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纸的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33939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纸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纸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纸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纸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纸的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纸的设计现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一提起预习课文,大家可能都认为就是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词的初步认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通过对学生的预习调查来看,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在课前预习中,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限于口头要求。检查预习效果,也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的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由于没有对预习的明确指导和书面的落实,预习的实效性不大。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设计一个预习的作业纸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要搞好语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把预习课文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我认为也就是四点

2、:读、查、思、记。一、读。读就是读课文。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例如,在我们第一遍读课文时,可以放声朗读,当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可以用笔标注出来。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二遍读时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两遍读下来,相信学生都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这时再来读几遍课文,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发现的。二、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查

3、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需要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那在预习指导时,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的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思。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

4、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能产生什么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四、记。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正把课文预习搞好,作业纸的的设计还是一个关键。明确了预习的各项要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呢?我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预习作业纸。作业纸是怎样设计的呢?我大致设计了这样一个框架。我的预习作业纸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这小小的作业纸记录我预习的收获吧!1、今天我预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 ,第一眼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了 。2、

5、我先读了一遍课文,读的时候,遇到生字我先是读准了它的音,又认真观察了它的字形,然后尝试组词用横线画出来。我把自己学习的字词记录下来。借助课文中的生字注音,我认识的生字有 。我通过查字典学会的字有 。在预习中,我认识的新词有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有 ,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3、我再把课文读一遍,这一遍我要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我就用横线标出来,一共有 处,我想办法读通顺。我停下来再多读几遍就读通顺了有 处。我请别人读给我听,又读通了的有 处。4、我认真读了课文后,发现了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我积累了( )。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我把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写了下来:() 。5、读了这篇课文,我心中还有疑惑,弄不明白的问题我记录在下面。( )上课时,我要和大家进行交流,或者向老师请教,把这些问题弄明白。课前预习作业纸的设计,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可以有细微处的增删,但是大致的框架,我就是这样确定的。对于这样的作业纸,只要学生用心按照要求去做去写,我相信我们的课前预习会真正事半功倍,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水到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