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34649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经济史第四单元复习提纲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改革决策的内容,理解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理解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5、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6、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7、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2、进步,理解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8、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单元学习导航:本单元基本线索:第一,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及变化。学习本单元,学会理解和分析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根源,同时注意纵向与横向联系,探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知识要点:第19课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在农村,土地改革在城市,没收了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产,组建和发展了国

3、营经济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2)过渡时期(19531956)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做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 展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十年经济建设探索时期(19561966)成功:中共“八大”对国内形势的准确分析: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失误:1958,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地发动了以大炼钢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主要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2、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

4、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1)原因:我党缺乏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急于求成,对于掌握经济规律和科学知识的必要性理解不足.(2)经验教训: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在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集中发展生产力;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第20课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

5、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伟大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3)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6、局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实行了积极的改革,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如原有的体制普遍存有着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等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

7、入发展,增加经济活力和生机;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促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1课1、对外开放格局是初步形成的过程和特点(1)基本过程:80年代:主要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90年代:形式更加多样,以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为重点;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2)初步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3)特点: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

8、开放格局。2、实行对外开放客观必然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1)客观必然性:闭关自守的深刻教训;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等,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趋利避害,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利用好世贸规则等,才能在世界中赢得市场.第22课1、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主要表现(1)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1995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超过同期亚洲新兴的工业国家;到2001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发展中国

9、家第一;到2020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2)城乡生活水平提高:“四大件”的变化(3)城镇化进程加快:向多样化城市道路发展(4)互联网的广泛应用(5)时尚中国:衣着、住房、语言的个性化2、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原因与影响(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告别了被剥削和被压迫的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并实行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了中外的联系与交流。(2)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0、同时也提高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大大的促进社会主义现货化建设。3、以互联网为例,分析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界限,并超越国界、种族的束缚,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还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念和方法;互联网的快捷性给习惯于规律性和节奏感的人带来巨大的心理挑战。单元知识结构:前提: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一化三改造”的实施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基本内容:过度

11、时期的总路线形式:逐步推进,和平过度成果:“一五”计划提前完成,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作出正确分析,明确了党的任务,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经济建设探索中的成就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好转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困难时期经济建设探索中的失误文革十年,左倾思想恶性膨胀,经济损失严重内容:三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起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90年代:形式更加多样,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基本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时尚中国,更显个性化生活巨变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迅速城乡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腾飞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