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病历模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34189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别诊断病历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循环缺血定义: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鉴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发现约半数的后循环TIA有明确的梗死改变且TIA与脑梗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用后循环缺血涵盖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有利于临床操作。我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凡明确为梗死或短暂性缺血的患者,不要给与本诊断,而尽量给与确切诊断,诸如:小脑梗死、脑干梗死等等。本诊断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其实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这是很片面的,因为后循环缺血是个很大的诊断,要给它写鉴别诊断,必须根据临床病症,但是缺血总有一个必须的鉴别诊断,那就是

2、出血,其余的可以根据病状加减。此处总结了眩晕的鉴别诊断: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少数呈亚急性进展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展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在48小时内引枕大孔疝而死亡。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美尼尔病: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3、为四大主症。可有或无颈椎病的病症。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局部患者颈部的突然转动而诱发本病。基底动脉偏头痛:患者有反复的脑干及小脑功能障碍,在基底动脉偏头痛发作时出现眩晕、复视、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失明及焦虑不安,有些患者有意识丧失。脑血流的检查发现,在颞顶枕区常有缺血性改变。经颅多普勒可发现BA及 MCA血流速度持续增快。前庭神经元炎: 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一般认为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一般为20-60岁平均39岁的成人。大局部患者在起病前先有病毒性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起病突然,常在睡醒后发病,临床

4、表现为严重、持续性眩晕,伴跌倒,闭目卧床、不敢动、不敢睁眼,剧烈呕吐,持续性快速眼球震颤,无耳鸣耳聋及神经系统体征。通常发作2-3天后病症减轻。 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病症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神经系统体查正常。诊疗方案: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以及颈部血管彩超、TCCD、颈椎平片等,以助诊疗。3、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4、扩X脑血管,保护神经元:

5、尼莫地平。5、降血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6、改善循环供血:丹参川芎嗪。7、去除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元:依达拉奉。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头痛头晕、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病症,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定位体征,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脑栓塞: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

6、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病症。起病急,进展迅速,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神经系统查体有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缺血或梗死区。急性硬膜下血肿:于急性颅脑外伤后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桥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可迅速出现因血肿压迫而导致的局造性神经定位体征,头颅CT可见硬膜下出血,可迅速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病症,结合外伤史及脑CT可以确诊。颅内占位:常慢性起病,以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病症渐进加重,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表现,患者一般有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CO中

7、毒:对于昏迷患者常见于有CO接触的患者,首发病症以意识障碍为主,早期常无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早期无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血COHb可升高。确诊依靠明确的病史。诊疗方案: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颅脑CT。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吸氧改善脑供氧。4、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5、低温脑保护治疗。6、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7、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8、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8、9、注意血肿变化,必要时手术治疗。10、预防继发性癫痫:卡马西平。11、预防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脑栓塞: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病症。起病急,进展迅速,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神经系统查体有定位体征,一般无脑膜刺激征,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缺血或梗死区。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

9、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一般不出现脑膜刺激征,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脑膜炎:真菌性化脓性或者病毒性脑膜炎均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病初先有发热,以头痛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为最初表现,CSF可见感染的表现,腰穿脑脊液中常无红细胞,颅脑影像学检查蛛网膜下腔无出血。诊疗方案: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密切监测血压,心电监护,保持大小便及呼吸道通畅。2、安静绝对卧床。3、降颅内压:甘露醇。4、调控血压、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5、镇痛、镇静、镇吐:冬眠合剂。6、抗抽搐:卡马西平8、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9、防治再出血:

10、氨基己酸10、脑脊液置换疗法。 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侧脑室穿刺引流。12、选择适宜时机行脑CTA或DSA,以发现病因,积极治疗。海绵窦血栓形成鉴别诊断:1、眶蜂窝组织炎:为眶内软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单侧发病,眼球固定多不完全,瞳孔间接对光反响消失者甚少,同时全身病症亦较轻。严重者可以出现炎症向颅内蔓延而引起海绵窦血栓形成、形成脑膜炎或脑脓肿而致命。根据病史先后可以做出鉴别。CT检查可以协助诊断。2、眶内肿瘤:眶内肿瘤继发感染时,与海绵窦血栓形成相似,但此种感染病症常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后,现有肿瘤的病史,可根据病史加以鉴别。CT检查可以协助诊断。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病

11、,多发病,原发性甲亢最为常见,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可以出现双眼突出,但是常有其他高代谢症候群,血甲状腺激素升高,影像学可见甲状腺肿大。诊疗方案: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CT。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吸氧改善脑供氧。4、紧急溶栓治疗,并行抗凝治疗。5、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6、低温脑保护治疗。7、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8、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9、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10、活血,

12、改善循环:丹参川芎嗪11、改善血容量,补液治疗。上矢状窦血栓形成鉴别诊断: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头痛,频繁呕吐,一侧上下肢无力,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展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在48小时内因枕大孔疝而死亡。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脑脓肿:常由于面部、外耳道等感染后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内压力升高出现呕吐等表现,严重者出现定位体征,昏迷,颅脑CT可以发现病灶,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出现感染表现。确诊依据病史和影像学表现。颅内肿瘤:常无明确病史,进展相对缓慢,早期可无病症,颅内压力升高的病症一般最早出现,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

13、碍。逐渐可出现占位性定位体征,脑CT可以发现病灶,可强化。假设有其他部位的肿瘤依据,那么进一步可以佐证颅内转移性占位的可能。诊疗方案: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CT。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吸氧改善脑供氧。4、紧急溶栓治疗,并行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5、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6、低温脑保护治疗。7、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8、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9、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10、活血,

14、改善循环:丹参川芎嗪11、改善血容量,补液治疗。高血压脑病鉴别诊断:1、高血压血压危象: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在紧X、疲劳、突然停服降压药、及嗜铬细胞瘤阵发性高血压发作等诱因作用下,血压急剧上升,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多表现为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及视力模糊以及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缺血病症,脑水肿病症不明显。2、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情绪冲动及突然用力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伴有血压升高、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成昏迷状态,行头颅CT示可见脑内高密度的新鲜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在剧烈活动、用力或情绪冲动时出现爆裂样局限的头痛,呕吐,项背部疼痛,

15、伴或不伴有血压的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及视力模糊,查体示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行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可见高密度灶,腰穿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诊疗方案:1、卧床休息2、尽快降血压:3、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4、控制癫痫发作5、预防心衰等严重并发症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1、Alzheimer病:患者多无突发卒中样起病,逐渐出现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他人帮助,严重者卧床不起,临床检查MMSE及Blessed痴呆量表支持确认痴呆,CT可见脑皮质明显萎缩及脑室扩X,确诊需要脑组织活检2、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发病比拟隐匿,无明确卒中史,主要表现为进展性智力衰退、共济失调步态、尿失禁。行CT及MRI示缺乏脑梗死的证据,而主要是脑室扩大。诊疗方案:1、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2、改善认知功能:尼莫地平3、控制血压、血脂、血糖4、对症处理头痛待诊:鉴别诊断:1、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多成波动性。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