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故土写春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32600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系故土写春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情系故土写春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情系故土写春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情系故土写春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情系故土写春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系故土写春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系故土写春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系故土写春秋记郑智贤教师文/胡忠伟 彬县是一种文人辈出的灵秀之地,郑智贤就出生在这片灿烂的土地上。1947年2月,郑智贤出生在彬县县城北街士子巷24号。这里山环水抱,东依凤凰山,南靠紫薇山,西据火石咀,北临泾河。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家乡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天然山水画,厚重丰沛的地区文化的熏陶,让郑智贤自小就立下了为家乡文化事业开创新天地的宏伟志向。念小学时,她勤奋有加,谦虚好学,深受教师的爱慕。1962年,她举家迁回老家瑶池头村。1966年秋,她从彬县中学毕业,1968年秋,因文革影响她返乡务农,这让她的一腔抱负瞬间化为泡影,她感到了有心无力的沮丧。但机遇最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村里人看来,这个高

2、中毕业的年轻人,毕竟是个有文化的人,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村里让她当起了赤脚医生,肩负起全村人平常头疼脑热等小病的诊断和保健任务。这时的工作相对清闲,从而使她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读书和创作,为她后来从事教育教学、志书编撰和文学创作奠定了基本。1975年9月,她被组织吸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71978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91981年5月任副支书、大队长,期间带领群众,平整原上土地,川道打井,兴修灌溉渠道,发展砀山酥梨,开展科学种田,全村劳动日值名列全县前茅。1981年5月,郑智贤的命运再一次被改写,这一年,她被招收为民办教师,一干就是。民办教师这一称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为新中国基本

3、教育的发展、振兴立下了汗马功绩。直到7月,郑智贤才被招转为公办教师,这一年,她54岁。,她离开了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教育战线,把所有精力和心血投入了志书编撰和文学创作中,用辛勤的劳动一步步地接近着自己的梦想。干民办教师的里,郑智贤勤学不倦,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教学艺术,先后在瑶池头小学、刘家湾小学、朱家湾小学带高年级语文课。在课堂,她精心讲授;在课外,她带领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大佛寺、花果山、石龙窝等名胜景区,教会孩子们观测社会,结识自然,体验人生,为泾河以北四村培养了一批人才,曾被学区、县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乡村小学相对安静的教书岁月,给郑智贤进一步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不仅使她积累了丰富的

4、素材,也大大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她性格内向,平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读书写作便是她工作之外唯一的追求。她深深懂得,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她读人生,更读社会这本大书。在她的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似乎就是书了。她的书大概3000册,涵盖了哲学、政治、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和工具书等几大类,其中以文学为最多。她的阅读面极广,她追求高品位的阅读,最喜欢有学术价值和独特见解的书,她仰慕鲁迅、孙犁、季羡林、南怀瑾、钱钟书、贾平凹、闫纲等人们,读她们的书,也写有关她们的书的研究文章。几十年的潜心追求和不懈努力,使她的视野和目光超越了地理逼仄的束缚,学识和境界弥补了环境的不利。在她的笔下,不仅有山水自然,

5、更多的是对文学文化、人生社会的大思考、大追问,她写的散文、日记、格律诗,立意高远,语言俊清,先后在散文世界、陕西日报、咸阳日报等报刊刊登作品160多篇。从1987年起,她的大部分散文是陪着星星、月亮赶出来的,“植树”,直到、,才终于导致了属于自己的一方枣林,8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她的首部散文集枣舍心语,出名文化学者梁澄清读后,欣然赞叹道:“郑智贤的散文,从小、浅、薄,逐渐向大、深、厚格局的靠拢与突破,是靠一种学识、视野、心境所发生的变化为根据的她无愧一位自学成才的知识性的学人和散文家。”近年来,郑智贤虽然钟情于文学创作,但她更没有放弃对家乡山水、文化的追问和探求,这不仅凝聚着她挥之不去的乡土

6、情结,更重要的是她离不开对家乡彬县山水和文化那种与生俱来的独特感受。家乡的山是雄浑的山,树是豪放的树,水是洒脱的水,人是倔强的人,在天地之间构成了一幅奇丽壮观的北中国雄风图。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无不展示了彬县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折射的是彬县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风骨,延伸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出身于农村的郑智贤,仍然像一位老农同样笔耕不辍。在文学创作之外,她以一颗热诚纯净的心,投向深厚灿烂的古豳文化。她把大量的心血浇铸在方志编撰上,不仅修县志,甚至还参与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她参与编撰了彬县文物志、彬县民间文学(谚语、故事、歌谣)集成这两部书,并任副主编、主编等

7、职。1991年彬县民间文学集成获陕西省文化厅优秀编辑成果奖。进入90年代和新世纪以来,她先后参与了可爱的彬县、但愿之光-彬县人民“普九”纪实(电视专项片)、彬县志、彬县教育志、直隶彬州志点注、彬县政协志、彬县城乡建设志的编篡、点注和校改工作,其中独立完毕了彬县志分志政权志、政务志、军事志、文物志、社会志等5部专志的撰写任务,先后任编辑、副主编、总纂等职。电视专项片但愿之光-彬县人民“普九”纪实1997年荣获咸阳市优秀专项片奖。这些志书的编纂和出版,为发展繁华文化、建设文化强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郑智贤是一位笃诚大气的人,她不是单刀匹马地干,在完毕大量的创作任务之余,她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感受名家,

8、推介文友,奖掖新人。她痴迷孙犁研究,是一种纯正的“孙犁迷”,不仅大量搜罗购买孙著,并且在孙犁散文美学的挖掘研究上有独特见解,结撰成孙犁散文感受、孙犁的读书境界等多篇心得之作。固然,她更关注县域内书画名家、文化人的著作著述,对雷作霖、王伯鸣、高秉章、介明月、崔德儒、王相俊等人的书画艺术予以了充足研究,写成了许多研究文章。她认真拜读王正之、黄金来、曹剑的著作,积极推介杨存时、李忠堂、曹建平、徐胜利、马胖娃等人,热情提携胡忠伟、李泽涛等后起之秀,为她们鼓劲呐喊,先后撰写评介文章23篇,遵守了一种文化人应有的道德水准和做人良心。如今,年逾花甲的她,仍然精神矍铄,风尘仆仆,每天来回于家庭和单位之间,又以更大的热情和执着投入了新一轮县志的编修工作中郑智贤做事低调,不喜张扬,不会包装自己,不会推销自己,她的声名是靠自己的人品和文品而出名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4月,她被彬县作家协会、彬县古豳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吸取为会员,并担任常务理事等职;12月,郑智贤的5首格律诗获“建党90周年诗词格言大赛金奖”,她本人被中国诗词名家研究会授予“中华诗词名家”称号,这也是对她扎根故土、情系人民、秉笔写春秋的最佳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