚(副词), “帐”字属实(动词),二字不宜相对;对仗必须区别通用名词和专 用名词,“人海”是通用名词,“白下”是地名属专用名词,也不宜 相对。看来,确实要经过严格训练,才有把握做到对仗工稳。2. 训练学生善于选用最精当的字词

6、。 从宋代以来,分析注意认取“诗眼”,写作中间讲究“炼字”。做到这一点要靠全面提高文学修养,而诗钟却是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 法。诗钟的写作是先把限定的字配成“眼字”,再围绕“眼字”铺写 成联。福州1930年的微寒七一大唱,征得八千余联,人们至今 津津乐道的佳作,如黄芗洲的“寒宵坐似沧浪里,微曙看犹混沌初”, 是先配成“寒宵”和“微曙”两对“眼字”,进而写出一种意境;林 绮赓的“寒月芦花千百顷,微风桐子两三声”,是配成“寒月”和 “微风”,写出一种景象:张拂朝的“微虫沟洫犹争长,寒鸟江湖不 乱群”,是配成“微虫”、“寒鸟”,批评当时福州的小军阀战争。 前人关于“炼字”发过很多议论,清人刘熙载说:“总之,所贵乎炼 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写 诗钟对于练习认取诗眼,进而写活全句,是一个巧妙而实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