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31899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实施医药工业碳减排行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制定实施医药工业重点领域碳减排行动计划,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提高全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持企业开发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温室气体排放。鼓励医药园区实施集中供热或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加快淘汰企业自备燃煤锅炉。一、 化学药物概况及发展趋势作为传统的药物形式,化学药物一直是药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四年来,NMPA批准的1类创新药NDA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于2018-2021年分别批准的1类化学创新药NDA品种数量为6个、8个、14个、24个,

2、同期FDA批准的化药新分子实体数量分别为42个、38个、40个、36个。相对大分子抗体药物等生物药,小分子化学药物具有以下优势:大部分小分子药物可以口服,给药方便,因此患者依从性好;小分子药物能更好地作用于细胞内甚至细胞核内靶点;部分小分子药物能通过血脑屏障,可用于脑部疾病治疗;小分子药物对储存环境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储存运输方便;制备工艺相对于抗体药物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小分子药物根据靶点种类不同,可分为酶的抑制剂,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和离子通道阻滞剂等。目前小分子药物发现已进入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的时代,随着对细胞及靶点研究的逐渐深入,新型靶点以及作用机制的发现会激发更多小分子药物的产生,

3、如小分子诱导的蛋白降解技术,可利用细胞自身的蛋白质降解机制来降解那些不具成药的靶点,有望解决成药性难题;小分子药物与新型疗法的结合,如与免疫疗法结合等,也将使小分子药物焕发新的活力。小分子药物拥有诸多优点,且存在巨大的创新研发空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数据,2021年中国小分子药物的市场规模约9,480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增长至2030年的10,660亿元人民币。二、 医药工业迈向新发展阶段经过五年发展,医药工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面临深刻变化,将进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三、 优

4、化产业链区域布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医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打造医药产业创新高地,重点支持10个左右医药创新基础好、科技资源集中的城市,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吸引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成为产业新动能的主要引擎。发挥创新高地的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区域资源互补、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医药产业集聚区。鼓励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在严格环保、安全准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支持脱贫地区发展中药饮片加工等产业,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支持7个左右民族地区开发利用传统民族医药资源,大力发

5、展民族药产业。四、 基本原则(一)坚持生命至上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根本目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完善供应保障体系,提升药品可及性,使行业发展成果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二)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三)坚持系统推进加强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统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绿色安全、区域发展,兼顾保持稳定增长和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各细分领域协同发展。(四)坚持开放合作立足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充分吸引全球资源要

6、素集聚,大力开拓全球市场,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五、 提升财政金融支持水平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抗癌药品、罕见病药品增值税简易征收等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引导早期投资支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拓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发展专业化的医药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六、 增强供应保障能力巩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总结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经验,完善供应保障体系,将应急保障与常态保障相结合,强化重点产品保障能力,提高保障

7、质量和水平,满足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一)筑牢应急保障基础加强医药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制度,健全地方分级负责、统一调配、运转高效的国家医药储备体系。统筹整合储备资源,科学调整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健全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专项储备。结合各类医疗物资不同特点,增加产能储备、技术储备等多种储备形式,加快国家医药储备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医药储备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引导重点企业、医疗机构等保持一定规模应急储备。强化应急产品技术布局。根据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开展前瞻技术布局,建设疫苗、药品、诊断试剂、防护物资、医疗器械应急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筛选和

8、开发候选产品,形成良好技术储备。完善应急审评审批、检验检测、监督检查机制,提升应急状态下对新型药品、医疗器械的快速评价和检验技术能力。提升应急生产动员能力。完善应急生产动员法规体系,明确应急状态下标准衔接、生产组织、供应调度等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建设,制定重点监测产品清单并实施动态管理,对产能、库存和供应链等情况开展监测。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布局,支持建立必要产能备份,提高应急转产能力。(二)提高常态保障水平增强易短缺药供应保障能力。以基本药物、儿童药品、急抢救药品等为重点,完善易短缺药采购支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品种及时纳入挂网采购,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动态调整国家短缺药品清

9、单和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加强易短缺药生产及供应链监测预警,建立易短缺药品供需对接平台。支持发展药品供应保障联合体,扩大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品种覆盖,深化供应链协作,推动重点品种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发展。加强临床急需品种开发引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持续更新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临床急需、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开发。健全儿童用药临床评价体系,发挥儿童药研发和产业化联盟作用,加快开发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新品种、适宜剂型和规格,支持企业利用符合GMP要求的生产条件承接儿科院内制剂生产。动态调整罕见病目录,从审评审批、专利期延长等方面研究制定罕见病药物开发激励政策,落实税

10、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快相关品种开发。促进临床急需的境外上市新药在国内注册,更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三)完善疫苗供应体系提高疫苗应急研发生产能力。针对潜在传染病风险,加快建立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技术平台,满足应急研发和生产需求。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疾控机构联合建设疫苗应急研发和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中试生产等各环节保障能力。鼓励疫苗生产企业和关键原辅料、耗材、设备企业加强协作,针对应急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峰值需求,提高供应链应急适配能力。(四)加强疫苗供应保障完善疫苗生产使用监测机制,实现生产供应异常情况提前预警。推动传统疫苗升级换代,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顺应性。强化疫苗供

11、需协调机制,加强重点疫苗品种供需对接。针对国内供应不足、群众需求迫切的新型疫苗,推动企业加快相关产品开发,实现产品尽快上市供应。七、 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医药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新一轮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加快。围绕新机制、新靶点药物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技术、双功能抗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为医药工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医药产业

12、格局面临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愈发重视医药工业的战略地位,人才、技术等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对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和向更高价值链延伸带来了挑战。新发展阶段对医药工业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居民健康消费升级,要求医药工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医药工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

13、加快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技术创新方面,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仍需完善,行业增长急需培育壮大创新动能。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度不高。供应保障方面,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需增强,企业开发罕见病药、儿童药积极性低,小品种药仍存在供应风险。制造水平方面,仿制药、中药、辅料包材等领域质量控制水平仍需提高,原料药绿色生产和布局问题仍需解决。国际化方面,出口结构升级慢,高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优势不强。八、 加强政策协同和规划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国家

14、中医药管理局及其它相关部门,围绕规划实施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促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和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地方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医药工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制定实施计划和地方配套政策。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配合部门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监测评估,反映行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九、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规范医商合作交往途径,严格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和行为规范,打击相关领域违法行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坚决查处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短缺药品、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执法,制定实施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指南,依法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取消不合理的药品市场准入要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