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31869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39百家争鸣专题15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39 百家争鸣考纲考情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导必考加试1.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bcc1.已考角度(1)(201610月新高考T3)百家争鸣时期儒学主张(2)(201610月新高考T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主张(3)(201610月新高考T4)古代教育及汉代太学(4)(20164月新高考T2)汉初的治国思想(5)(201510月新高考T33(1)孔子的教

2、育思想与汉代教育的比较(6)(201510月新高考T6)王守仁的生活时代及思想主张(1)百家争鸣的意义(2)科举制的文化影响(3)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4)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张2.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太学的创建(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bbc3.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bbc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4)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bbc考点39百家争鸣一、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

3、其主要观点(b)1儒家(1)孔子(创始人)政治:核心是“仁”“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乐后来亡佚,成为“五经”);他去世后,言论被编纂成论语。(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提出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

4、“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道家(1)老子(创始人)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并用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主张“齐物”“逍遥”论。微点拨道家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能认为他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其中某些成分可能吸取了道家学派的思想。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

5、大成者)将“法”“术”“势”结合,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4墨家墨子(创始人)(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二、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他

6、们对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贡献。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加试(c)1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2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3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主题“争芳斗艳”的各家主张史料实证史论总结1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其时代性(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

7、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

8、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2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1(201610月浙江选考)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

9、的重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B解析孟子、荀子均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由此可排除A、C项,此时儒学受统治者冷遇,由此排除D项,故选B。2(20164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熟知百家争鸣时期各家思想主张,提取材料中“无为”“无治”“汉初”等信息,可联想到汉初的黄老无为治国思想,由此可判断B项正确。3(20157月浙江学考)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

10、,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交相利”答案A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故B项错误;“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观点,故C项错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D项错误。4(2016浙江学考满分加餐练)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A B C D答案C解析据材料“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和“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可知该思想为法家

11、思想,属燕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属齐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属秦国,商鞅和韩非的法家思想对其有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属楚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5(2016丽水学考满分加餐练)小成语大文化。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A道家、墨家、儒家 B墨家、儒家、法家C道家、墨家、法家 D道家、儒家、法家答案D解析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材料中“取义”是儒家而不是墨家,故A、C项错误;“游刃有余”语出庄子养生主,是道家而非墨家,故B项错误;“守株待兔”与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6(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联考)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C墨子 D荀子答案D解析孟子主张德治,故A项错误:韩非主张法治,故B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意即用儒家思想中的礼仪教化,用法家思想中的法制来进行矫正,儒法并用,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