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31751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身临现代感悟经典启迪思考城关镇逸夫小学戈本成_月_日至_日,我有幸参加了在_东南大学举办的第_届现代与经典全国中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中小学小学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享这一听觉的盛宴。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半,共听了_个专家的报告和_位专家的观摩课,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各位专家的讲解可谓精彩绝伦,始终被这些教育大师的现代教育理念、经典的实践所折服,所震撼,也不断地摧打了自己内心深处,不断地拷问自己、反思自己,在这次报告中,郑毓_授的讲座_了我印象中的数学教育模式,听郑教授的讲座给作为数学教师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郑毓信是_大学哲学系教授,他做了数学

2、概念与思维的教学报告,他没有讲高深的大道理,所有观点都用了一些精彩的课例做支撑,却非常深刻的反映出我们当前教育的现状。他说我们教师要更加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要立足日常教学,要努力做好“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应当清楚的指明概念的具体涵义,数学是动脑,不是动手,动手是知识的内化。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的教学时,我们大部分教师都是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得出特征,他提出问题与思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性质真的是量出来的吗。”他举了一位教师上正方形的特征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问:“什么是正方形。”生答;“方方正正的四边形”,师问;“什么是方方正正。”生答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师画了个菱形问它是正方形吗。生说:“不是,它不正。”师又画个长方形,问是正方形吗。生又说;“不是,它不方”。从而得出:四条边、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正方形的特征简单清楚的总结出来,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比学生动手测量印象更加深刻。他又举了一个例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的概念教学,这位老师是这样教的:在黑板上画两个点b、c,并问:“同学们,从点b到点c的最短距离怎么画。”学生画出了一条线段,老师顺势画了一条折线,问道“如果走其它路线,还有更短的吗。_。”“两个点之间走线段最短的,其他的路线多多少少拐弯了。”学生说。“老师在折线的

4、拐点处标出字母a:这就是三角形abc,如果不看a点,三角形就可以看成是b、c之间的一条线段和一条折线,你有什么发现。”“折线一定比线段长,即使是微微“撑起”也是折线。“bc一定是最短的,ba+ac一定比bc长。”“换一个角度看,任何一个三角形都可以看成是两点之间的一条线段和一条折线组成的。”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举这个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学生几乎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从头开始去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思维的教学就应该从“深”入手,把学生教活、教深、教懂。探究性学习要探究,但是探究变假探究就不是可取的,显而易见的东西可以用

5、脑子想到的,还要探究,这不变成假探究吗。真正体现数学的简单美。教学的基本技能是不求全,求联,求变。专业成长重要一环是由“知识”走向“知识包”。郑教授详细讲解了找规律教学,他认为教材设置此类教学活动的意义,就是用有限的东西来推测无限的东西,并赞同将“找规律”更改为找“重复现象”,并就如何上“找规律”给出中肯的建议:1、规律要清楚表述,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规律检验很重要,特别是学生自己举例来理解和思考;3、认识到“规律”的作用;4、考虑“规律”的推广等。现代与经典正如一场教育盛宴,不仅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更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深刻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知识外的精深博大,学习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界最为前沿的教育教学思想,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和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