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34191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满分为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一、(4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分)(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1分)(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2分)(),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分)(5)把王维的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偶尔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1)、(2)两小题每题错、漏、多1字扣0.分;

2、第(3)、(4)、(5)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小题分为止。本题共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字,该组空格即不能得分。(1)白露未晞(2)星汉灿烂(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5)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分)(1)抱负使你微笑地观测着生活;抱负使你j ji地对抗着命运。(2)女佣略一huc后,走上前去引起她的注意,可是她的表情是不耐烦的。(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o shng nj。()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w ln b的美和更大的力量。【(1)倔强()踌躇(3)销声匿迹

3、(4)无与伦比】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当四野蛙声和其她虫鸣临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氛围是再合适但是了。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沉默。.“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改为“跌宕起伏”】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因此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因素是

4、由于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因素”或“由于”)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公司带来更多的商机,并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C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将“新思路”改为“新蓝图”,或将“描绘了一幅”改为“设想了一条”】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5、(4分)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_,_,_;()_,_,_。【(每个句子2分)示例:美在戏曲(1分)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1分)美在文学(1分) 诗词曲赋抒写灿烂文化(1分)美在中文(分)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分)美在建筑(1分) 亭台轩榭 尽显精致布局(1分)】二、(6分)(一)(10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觉得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

6、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每个分。(1)可:大概(表达估计数)(2)清:凄清、冷清(3)居:留、停留】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2分)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快乐起来。关注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2)(2分)(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关注点:“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每对一处给分,最多给2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分)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边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周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

8、潭潭中景物潭中氛围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构造紧凑。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潭中氛围小潭源流”“景随情迁”不对。】(二)(9分)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9、”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参照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商定在十天内收兵。达到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商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她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她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她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她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似的一项是

10、()(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来源:学,科,网Z,X,X,【商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阐明理由。(3分)来源:Zxk.m【(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遵守诚信)(2分)。由于讲信用才干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11、)。(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分)。由于“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她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三)(0分)培养自己的“静能量”鲁云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种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种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以便。虽说是为了创业,

12、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朴:静下来就好了。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少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她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暴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筹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固然觉得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与酒场约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但愿一蹴

13、而就。静的好处诸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0余年造林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她,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较好的生活。应当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干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

14、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有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培养“静能量”,固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

15、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到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但是,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选自人民日报本文有删改)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文章开头由几种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级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B.第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觉得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因素,是她们的心静不下来。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方的手法,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措施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足,特别是引用名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