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32739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生物的呼吸作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八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目的1 呼吸作用的概念(B:识记)。2 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理解)。3 呼吸作用的意义(C:理解)。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2) 呼吸作用的意义。2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教学过程【板书】 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的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意义【注解】与光合作 光合作用:无机物有机物(储存能量) 过程虽相反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有机物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 但不是简单的逆转 (释放能量)一、有氧呼吸(一)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2、的过程。(要点:条件、反应物、反应程度、产物、能量多少)(二)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三)过程及场所(注意三种原料参与反应的阶段,两种产物生成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反应场所)1 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2 2丙酮酸6H2O6CO220H 少量能量 线粒体3 24H6O212H2O大量能量过程图解:反应物与产物各在哪个阶段参与反应;各阶段的场所;H和ATP的产生阶段(四)能量利用1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1mol葡萄糖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能也是28

3、70KJ;所以或认为每mol葡萄糖所含化学能为2870KJ)2 能量利用率=11612870405%(较多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例析】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和氧气参与反应分别发生在(B)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都在第三阶段二、无氧呼吸(一)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要点:条件、反应物、反应程度、产物、能量多少)(二)总反应式 2C2H5OH2CO2能量(高等植物、酵母菌缺氧时)(发酵、无氧呼吸区别)C6H12O6 2C3H6O3能量(乳酸菌、动物、人

4、、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缺氧时)(三)过程及场所1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C2H5OH2CO2能量2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2C3H6O3能量(四)能量利用1 1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2 能量利用率=61081966531%(较多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例析】每mol葡萄糖所含化学能为2870KJ,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仅释放19665KJ,还有能量在哪里?(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根据总反应式,每mol葡萄糖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时,释放的能量是大于还是小于1966

5、5KJ?(大于;相对氧化得更接近彻底一些)(五)意义:使生物暂时适应不利环境(缺氧环境)【例析】1mol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mol葡萄糖在实验室中彻底燃烧释放出2870KJ的热能;所以,我们认为1mol葡萄糖所含的化学能为2870KJ。但在无氧呼吸生成乳酸时只放出19665KJ的能量,则其余能量在哪里?(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如乳酸中)人体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能从血浆中获得葡萄糖,并将之分解以获取能量,请简要描述该过程。(成熟红细胞没有有氧呼吸酶系统,所以只能将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获取少量能量。)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常发生烂根现象,原因是(A)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

6、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受害B土壤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快而引起烂根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在水中,使根遭受毒害D土壤中因水涝温度低,根受低温损害三、实质:分解有机物,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四、意义:(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 热能散失:与维持体温有关2 储于ATP中的能量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二)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例析】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试据图回答:(1)A点表示植物组织中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无氧呼吸的产物;(2)由A-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氧气浓度开始升高,有氧呼吸较弱,无氧呼吸受抑制;(3)由

7、B-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氧气充足,有氧呼吸增强,释放CO2快速增加;(4)为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浓度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B点;理由是:总呼吸作用强度最低,有氧呼吸较弱,无氧呼吸也被抑制,有机物分解得最慢。【同类题库】呼吸作用的概念(B:识记)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A活细胞 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 D气孔周围的细胞人体内进行呼吸作用的基本单位是(A)A细胞 B线粒体 C肺泡 D呼吸系统下列是呼吸作用实质的是(B)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植物体的呼吸作

8、用是(D)A白天进行,晚上停止 B白天停止,晚上进行C白天和晚上都不进行 D白天和晚上都进行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两者要求的条件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B两者的过程正好相反,互不联系C两者是在不同的细胞器中进行的 D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理解)有氧呼吸葡萄糖在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 B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D)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分解成CO和HC释放出CO时 D氢和氧化合成水时(多选)下列可作为有

9、氧呼吸作用H供体的物质有(ABC)A葡萄糖 B丙酮酸 CH2O DH2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呼吸底物)是(C)A淀粉 B糖元 C葡萄糖 DATP让一只白鼠吸入由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B)A二氧化碳 B水 C丙酮酸 D乳酸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中的氧元素(D)A全部来自水 B部分来自O2 C全部来自葡萄糖 D部分来自葡萄糖 对有氧呼吸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产生H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 D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人体内代谢终产物CO2形成的场所是(D)A肺泡 B血液 C细胞质基质 D线粒体人体内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放出的能量中,大部

10、分的直接去向是(A)A以热能形式散失 B贮存在ATP中 C存在于线粒体中 D供生命活动在航天飞机舱中的宇航员,体内彻底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消耗的氧气量,可产生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数,依次分别是(A)A6mol 2870kJ 1161kJ B6mol 686kJ 300kJ C2mol 1870kJ 1715kJ D2mol 1255kJ 686kJ下列有关呼吸作用产物的叙述中,只适用于有氧呼吸的是(C)A产生ATP B产生丙酮酸 C产生H2O D产生CO2将动物的肝细胞研磨并除去ATP后,分别放入三只标号为、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和处理如图a所示。将实验用的三只锥形瓶的瓶口密封

11、后,放入20水浴锅中,1小时后的结果如图b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1)实验中在以看到的明显变化是 。由此可以推断 号锥形瓶中发生了 作用。(2)该实验的全部结果说明 。(1)号锥形瓶的酒精液滴在玻璃管中向左移动; ;呼吸(有氧呼吸)(2)肝细胞的呼吸作用需要葡萄糖和ATP。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C)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是研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哪一幅图能表示实验结果(A)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的处理:(甲)风

12、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C)A甲 B乙 C丙 D丁几百粒吸水豌豆种植于疏松土壤中,每5天取出20粒种子(或幼苗),劈开并烘干至重量不变,这样将每次的重量统计后得如下曲线,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曲线(C)下图表示小麦种子萌发时总干重和胚乳干重的变化曲线,据图可以推断(D)A萌发种子的鲜重随时间稳定增加B萌发时由于呼吸速率高,产生大量的水蒸汽C种子的重量主要是贮藏在种子内的水分D贮藏在种子内的养料被胚用于萌发后,随即快速生长无氧呼吸下列生物中,呼吸作用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C)A水螅 B变形虫 C乳酸菌 D草履虫如图能说明运动员在长跑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