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332133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指标补充表协议投资总额 篇一:财务报表关键指标解释关键指标解释9.货币资金,统计口径包含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10.存出确保金,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协议约定,存入指定账户,在担保责任解除之前不得动用的专题资金,包含存出担保确保金和存出分担保确保金。11.债权投资,是指各类债权性质投资的可收回金额,包含对国债、金融债券及大型企业债务工具等的多种期限的投资,不含委托贷款。计算时应依据各类债权投资的分类,分别计算。对于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填列;对于分类为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填列。12.其它投资

2、,是指除上述债权投资以外的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信托产品投资等,和委托贷款。计算时应依据其分类,分别计算。对于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填列;对于委托贷款,按摊余成本填列。13.固定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原价减累计折旧,再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得出的数额。14.抵债资产,是指融资性担保企业代偿后收回的抵债资产的期末可收回金额。计算时依据抵债资产期末余额减去跌价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15.应收款项,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应收的多种款项的净额。计算时依据统计对象的资产负债表应收款项项目汇总填列。其中,期限在2年以上(含)的应收代偿款,依据“

3、应收代偿款”科目中应收期限在2年以上(含)的期末余额,减去对应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金额填列;其它应收款,依据“其它应收款”科目标期末余额,减去对应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金额填列。16.借款,统计口径包含短期借款和长久借款。17.应付款项,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期末应付未付其它单位或个人的多种款项,应依据应付分担保账款、预收担保费、应付股利、其它应付款等项目标期末余额累计填列。18.存入确保金,统计口径包含存入担保确保金和存入分担保确保金。19.估计负债,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确定的各项估计负债,统计口径包含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义务、亏损性协议和固定资产弃置义务等产生的估计负

4、债。20.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责任未解除时,为负担未到期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统计口径包含融资性担保机构提取的原担保协议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提取的再担保协议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21.担保赔偿准备金,是指融资担保机构按相关要求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金。统计口径包含融资性担保机构提取的原担保协议担保赔偿准备金和提取的再担保协议担保赔偿准备金。22.净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全部者权益累计。其中,实收资本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接收投资者投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实收资本,统计口径不含融资性担保机构收到投资者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通常风险准备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按要求从净利润中提取的通

5、常风险准备。23. 营业收入,是指“已赚担保费(由“担保业务收入”项目金额减去“分出担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它业务收入”等项目标金额累计。“分出担保费”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再担保业务分出的担保费。24.担保业务收入,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确定的担保费收入和分担保费收入。“分担保费收入”,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再担保业务分入的担保费。其中,融资性担保费收入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负担融资性担保风险而按融资性担保协议、融资性再担保协议要求向被担保人收取的款项,包含融资性担保费和融资性分

6、担保费收入。25.投资收益,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以多种方法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指标应依据投资收益科目标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前加“”号填列。26.利息收入,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取得的利息收入。本指标应依据利息收入科目标发生额分析填列。27.其它业务收入,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确定的和常常性活动相关的其它活动收入,这里不含利息收入。28.营业支出,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赔付总支出”、“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利息支出”、“其它业务支出”等项目金额累计,减去“摊回赔付支出(从事再担保分出业务向再担保接收人

7、摊回的赔付支出)”、“摊回担保赔偿准备金(从事再担保分出业务向再担保接收人摊回的担保赔偿准备金)”、“摊回分保费用(从事再担保分出业务向再担保接收人摊回的分保费用)”等项目金额后的余额。29.赔付总支出,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因担保业务发生代偿后净损失的总支出,包含担保协议赔付支出和再担保协议赔付支出。其中,融资性担保赔付总支出,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因融资性担保业务发生代偿后净损失的总支出,包含融资性担保协议赔付支出和融资性再担保协议赔付支出。30.提取担保赔偿准备金,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金。31.分保费用,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再担保业务支付的分保费用。32.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融

8、资性担保机构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所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33.业务及管理费,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本指标应依据业务及管理费科目标发生额分析填列。34.资产减值损失,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的应计入损益的各项资产减值损失。本指标应依据资产减值科目标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资产价值回升而转回的金额,前加“”号填列。35.利息支出,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支付的利息支出。本指标应依据利息支出科目标发生额分析填列。36.其它业务支出,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确定的和常常性活动相关的其它活动支出,这里不含利息支出。37.营业外收入,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

9、发生的和其担保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累计。本指标应依据营业外收入科目标发生额分析填列。38.营业外支出,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发生的和其担保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累计。本指标应依据营业外支出科目标发生额分析填列。39.所得税费用,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按要求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指标应依据所得税科目标发生额分析填列。40.净利润,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前加“”号填列。41.担保金额,年初数、年末数,分别指年初担保责任在保余额、年末担保责任在保余额;本年度增加一栏填列本年度按逐笔业务统计累计增加的担保责任金额;本年度降低/解除一栏填列本年度按逐笔业务统计累计降低及解除的担

10、保责任金额。42.担保户数,年初数、年末数,分别指年初、年末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或合作制企业)有在保余额的总户数;本年度增加一栏填列本年度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或合作制企业)增加的担保户数;本年度降低/解除一栏填列本年度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或合作制企业)降低的担保户数。在同一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或合作制企业)的不一样分支机构有在保余额的同一企业及个人,其担保户数按一户计算。各地监管部门在汇总本省(区、市)不一样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或合作制企业)担保户数时,可将上述各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或合作制企业)担保户数直接加总,暂不剔除不一样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或合作制企业)间的反复统计户数。43.代偿金额

11、,年初数及年末数,分别指年初及年末的余数;在本年增加一栏中填列本年累计新增数量,在本年降低一栏中填列已代偿但本年累计追偿收回和依据再担保协议约定摊回的数量。44.损失金额,年初数及年末数,分别指年初及年末的余数;在本年增加一栏中填列本年累计损失(损失是指有诉讼判决书或仲裁书和强制实施书,或其它足以证实损失已形成的证据,证实代偿已无法收回)新增数量,在本年降低一栏中填列原已确定为损失但本年累计追偿收回和依据再担保协议约定摊回的数量。45.非融资性担保业务,是指除前述融资性担保业务和债券担保、再担保以外的其它担保业务。非融资担保业务项目统计口径包含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及经监管部门同意的其它非融资

12、性担保业务,不包含对非融资担保业务的再担保业务。46.流动性资产,统计口径包含:现金,三个月内到期的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金,三个月内到期的各项应收款,三个月内到期的债权投资,在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证券投资,三个月内到期的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其它三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并扣减其中对应的资产减值部分。47.流动性负债,统计口径包含:三个月内到期的借款,三个月内到期的各项应付款,三个月内到期的应付债券,三个月内到期的存入确保金,三个月内到期的预提费用,三个月内到期的估计负债,其它三个月内到期的负债。48.流动性比率,其计算公式: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三个月到期的担保责任余额折算系数)

13、100。按审慎标准,折算系数暂定标准为1%。49.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是指融资性担保业务期末在保责任余额,即融资性担保机构实际负担风险的担保责任金额,不包含根据担保协议约定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再担保机构、政府担保基金、其它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所分担的风险责任金额,但应包含从其它融资性担保机构所分入的风险责任金额。即融资性担保金额小计的年末数(G4表_1.1D)、债券发行担保金额的年末数(G4表_3.1D)、再担保金额的年末数(G4表_3.1D)等项之和。50.担保放大倍数,其计算公式:担保放大倍数担保责任余额/净资产100。51.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其计算公式: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

14、净资产100。52.应负担代偿责任比率,其计算公式:应负担代偿责任比率应负担代偿责任余额/担保责任余额100。53.担保代偿率,其计算公式:担保代偿率本年度累计担保代偿额/本年度累计解除的担保额100。54.融资性担保代偿率,其计算公式:融资性担保代偿率本年度累计融资性担保代偿额/本年度累计解除的融资性担保额100。55.代偿回收成本,是指本年度代偿清收及相关资产处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清收人员的薪酬等)累计。54.融资性担保代偿回收成本,是指本年度融资性担保代偿清收及相关资产处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清收人员的薪酬等)累计。56.代偿回收率,其计算公式:代偿回收

15、率(本年度累计代偿回收额回收成本)/(年初担保代偿余额本年度累计担保代偿额)100。其中本年度累计代偿回收额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以现金或其它抵债资产的方法在本年度里累计收回的担保代偿额。57.融资性担保代偿回收率,其计算公式:融资性担保代偿回收率(本年度累计融资性担保代偿回收额融资性担保代偿回收成本)/(年初融资性担保代偿余额本年度累计融资性担保代偿额)100。其中本年度累计融资性担保代偿回收额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以现金或其它抵债资产的方法在本年度里累计收回的融资性担保代偿额。58.担保损失率,其计算公式:担保损失率本年度累计担保损失额/本年度累计解除的担保额100。其中本年度累计担保损失额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本年度有确凿证据(指有诉讼判决书或仲裁书和强制实施书证实,和其它足以证实损失已形成的证据)表明已无法收回的担保代偿的损失净额(即本年度累计增加的担保损失金额减去本年度累计降低的担保损失金额)。59.融资性担保损失率,其计算公式:融资性担保损失率本年度累计融资性担保损失额/本年度累计解除的融资性担保额100。其中本年度累计融资性担保损失额是指融资性担保机构有确凿证据(指有诉讼判决书或仲裁书和强制实施书证实,和其它足以证实损失已形成的证据)表明已无法收回的本年度融资性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