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专题优化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348157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专题优化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专题优化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专题优化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专题优化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专题优化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专题优化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专题优化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优化总结知识结构概览社会生活链接一、头发里的秘密背景材料早先,有报纸报导了国外有的科学家,通过对头发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头发内包含有大量的硫和钙。精确的测定表明,心肌梗塞患者头发中的含钙量已降到了最低限度。假定一个健康男子头发的含钙量平均为026%,那么,一个患有心肌梗塞的男子,他的头发的含钙量仅仅只有009%。据此,科学家们相信,根据头发含钙量的变化,可以诊断出心肌梗塞的发展情况。问题设计这则报道里提到的科学家诊断心肌梗塞发展的情况运用了什么逻辑方法?探究提示科学家们运用了共变法的原理,在其他情况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根据心肌梗塞病情发展越厉害,头发中的含钙量就相应地减少的事实,即头发的含

2、钙量的减少状况与心肌梗塞病情的发展状况之间有定量的共变关系,得出了结论:通过对头发中含钙量的分析,是可以预断心肌梗塞病情的发展情况的。二、重利还是重义背景材料有位退休多年的老工人,因老伴已经去世,轮流到三个儿子家去住。 他与儿子们约定650元的退休金,除自己零用100元外,其余都交给轮住的儿子家。老父想试试三个儿子和儿媳究竟是重利还是重义。那天刚到大儿子家里,吃晚饭时老人佯说:“退休金不小心丢了,这个月的钱无法给你们了。”儿子和儿媳听了这话,立即面现不悦之色,责怪父亲粗心大意。 第二天,儿子和儿媳下班回来,媳妇指桑骂槐。父亲听了心头难受,住了不到三天就不辞而别。到了二儿子家里,过了两天再说失钱

3、,很快就听到二儿媳在隔壁房间里嘟囔:“我们收入有限,哪里容得下多一个人。”老父勉强住了几天,也就离开了。三儿子和儿媳知道老人丢钱后安慰父亲:“既然丢失了就不要为此事忧虑,自己的身体要紧!放心在我们家里住下吧。”并且拿出100元钱给父亲零用,老父感动之至。这次测试的结果证明:三儿子和三儿媳重义不重利。 于是老父马上说明了真情,并照常交给三儿子550元。 此后,就长住在三儿子家。问题设计老父亲用什么逻辑方法证明三个儿子和儿媳是重利还是重义?用什么证明方法确定长住三儿子家?探究提示前者是运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后者是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其推理过程如下:大儿子和大儿媳重利还是重义,他俩

4、不重义,所以,他俩重利。二儿子和二儿媳重利还是重义,他俩不重义,所以,他俩重利。三儿子和三儿媳重利还是重义,他俩不重利,所以,他俩重义。重义不重利的或者是大儿子和大儿媳,或者是二儿子和二儿媳,或者是三儿子和三儿媳,不是大儿子和大儿媳,也不是二儿子和二儿媳。所以,重义不重利的是三儿子和三儿媳。三个儿子中谁重义而不重利,我就长住在他家,三个儿子中,只有三儿子重义不重利,所以,我决定长住在三儿子家。三、李惠破案背景材料李惠是北魏时较有名气的一位清官,断案、审案颇为公正,常能从不惹眼处找到突破点,从而顺利地使案情真相大白,人们都很钦佩他。有一次,有背盐和背柴的两个人,放下担子一起在树阴下休息。两人重新

5、上路时,都说作为垫背用的一张羊皮是自己的,于是,告到李惠衙门,求他公断。李惠叫他们先都出去,然后叫人把羊皮放在席子上,用杖击打,看见一些盐屑落下,便说:“案情真相大白了!”于是叫背盐的和背柴的前来观看,背柴的人再也不敢狡辩,只得伏地请罪。问题设计请你从科学思维角度说明其中道理。探究提示(1)李惠掌握了背盐垫背与有盐屑的必然联系,巧施杖打羊皮计,揭露了砍柴人的撒谎伎俩。(2)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四、浮力的发现背景材料从井里向上提水时,当水桶还在水中时不觉得重,水桶一离开水面就重得多;在水里搬运石头要比在岸上搬轻得多;游泳时容易托起一个在水里的人。这些

6、使人想到,水对于在它里面的物体,一定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量即浮力,因此才会觉得物体在水中变轻了。问题设计这是一种什么推理?探究提示这是归纳推理。提水时当水桶还在水中时不觉得重,在水里搬运石头也觉得轻一些,游泳时容易托起一个在水里的人。从这样一些个别事实出发,得出一般性结论:物体在水中一定有浮力,这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就是归纳推理。综合素质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他今年已满50岁,不算年轻了,但在部级领导干部中他是最年轻的。”这句话()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了不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解析:选D。不矛盾律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

7、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所作出的判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判断。D项符合题意,应入选。B项观点错误,应排除。材料不涉及同一律、排中律问题,谈不上违反问题。2“文艺舞台起作用的小字辈的情况不大理想,不是让小字辈单独演出,就是让小字辈跑跑龙套,当当配角,很少同台演出,更谈不上让小字辈演主角了。”这一议论()A违反同一律B违反矛盾律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逻辑规律解析:选B。跑龙套、当配角与很少同台演出自相矛盾。故这一议论违背了矛盾律(不矛盾律),因此,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3甲说:“你们

8、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乙说:“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甲干扰别人娱乐,影响和谐社会建设B乙违反同一律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C甲夸大其词,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D乙违反排中律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解析:选B。甲所说的“别人”,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乙故意将其偷换为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有“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项。A、C、D三项说法错误,应排除。4柏拉图学园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

9、何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这一真的断定是()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解析:选A。题干说“懂几何”是“进入”的必要条件,联结词是“不不”。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不能因此肯定后件,当然也不能因此否定后件。因为当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真时后件可真可假。因此,只能推出具有可能性的结论。即来的这群懂几何的人可能会被允许进入,但也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B、C、D三项说法太绝对。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A项。5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在

10、现场。据此,我们可以推出()A张三案发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案发时不在现场C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D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解析:选D。题干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推理的有效形式是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否定后件可以得出否定的前件,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逐个判断选项。A项属于肯定后件推出肯定的前件,不符合逻辑规律,所以排除;B项属于否定前件也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C项说法明显错误,可以排除。这样得到正确的答案为D项。6“白头翁会飞,王大爷是白头翁,所以,王大爷会飞”,这种认识()A扩大了概念的外延B缩小了概念的

11、外延C忽视了语词可有多种含义,在不同情境中表达不同的概念D符合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概念的要求解析:选C。“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一种植物,有时表示满头白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故答案应选C。A、B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7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论断,并提出很多理由来论证,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公孙龙正确地指出了白马与马的区别B公孙龙没有正确指出马的外延C公孙龙的看法说明了外延的全同关系D公孙龙的看法说明了外延的交叉关系解析:选B。马是共性,白马是个性,马的外延涵盖白马、黑马等所有的马,马与白马是属种关系,“白马非马”缩

12、小了马的外延。故A、C、D项不正确,应选B项。8“商品是指人们的劳动产品”,这一说法()A扩大了商品概念的外延,但内涵准确B扩大了商品概念的外延,内涵也不准确C缩小了商品概念的外延,内涵也不准确D缩小了商品概念的外延,但内涵准确解析:选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故材料扩大了商品概念的外延,并且此内涵也不准确。9“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这是()A充分条件假言判断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假言判断解析:选A。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这就是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A项符合题意,B、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如A项更直接。1

13、0老师对小明说:“学习不好,或者是不努力,或者是基础不好,或者是出现失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相容的选言判断B这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C“或者或者”是选言支D要求它的选言支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解析:选A。这几种情况可以同时存在,所以选A项舍弃B项,C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某国领导人发表讲话:“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据此回答1112题。11对以上判断认识正确的是()A这是相容选言判断B这是不相容选言判断C材料正确地运用了选言判断D这个选言判断不严密解析:选D。从材料中可知,世界各国的态度有三种,销毁核武器,发展核武器,既不销毁也不发展核武器,所以它没有列举完对

14、象的所有可能情况,判断不严密,应选D。12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A我们尽量不用选言判断B联言判断比选言判断更能使人们正确认识事物C我们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D我们认识事物,既要认识其现象,也要认识其本质解析:选C。A、B两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13某一种情况发生会促使另一种情况发生,某一种情况不发生,会导致另一种情况不发生,这是()A选言判断 B联言判断C复合判断 D假言判断解析:选D。本题考查假言判断的含义。A、B项不符合题意,C项范围太大,不如D项直接。14在假言判断中常用的联结项为()或者或者要么要么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A BC D解析:选C。表达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符合题意,应舍去,故选C项。15“没有勤奋努力,就没有好成绩”,这是()A联言判断 B选言判断C假言判断 D简单判断解析:选C。本题考查判断的种类,注意区分各种判断形式的含义和特点,同时要把握各种判断,尤其是假言判断的联结项,以及各种判断的语言形式。16小明对小刚说:“这道题要么你对,要么我对。”这是一个()A联言判断 B相容选言判断C假言判断 D不相容选言判断解析:选D。对与错只能有一种情况存在,不能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故应为不相容选言判断。“只有阳光照射,小麦才能生长。”据此回答1719题。17这是一个()A充分条件假言推理B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