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327484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 14.2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文档来源于网络搜集整理上传,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阅读!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能力目标1. 通过学生总结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3.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述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4.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2. 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3. 使学生学会观察

2、、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概述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区别。2. 举例说出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 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1. 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2.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 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 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出小组长。2. 制作相关的课件。3. 布置并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3. 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3、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4. 每人搜集12种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或资料。课时计划5课时【教学流程】(第1课时)五脊椎动物的类群一、 导入新课以“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视频引入新课,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然后教师顺势抛出本节课题: 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去了解它们、关心它们。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考、置疑,唤起学生好奇心,学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科学知识。二、 新课教学教师活动: 播放一组

4、动物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认识哪些可爱的动物,每个同学将知道的动物写在纸上,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它们分类,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得第一。学生活动: 积极收集信息,及时记录。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几种分类方法: 1. 按身体背部有无脊椎分: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 按生活环境分: 水生动物、陆生动物和空中动物。3. 按运动方式分: 爬行动物、飞行动物等。教师活动: 对同学们积极思考给予鼓励与肯定,然后抓住契机,及时给学生引导: 生物圈中生物到底怎么分呢?看来分类标准不同,分出的种类也不同,那么科学家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的呢?根据有无脊椎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邀请学生: 你愿意拖动图片

5、,将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 学生拖动图片,将这些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设计思想让学生根据一定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既体现科学分类方法,又有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通过拖动图片,进一步加深对无脊椎和脊椎动物的认识,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吸引抓住学生。三、 接触新识教师活动: 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大多个体较小,结构简单,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密切,占动物种数的95%以上。根据无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又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类群,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无脊椎动物中比较高等的类群: 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1. 出示三组图片:(1)腔肠动物:水螅、海葵(2)扁形动物:涡虫,绦虫

6、。(3)线形动物: 蛔虫、丝虫 (4) 环节动物: 蚯蚓、蚂蟥、沙蚕 (5) 软体动物: 珍珠贝、蜗牛、枪乌贼(6 节肢动物;河蟹、蜘蛛、蝴蝶、螳螂、蝗虫、蜈蚣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五组图片,分别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生活环境如何?2. 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2)线形动物有什么生活特点?(3)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生活在水中、陆地)。(4)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生活在水中、陆地)。(5)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部有眼

7、、触角、口等器官(生活在水中、陆地和空中)。活动三设计思想: 通过观察、分析、识别动物的主要类群,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并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 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下节课每组带一个瓶装的小活鲫鱼。(第2课时)脊椎动物的类群一、 导入新课师: 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不同,分为: 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今天我们接触一下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鲫鱼。播放视频: A、水中自由生活的鱼。B、电影: 未来水世界中的片断,人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游。质疑: 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真的能像电影中的人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生活吗?

8、学生: 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二、 新课教学师: 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1. 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缸里的活鲫鱼,然后提出问题: 看: (1) 鲫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样? (2) 鲫鱼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多少个?(3) 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摸: 鲫鱼体表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想: (1) 鲫鱼这样的体型和体色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 鱼鳍在运动中都起什么作用?2. 然后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并总结: (1) 鲫鱼的身体梭形,侧扁,减小水的阻力。(2) 鲫鱼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3)

9、 鳞片上的两排小孔是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4) 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一个,臀鳍一个,尾鳍一个。学生由以上的结果得出: 鱼类的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设计思想尊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观察活动,让学生把习得的这种研究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动物的观察之中,体现观察的层次性,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三、 进一步探究(1) 鱼鳍的作用:教师: 鱼在运动的时候鱼鳍都起到什么作用呢?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接下来,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学生:

10、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提出本组想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教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学生: 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师: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在不伤着鲫鱼的情况下做实验。学生: 认真实验、讨论并得出结论: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方向。(2) 鱼是怎样呼吸的?教师: 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 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能同时张或合呢?学生: 用吸有红墨水的吸管慢慢滴在鱼上前方,观察墨水流动情况并做好记录。学生: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水是从嘴里进到鳃,在鳃内进行气体交换之后,从鳃盖出来。设计思

11、想科学探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四、 学生质疑,答疑解惑(1) 鲫鱼为什么眼睛一眨不眨?(2) 鲫鱼为什么可以在不同的水层自在的游泳?(3) 没看见鱼的耳朵,但是人一靠近它,它就跑了,它是靠什么感觉到的?设计思想本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表达,注重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沟通,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五、 总结 教师: 主要从体表,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方面来总结一下鱼类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学生: 鱼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有

12、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六、 知识苑 介绍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播放生活在淡水、海水中的鱼类。七、 课外延伸 (1) 养鱼时为什么在给鱼换水之前,应先把自来水存放一段时间再换入鱼缸?若将煮沸的自来水放凉之后,马上给鱼换上,鱼将如何?(2) 买鱼的时候,怎样判断哪个鱼比较新鲜?设计思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应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让生活走进了课堂,让科学走进了生活,体现了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价值。(第3课时)脊椎动物的类群一、 导入新课思考: 鱼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还有一些类群它们的结构如何?又是怎样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呢?二、 新课教学播放动物录像,请学生进行

13、分类。教师: 同学们大体上分类正确。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图片及生活经验讨论该组动物的特点并记录。出示四组图片: (1) 两栖类: 虎纹蛙、大鲵、蝾螈、蟾蜍的图片。(2) 爬行类: 蛇、壁虎、扬子鳄、龟的图片。(3) 鸟类: 鸳鸯、苍鹰、鹦鹉、天鹅的图片。(4) 哺乳类: 大象、海牛、虎、豹的图片。学生: 每个小组认真观察一组动物,并记录。教师: 注意引导,并对各组讨论结果给予积极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了解该组动物。教师: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P40P41的内容。然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1)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各有什么特点?(2) 为什么说两栖类是脊

14、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大约有多少种?生活环境如何?(3) 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有多少种?生活环境如何?(4) 鸟类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我国鸟类有多少种?(5) 哺乳动物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学生: 各组汇报员将本组结果汇报,如有不完整或错误,其他组补充,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放弃错误观点,坚持正确看法。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如下:特点代表动物种数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青蛙、大鲵、蟾蜍2500爬行类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陆上产卵,卵的表面又坚硬的卵壳。蟒蛇、鳄鱼、蜥蜴6000

15、鸟类身体大多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卵生。苍鹰、鸳鸯、家鸽9000哺乳类体表一般有毛,胎生,哺乳,大脑发达。牛、象、老虎4000设计思想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开展开放式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观点,接受坚持合理看法,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效果好,同时培养了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及学会聆听与尊重他人的品质。三、 巩固知识每个小组选出八名学生,随意抽取老师准备好的带有动物名称或画有动物形象的纸片,用别针别在胸前,准备进入游戏。同小组的其余人作为“指导员”,强调八名同学不能自己行动,只能听从“指导员”调整位置。教师: 同学们,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指导员”要用最短的时间把八名同学代表的动物正确分类,哪一组分类正确并且用时最短,则先获胜。(如站错,请“指导员”纠错)教师: 请问为何蟾蜍和青蛙,老虎和猫,蜥蜴和蛇,家鸽和天鹅站在一起?请“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