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生殖方式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31342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的生殖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特殊的生殖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特殊的生殖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特殊的生殖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特殊的生殖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的生殖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的生殖方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的生殖方式繁殖是指生物产生与自身相似的新个体的过程。生物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随着生物 的进化而发展,表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1)从无 性生殖到有性生殖;(2)从有性生殖的同配生殖到异配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主要有:分裂生殖、出芽 生殖、抱子生殖和再生等方式。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尾索动物都有无性生殖现象。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融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有同配生 殖和异配生殖两种方式。除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属同配生殖外,大多数多细胞动物都属于 异配生殖。其他特殊的生殖方式有:接合生殖、世代交替、孤雌生殖

2、、幼体生殖等。生存和繁殖是所有生物存在都必须完成的,这是生物进化所刻在基因中的行为。不论生 物的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产生新个体是生物生生不息的保证。而在繁殖中产 生新个体的其中部分拥有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生物在新环境中生存的保 证。而这部分拥有适应性的个体在逐渐壮大的同时,环境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于是新的具有 适应性的生物出现了,虽然这种变化的出现可能来自于基因突变,但这种适应性的传播却必 须依靠繁殖。这样的劣势基因在繁殖中淘汰,优势基因在繁殖中得以保留,生物得以繁衍生 息,并且不断得到进化,这就是繁殖的生态学意义。一、接合生殖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

3、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 并发生细胞壁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称为接合生殖。 在纤毛虫生活史中,普遍发生细胞成对地结合在一起,每个细胞的生殖核(小核)经过减数 分裂形成雌、雄2种配子核,在两细胞间进行雄配子核交换和受精的现象。例题(17分)四膜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营养成分不足时,进行接合生殖,过程如图1 所示。科研人员用高浓度的DDT处理不耐药的野生型四膜虫,经筛选获得了纯合的耐药四膜 虫。为研究四膜虫耐药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实验。四膜虫(.一倍体)有丝 分裂(1)高浓度DDT处理四膜虫可获得耐药个体,原因是DDT对四膜虫具有作用,使耐药的个体被保留。(2

4、) 为研究耐药性的遗传,科研人员将四膜虫分为80组进行实验,每一组两只四膜虫, 一只是纯合的耐药四膜虫,另一只是野生型四膜虫。每一组的一对四膜虫接合生殖后得到的 四膜虫均耐药。若每一组接合后的四膜虫再次相互接合,在80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 膜虫的组数约为组,则表明耐药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耐药为性;若80组实验结果中,出现耐药四膜虫的组数约为组,则表 明耐药性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两对基因独立分配。(3) 为研究基因A与四膜虫的耐药性是否有关,科研人员提取耐药个体的DNA,用图2所示的引物组合,分别扩增A基因的Ai片段、%片段。53IA2片段I码片段IVII1II3f5miN基因(

5、巴龙霉素抗性基因)注:引物H、皿上的x、y片段分别与N基因两端互补配对 据图分析,用引物1、11组合扩增后,得到的绝大部分DNA片段是下图中的IAi|d 将大量N基因片段与扩增得到的A片段、A片段置于PCR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得到的绝大多数扩增产物是。13 回收的PCR扩增产物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转入耐药四膜虫细胞中,并用加入的培养液筛选,获得A基因的四膜虫,这种四膜虫在高浓度DDT 处理下生长速率明显下降,表明A基因是耐药基因。(4) 从进化角度分析,营养成分不足时,四膜虫进行接合生殖的优势是。【答案】(17分)(1) 选择(2) 60 显 45(3) d A -N-A13 巴龙霉素被敲除(4)

6、 通过基因重组,增加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适应环境 二、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抱子的抱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 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中普遍存在。(一) 植物界的世代交替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依据生活史中抱子体和配子体的形态、 大小、构造的复杂性,显著性和生活的独立性 ):1、等世代交替或同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抱子体和配子体外表形状、大小、构造和显著性完全一样,没有区别, 并且都能独立生活,只是两个个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上有二倍体 (2n)和单倍体(n) 的区别, 称为等世代交替或同型世代交替,这种类型只见于藻类植物

7、。2、不等世代交替或异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抱子体和配子体外表悬殊。根据两个世代的形态、大小和有无独立生 活机能,又可分为:苔藓型的世代交替、蕨类型的世代交替和种子植物型的世代交替。(二)动物的世代交替见于多种无脊椎动物中,在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中有所不 同。有的交替过程表现为不同个体一代换一代;但也有的是一种个体在延绵若干代之 后才被另种个体所代替,这种现象称异态交替。交替的世代中有一代为无性个体而另一代为有性个体,称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一代为单性世代另一代为两性世代则 称异性世代交替。(三)很多微生物也有世代交替的现象,例如酵母菌。各种酵母的生活史可分为 三种类型:1.单倍体型2.双倍体

8、型3.单双倍体型。1、单倍体型单倍体型以八抱裂殖酵母为代表。特点:营养细胞是单倍体;无性繁殖以裂殖方 式进行;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因为双倍体阶段短,一经生成立即减数分裂。2、双倍体型双倍体型以路德类酵母为代表。特点:营养体为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双倍体 营养阶段长,单倍体的子囊抱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抱子形式存 在,故不能独立生活。3、单双倍体型单双倍体型以啤酒酵母为代表。特点:单倍体营养细胞和双倍体营养细胞均可进 行芽殖。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生 殖。单倍体和双倍体两个阶段同等重要,形成世代交替。例题1. 酵母菌可以利用玉米秸秆水

9、解液产生发酵产物,人们欲通过育种获得优良的发酵菌种。两两融合某种酵母菌生活史中存在二倍体和单倍体的世代交替(如图所示),将此种酵母菌接 种在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多个菌落。若某一菌落中有子囊抱子出现,则产生子囊抱子的 酵母菌为倍体;若某一菌落中酵母菌不再具有产生抱子的能力,则其最可能为 倍体。通过子囊抱子形成的营养细胞两两融合而得到的酵母菌会出现多种类型, 其主要原因,从而可能得到发酵能力强的菌种。通过育种获得的优良菌种,其中某些菌体细胞在保藏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根本上改变了酵母菌群体的,导致一段时间后大多数菌体的性状改变,不再适于生产。【答案】二单形成子囊抱子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2. (

10、16 分)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下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A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图1酵母菌的生活史野生型基因(A)CAG GTC突变型基因(a)TAG ATC11mRNACAG 111多肽T谷氨酰胺?图2A基因的突变(单倍体型)中有少量又恢复为野生型。请分析回答:第一字 母第二字母第三字 母AUU终止亮氨酸GC谷氨酰 胺亮氨酸GA天冬酰 胺异亮氨 酸CG谷氨酸缬氨酸A表1部分密码子表(1) 酵母的生殖方式II与I、III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 ,因而产生的后 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2) 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 ,进而使其功 能

11、缺失。(3) 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恢复为野生型的原因。 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性。 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 氨基酸为 ,识别的密码子为,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4) 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恢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 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 ),培养.,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 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若F勺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则支持假设一。 若F

12、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答案】(16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基因重组(2)提前终止(提前结束)(3)可逆性(1分)谷氨酰胺 UAG(4)全部为野生型AB、Ab、ab (答全给2分)全部为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3:1 ;野生型:突变型=1:1 (共3分,每项1分)三、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孤雌生殖现象是一 种普遍存在于一些较原始动物种类身上的生殖现象。孤雌生殖的类型包括两种:(一)偶发性孤雌生殖:偶发性孤雌生

13、殖是指某些昆虫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雌 成虫偶尔产出的未受精卵也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常见的如家蚕、一些毒蛾和枯叶蛾等。(二)经常性孤雌生殖:经常性孤雌生殖也称永久性孤雌生殖。这种生殖方式在某些昆 虫中经常出现,而被视为正常的生殖现象。常见的如蜜蜂等。例题(18分)在蜜蜂的蜂巢中,有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以及由未 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来的雄蜂。蜜蜂的附肢有沟(花粉筐)、沟边有毛(花粉刷),自然 界的野生工蜂为短毛、浅沟性状的“非富蜜型”。科研人员在自然界中偶然得到极少数 具有长毛、深沟性状的“富蜜型”雄蜂,作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母本(早)父本()杂交结果实

14、验一非富蜜型富蜜型早、均为非富蜜型(F)实验二F1非富蜜型富蜜型早、均为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实验三富蜜型F非富蜜型富蜜型,早非富蜜型(1) 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工蜂、雄蜂等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同 样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由于获得的营养不同,只有一只雌蜂发育为蜂王,其余都发 育为雌性工蜂,可见生物的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2) 用将雄蜂和工蜂的有丝分裂细胞染色,在下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则观察到的结果为。(3) 蜜蜂的长毛、深沟的性状最初是通 产生的。据实验结果分析,这两对相对性状中为显性。(4) 由实验二结果可推知母本产生了配子,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定律。由实验三结果分析,父本产生了种配子,子代雄蜂均为富蜜型,这是由于它们没有从父本获彳基因。(5) 若培育富蜜型工蜂,可选择实验中的母本和富蜜型雄蜂杂交,从而确保 子代工蜂均为富蜜型。【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8分)(1)(蜜蜂)种群遗传(或基因)和环境因素(2)碱性染料(或龙胆紫、醋酸洋红)(1分) 显微镜(1分)雄蜂染色体 数目为工蜂的一半(或工蜂染色体数目为雄蜂的二倍)(3) 基因突变(1分)短毛、浅沟(或非富蜜型)(1分)(4)四种数目相等的 基因的自由组合(1分) 一 短毛、浅沟(或显性)(5)三(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