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343887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以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为例【摘要】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言短韵深,广泛流传。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秉烛夜游”,纵情欢乐,“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人每提及此总会冠之以“消极”二字。 细细品来,其实不然。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一种物我交融所达到的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对注重生命过程而非结果的诠释。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启示作用。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这篇文章,言短韵深,只 有119字,被选入古文观止,因而得以广泛流传。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秉烛夜游”,纵情欢乐, “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人每提及此总会冠之以“消极”

2、二字。细细品来,其实不然。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读者如同穿越了千年而与李白置身于同一天地时空下, 听他讲述天地光阴的真谛。这与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感慨何其相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悠悠时空,英雄也好,贫民也好,都只是沧海一粟。李白恰恰是懂得生命真谛所在,所以才发出如此感慨:“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既然如此,又何必执著沉迷,何不洒脱逍遥? 这是古代士大夫们常有的一种情怀,一种无可奈何之际的自我解脱和心理慰藉。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在他之前的人都可以执烛夜游,况且碰上这美好的阳春,还有俊秀群季,如何不去?于是,欣然前往。宴会上,诸弟都很聪明,作

3、的诗对都很好,他自己却为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羞惭。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在酒杯的频频传递中,时间飞快流逝。 也许是在酒的作用下,李白一改先前的郁结,很快变得豁达豪情了。 想到只有作出好的诗篇才能抒发高雅的情怀,谁若作诗不成,就该罚酒三杯了。在桃花园的众人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在彼此间比个高下。魏文帝曹丕与吴质书中有“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序 “古人秉烛夜游”之后也有个“良有以也”,只少一个“思”字。 在与吴质书中曹丕讲到昔日之乐,乃是与好友们的“酒酣耳热,仰而赋诗”;而序中的“为欢”、“乐事”,也归结到“不有佳咏,何伸雅

4、怀”。 他们都少不了宴饮,但那欢乐,主要是精神生活方面的, 是一种物我交融所达到的精神的至高境界。 李白继曹丕对古人的“为乐当及时”注入了新的积极的内容。 曾言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终于悟出了“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取之所当取,舍之所当舍,在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中享受大自然的无尽宝藏,从而达到一种物我和谐的境界。 苏轼这种思想,谁又能言之非“及时行乐”呢? 无论是“真放”还是“旷达”, 李白与苏轼在寻求精神

5、解脱的道路上寻找到了同一出口,尽管充满了率性精神的李白从不曾把这一思想表 述到苏轼般如此理性的高度。苏轼历来被文人学者评价为 “旷达”、“超脱”,却冠之李白以“庸俗、消极”,待遇悬殊犹如 天壤之别也。 至于说李白“沉迷酒杯,昏饮逃世,消极地感叹人生的 诗篇诗句,为数更多”3也同样有失偏颇。 李白虽“沉迷酒 杯”,却未曾“昏饮逃世”,李白既追求饮酒取乐和神仙,又 企慕登高位建立显赫功业。 他化解这一矛盾的原则是功成 身退,即先建立功业,垂名史册,然后功成不居,退隐山林 江湖。 4“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从驾温泉 赠杨山人)“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如若 忽视诗作时的

6、气氛,片面地断章取义,将将进酒中“钟鼓 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句作为诗人“消极地感叹 人生”的明证,更加有失公允。 李白于不得意时高歌“人生 得意须尽欢”,诗意是羡慕、向往、追寻“得意”。 “钟鼓馔玉 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应看做是李白“沉迷酒杯,昏 饮逃世”的人生写照,而应解读为李白具有多类人格气质 或行径的反映。 象征荣华富贵生活的“钟鼓馔玉”,世人皆 珍贵,而李白却说“不”;世人皆不愿“长醉不愿醒”,而李白 却说 “是”。 这恰恰反映了李白对世俗桀骜不驯的叛逆精 神,这种骨子里透露出来的自信、自傲是绝不能解读为消 极的“昏饮逃世”的。 5 李白一直都很懂“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7、,所以他一直在他的生命里及时行乐。 纵然是怀才不遇,仕途不顺,却 依然能痛饮狂歌,飞扬跋扈。 不管它天地、光阴,都活得 潇洒畅快,而挫折权当是游山玩水,才有梦游天姥吟留 别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才有将进 酒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许多及时 行乐的时刻。 反观千年后的我们,天地依然是万物的逆旅,光阴照旧 是百代的过客,我们却退化了。 在古代落后的生产力配上少 许的娱乐活动,古人尚能及时行乐,感受生命过程的美,我 们每日是步履匆匆,路边的花开了多少次,谢了多少次,我 们从没注意过;几乎没有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风景,感受 风的呼吸雨的叮咛,闻一下海的腥香。 错过了明媚的天

8、空; 错过了变幻美丽的白云;错过了宁静闪烁的夜空;错过了 生长的棕树;错过了繁花似锦的木棉,它的落英缤纷总让 人惋惜与感慨,错过了许许多多,留下的尘土飞扬也很快 再次沉寂,而脚步也瞬间被后来人所埋没消失。 我们这样 只是为了未来的某样物而拼命,我们一直天真地认为只要 我们得到以后,就可以停下步伐欣赏这世间的美,可以和 朋友聚聚谈谈叙叙。 于是便“潇洒”地放弃了自己的当下, 当下的一切。 殊不知当我们真的历尽千山万水、艰难险阻 得到的东西,那时的快乐是那么短暂,如太阳下闪闪发光 的五彩泡泡瞬间破裂了,最后留下的只是水珠子却亦将消 逝。 突然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自己一直想追求的,也许有的 人会幡然醒

9、悟抑或执迷不悟,再追求所谓更远更好的如此 循环,生命也终将回到圆的起点,而错过的风景也仿佛未 曾在生命里停留。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如若在别人眼中我们这个时代 不适合及时行乐,那么哪个时代更适合呢? 哪个时候适 合呢? 抑或是谁适合呢? 是那些过去还是那些未来呢? “玉环飞燕皆尘土”,而未来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该及时 行乐的是当下,是我们。 就如在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 老师带着同学们看老照片,告诉他们,曾经鲜明生动的 照片中的人皆尘土,而我们在若干年以后也会像他们一 样留下的只是影子。 所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 折枝”(杜秋娘金缕衣)。我们也亦不过是沧海一粟,铺 展开的生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纵然在为生命奋斗拼搏 时也可以及时行乐而令之缤纷多彩,别有一番情趣。 而 不是在短暂的生命中未曾停留,徒留空白,老之将至之 时,抱憾悔之。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不若及时行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