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运动卫生知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339309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运动卫生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般运动卫生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般运动卫生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般运动卫生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运动卫生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一般运动卫生知识生命在于运动 ,而运动必须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 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作用。一、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随着 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 可能性。但是,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前经常遇到一个共同问题是,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前,除了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咨询外, 首先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 培养锻炼兴趣在从事体育锻炼前,应首先培养锻炼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 炼的前

2、提。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进行体育 活动等。有了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就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从而取得理想 的体育锻炼效果。 (二) 选择活动项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体育锻炼者自 身的条件。青少年活泼好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 打篮球、踏足球、爬山、游泳、健美操等;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应选择一些活动量 相对较小、而且不容易出现运动操作的活动项目,如太极拳、跑步等;对于一些为预 防或治疗某些疾病而进行的康复性体育活动, 则应根据锻炼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 目,并且应在医生或运动医学工作乾的指导

3、下进行。同时,锻炼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季 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如冬季可进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进 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总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整体机 能产生良好影响。(三) 确定运动强度 为增强体质而进行的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创造 运动成绩,所以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体育康复者更应如 此。体育锻炼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虽然不同年龄 和机能状况的人在体育锻炼时的最佳脉搏有所不同,但对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 锻炼时的脉搏控制在 140/分左右较为合适。由于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相对较

4、小,因 而运动的持续时间则应相对较长。每天至少应在半小时以上。对于刚参加体育锻炼的 人来说,一开始锻炼的时间宜短不宜长,以后随身体机能的适应,锻炼时间可逐渐加 长。二、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体育锻炼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体育活 动爱好者就是由于不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而导致各种运动操作,不仅影响锻炼效 果,而且影响锻炼兴趣,对体育活动产生畏惧感。因此,每个体育活动爱好者在每次 锻炼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一)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1 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操作。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 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肌肉温度的啬,一方面

5、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隆 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 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操作。2 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 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 最佳活动状态。在正式 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 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 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减轻开 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3 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 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

6、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 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地最佳 的 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二)如何进行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准备活动时主要应考虑准备活动的内容、时间和量。1 内容。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 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 代谢水平和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减少运动操作的发生;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所从 事的体育锻炼内容相适应的运动练习, 如打篮球前先投篮、 运球,跑步前,先慢跑等。 除非进行一些专门性运动和比赛,一般人体育锻炼时只需进行一般性

7、准备活动,即可 进行正式的体育活动内容。2 时间和量。准备活动的量和时间随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量而定,由于以健身为目的的 体育锻炼量较小,所以准备活动的量也相对较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还未进行体 育锻炼身体就疲劳了。半小时的体育锻炼,其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为 10 分钟左右。 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也适当长一些,量可大一些。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一 些,量可小一些。3时间间隔。与运动员正式参加比赛不同,一般人进行准备活动后就可马上从事体育 锻炼,运动员准备活动后适当的休息是为了使身体机能有所恢复,以便在比赛中创造 优异成绩。而一般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不是创造成绩,所以准备活动后 接着进

8、行体育锻炼即可。三、怎样选择体育锻炼的时间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或工作性质而定,一般 很难统一。但就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的时间多安排在清晨、下午和傍晚。 不同的锻炼时间有不同的特点,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清晨锻炼 许多人喜欢在清晨进行体育锻炼,这首先是由于清晨的空气新鲜,早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较多的氧气,有利于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强,提高锻炼的效 果;其次,清晨起床后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 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有这 样的体会,如果清晨不进行体育锻炼,

9、一天都觉得无精打彩,提不起精神;再者,早 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不易发生感冒等病症。所以有人说,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对于清晨时间较宽松 的离退休老同志来说,清晨不失为理想的锻炼时间。 但是,由于清晨锻炼多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所以运动量不要太大,时间也不宜长。否 则,长时间的运动会造成低血糖,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会使身体产生不适瓜。另 外,对工作学习紧张、习惯于晚起床的人来说,没有必要每天强迫自己进行早锻炼。(二)下午锻炼。主要适合有一定空余时间的人进行体育锻炼,特别适合大、中、小学的师生,经 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后,下午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

10、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使 身心得到调整。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可大一些,青年学生可打球、做游戏, 老年人可打门球,跑步。对心血管病人来说,下午运动最安全。医学研究表明,心血 管的发病率和心肌劳损的发生率均在上千 6-12 时最高,所以,为了避免这一 危险 时辰,运动医学工作者认为,心血管病人的适宜锻炼时间应在下午。(三)傍晚锻炼 晚饭后也是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特别是对那些清晨和白天工作、学习十分忙的 人来说尤为如此。傍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即可以健身强体,又可以帮助机体消化 吸收。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北方一些地区在傍晚集体扭大身歌,也适合于中 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傍晚进行体育活

11、动的时间可工可短,但一般不要超过 1 小时,运 动强度也不可大,心率应控制在 120 次。分。强度过大的运动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 吸收,同时,傍晚锻炼结束与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 1 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 休息。四、体育锻炼时如何控制运动量 体育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动量太小,达 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每位 体育运动爱好者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就应学会监测运动量的方法。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监 测运动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测运动时脉搏 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 10 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 者来说

12、,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 25 次/10 秒。脉搏次数过快,主要是发展 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这对一些专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对提高身体的健康 水平意义不大,而且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即使是 特殊需要,体育锻炼者运动时的心率也不要超过 30次/10 秒。(二)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 年龄与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 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运动能力逐 渐下降,体育活动量也应随着减小,现在,体育活动中经常用 180-年龄的值作为体 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即 30 岁的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心率数不要超过 150 次/ 分,而70岁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最高心率不

13、要超过 110 次/分,这一公式已广泛 应用到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之中。(三)根据第二天 晨脉调节运动量。 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后(不起床)的脉搏数,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 脉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 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 5 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 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果长期晨脉增加,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应该减少运 动量,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待晨脉恢复正常时,再进行体育锻炼。(四)主观感觉 体育锻炼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不同,其基本原则为:锻炼时要轻松自如,并有一种满足感,这也是锻炼者进行运动量监测的一项主观指标。如果锻炼后有一种适宜的 疲劳感,而且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则说明运动量适合机体的机能状况;如果运动时 气喘吁吁、呼吸困难,运动后极度疲劳、甚至厌恶运动,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 调整运动量。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是综合刺激,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多方面的,锻炼者可根据自身 条件对身体机能进行综合评价,必要时,则应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