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总结和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316409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总结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总结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总结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总结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总结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总结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 第五版总结和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分组交换的要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以短的分组形式发送。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送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利用率高,以报文交换的传输延时小,交互性好。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灵活。每个

2、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2、从多个方面比较路由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持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报文长,经常使用的固定用

3、户之间的通信。报文交换。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者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输,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确定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延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

4、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天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送端的数据暂时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3、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答: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主要特点:ARPANET是一个单个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到ARPANET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借点交换机相连,很难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这就导致后

5、来互联网的出现。直到1983年,TCP/IP成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后,所有使用这一协议的计算机便可以利用互联网相互通信,这也是因特网的诞生时间。第二阶段:三级结构因特网的建成。1985年起,美国的NSF建立了NSF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企业网),成为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从1991年起,世界上的许多公司纷纷接入因特网,使得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美国政府将因特网的主干网交给私人公司经营。第三阶段:形成了多层次的ISP结构的主干网,NSFNET被多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出现了ISP,使得普通用户也可以付费使用因特网。*internet是范指所有互联网,任何两个网络连接在一

6、起都称为互联网;Internet是特指全球范围内的互连网,通常称为因特网。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由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如PC、大型计算机或某个ISP)组成,它们由用户直接使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其主要工作方式有客户服务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核心部件为路由器),它们是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的。采用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或分组交换的方式工作。客户服务器方式中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而P2P方式中,两个主机的通信时不区分哪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个是服务提供方(其本质还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一个主机既

7、是服务提供方,同时也是接受服务方)。4、计算机网络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从不同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在通信前要建立连接(请求分配资源),传输数据(在此过程一直占用资源),通信结束后释放资源。报文交换:整个报文整体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再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此方式时延长,目前已不多使用。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再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到终端将各个分组组合成整个报文。混合交换:混合使用以上多种交换方式的网络。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1) 广域网WAN:作用范

8、围通常有几十到几千公里。(2) 局域网LAN:地理范围较小(1km左右),速率较高。(3) 城域网MAN:作用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几个街区,5-50km左右。(4) 个人区域网PAN:又称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将个人的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范围10m左右。从网络的使用者角度进行分类:(1) 公用网:国家或者组织出资组建的供公众使用的网络(一般仅供特定的缴费用户使用)。(2) 专用网:由组织或部分建立的供本单位特殊业务而用的网络。(3) 接入网:将家庭用户接入到Internet而提供服务的网络。5、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答:OSI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

9、(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概念清楚,理论也比较完整,但是既复杂又不是实用;TCP/IP是一个四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但实质上讲TCP/IP只有最上面的三层,因为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什么具体内容。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层)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表要的控制信息。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

10、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细节。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分层的优点:(1)可使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在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2)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不受影响。(3)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层次划分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协议效率,相对于

11、优点,这是次要的) 协议与服务:区别:协议时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的通信规则;服务时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联系: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从TCP/IP协议簇来看,everything over IP,即IP可为高层的已有的各种应用程序提供服务;IP over everything,即目前为止,IP可应用到已有的各种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6、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物

12、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受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得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

13、,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性当复杂。7、试给出数据通信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答: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源点:主要是传输数据的信源设备;发送器:将源点产生的数据编码成传输系统统中的可以传输的信号。传输系统:是源点和目标的系统之间的一条线路或一个网络。目的系统:接收器:接受来自传输系统传来的信号,并将其置换成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终点:目的站点或信宿。输入信息输入数据发送的信号接受的信号输出数据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终点输出信息8、用香农公式计算:假定信道带宽为3100hz,最大信息传输速率为35kbps,则要想使信息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

14、S/N因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S/N再增加10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增加20%?答:由香农公式得:35000=31002(1+S/N),解此方程得:S/N=2503.527当信息传输速率增加60%时,有:35000(1+60%)=31002(1+S/N),S/N=274131.9,即S/N增大到274131.9/2503.527=109.4983倍。在此基础上,将S/N再增大到10倍,S/N=2741319,计算:31002(1+2741319)=66297.96即最大信息速率增加:(66297.96-350001.6)/(350001.6)=18.3892%*香农公式:C(

15、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W(信道的带宽hz)、S(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信道内被的高斯噪声功率) C=W2(1+S/N) (b/s)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信噪比(dB)=1010(S/N) (dB) 即单位是分贝(dB)9、有4个站进行行码复用CDMA通信。四个站的码片序列为:A:(-1-1-1+1+1-1+1+1) B:(-1-1+1-1+1+1+1-1)C:(-1+1-1+1+1+1-1-1) D:(-1+1-1-1-1-1+1-1)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的代码是什么?答:只须计算4个常规的内积:(-1-1-1+1+1-1+1+1)(-1+1-3+1-1-3+1+1)/8=1(-1-1+1-1+1+1+1-1)(-1+1-3+1-1-3+1+1)/8=-1(-1+1-1+1+1+1-1-1)(-1+1-3+1-1-3+1+1)/8=0(-1+1-1-1-1-1+1-1)(-1+1-3+1-1-3+1+1)/8=1结果是A和D发送比特1,B发送比特0,而C未发送数据。*未发送内积为0;发送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